专栏名称: 天府爸妈帮
天府新区的宝爸宝妈们,快来这里集合吧!育儿宝典、亲子活动、儿童食谱都能在这里找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天府爸妈帮

家长无奈,老师委屈,孩子无辜

天府爸妈帮  · 公众号  ·  · 2017-11-02 20: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0月30日,网友 @荒村野店老板娘 的小宇宙爆发了, 原来想着孩子上幼儿园以后能够松口气的她,反而比从前更累了。



结果炸出了1万多评论

1万9的点赞

许多网友表示:简直说出心声!


有一位网友说:昨天万圣节,朋友圈里,十个有娃的家庭,有九个在刨南瓜……

刀工好点的刨成了这样↓

入门级的长这样↓

“你可能在给你的娃丢人.jpg”

还有的幼儿园老师要求带南瓜

说是要做南瓜灯


结果……有一位real耿直的妈

一不小心让娃带了个这个……



事后妈妈发朋友圈:

不是说好的带南瓜吗?

我这可是正宗的南部山区大南瓜!

我都还没来得及吃,

但是为了孩子,

就狠心送出去了,

在众多渺小的南瓜里,

它显得那么强壮!



幼儿园的初衷是好的

布置一些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

增加亲子互动的时光


可是家长们表示:

啥节日都要过,都要给孩子准备

我们真的好累呀

自己小时候没做的手工活儿

这下子全补齐了


一三五,叫你爸爸来接!

每天给一棵树拍照

工作日上班,双休日……捡垃圾!

职业体验日

让孩子参观家长的单位

参观博物馆

家长要做两个沙包

有小孩的给自己孩子做,

没小孩的还要帮别人家的孩子做

还有帮领导的孩子做的

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如果你看到一群人在树下“鬼鬼祟祟”

千万不要紧张

他们只是在做 “树叶贴画” 的家长


成都的妈妈们表示

做一枚树叶书签

要经过煮、刷、上色三道工序

孩子一个人搞不定

得全家总动员才行


成都家长们的“作品”↓ (厉害了)

朋友

你这是作弊知道吗?

同时,也有网友认为

抽时间多跟孩子互动

是家长应该做的

也有有老师留言表示

这个锅老师不背


幼师不是保姆家政

将幼儿园想成“把孩子往学校一扔”

这位家长,你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今天上午, “宁夏叫停‘家长作业’” 的消息,在微博上掀起热烈的转发和讨论。


起因是宁夏教育部门日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学生减负,明确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教师是设计和平价作业的主要负责人,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毫无疑问,评论区又吵翻天了……




在一系列热吵中

看客 们捧腹 大笑

局中人独咽苦水

孩子们很无辜

家长们很无奈

老师们很委屈


如果,话题仅停留在哈哈哈哈……,和,啊啊啊啊……


如果,这篇文章只是剖开了家校矛盾的表象,而不去讨论各方的立场以及背后的无奈,那么帮主可能太不责任了。


那么,在这些无休止的争吵背后,我们需要去理解什么呢?


无奈的家长们


家长们如是说——


1. 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回家还要完成家长作业,真的身心都好累啊~


2. 我们不是老师,也不懂教学,在辅导孩子的过程里难免会有不科学的方式;


3. 我们不回避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但是, 我们所承担的应该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而不是批改作业,那是老师的责任;


4. 老师布置的很多作业真心只能家长来做,娃娃根本做不来。如果家长没有完成, 娃娃第二天焦虑的根本不敢去学校 ,怕被老师当众批评。这样为难孩子为难家长,孩子又不能从中得到收获的作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


虽说家长们有很多不愿意做的理由,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着……但是在现实中,他们还是在努力配合着完成一项项脑洞大开的作业,磕磕绊绊地检查着一道道题目。因为他们担心……


他们担心因为自己的情绪化而让孩子来承担后果,他们害怕自己的固执让孩子们遭受老师的排斥。 尽管这些令他们担心的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他们依然害怕承受哪怕1%可能带给孩子的代价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略显偏激的吐槽背后,压抑着他们的疑惑、愤怒、矛盾、无奈,以及这些情绪之下的坚持和努力。



委屈的老师们


老师们如是说……


1. 许多家长觉得老师这个行业很轻松,双休、寒暑假、一年只上半年班……但是,当你进入老师这一行业时,就知道 你以为轻松的事似乎已经不合乎你的想象了


2.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手工,是为了让他们之间有更多相处的时光。大家工作都很忙,这些我们也知道。但是 养育孩子本来就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 ,有时候会辛苦,但对孩子是重要的;


3. 一下子就心凉了,当初辞职不当老师是对的。老师被夹在领导、学校和家长之间,每天委屈死自己拼命工作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 没有人理解


老师们在很多时候确实如夹心饼干一般。


如果“家长作业”以及对“家长作业”的不满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这已经不是老师可以控制的局面了。对于这些, 老师可以做的,有限。


虽然我们一直在发展“素质教育”,一直倡导并实施“减负”,但是,在评价标准无法得到根本改变之前,依然是 比拼式的“分数为王” 。后果是什么呢?


既然国家在发展“素质教育”,那么必然要在教育内容和成果上 表现 “素质”的选项。而且,学校教育时间有限,既要保证成绩,也要培养素质。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南瓜”“多肉”“煮树叶”了。 于是, 夹在“义务教育”和“减负 中间,老师、家长、孩子的负担更重了。


但是,所有 这些 看上去有些“过分”的要求,又是由老师直接下达的。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就成了 众矢之的 。老师这个职业,也扛起了还未发展完善的教育制度的大锅。



无辜的孩子们



孩子们有话,似乎无处可说……


……


也许,所有以上这些矛盾对立,共同成就了 既焦虑又优秀 的孩子。


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就在“被减负”, 二十年后的小学生们仍在“背减负” ,但是书包更重了、作业更多了、学习班更多样了……二十年前,我们不上补习班,语文数学也都没有落下;二十年后,孩子们穿梭在大小学习班之间,周一到周日。


是的,他们看上去比小时候的我们博学又多才多艺。但凡条件还不错的家庭,孩子们都时不时飙几句英文,然后家长们满意地点赞。不能说他们的童年不如我们快乐,但是, 在那些优秀的孩子们脸上,总能看到些许难掩的沉重和必须优秀的自卑


昨晚,一个初一的孩子找我做心理咨询。因为某些个人原因,成绩从年级第一变成年级第三。老师和家长都很紧张,严肃地找他探讨成绩下滑的原因。而他自己也不能接受,成绩的 “骤降” ,因此情绪几近崩溃。


读到这里,你觉得惊讶吗?


如果故事让你觉得惊讶,那么为什么会惊讶?


因为哪怕有些许理性,都会觉得成绩的起起伏伏是再正常不过的,而全年级第一和第三并没有本质差异。可是家长和老师为何会紧张?这名学生又为何会情绪崩溃?


而,为何当事的所有局内人会放大这种焦虑感呢?又是什么造成的。


再来讲一件事。


有一次因事未能完成我家小朋友的“家长作业”,第二天早上小朋友非常紧张、惊慌,哭着不要去学校。最后还是哭着去又沮丧地回来了,然后大哭:“都是你!T老师又很大声说我了!!!”


我们只能道歉,然后蹑手蹑脚地补做前一天的任务,然后在之后的每一次都乖乖地完成,尽管有时笨手笨脚。


因为,那些令家长无奈的、令老师愤怒的,都是令孩子恐惧的。



“共谋”、“共伤”、“和解”


我们在 讨论“争议”的时 候, 应该让自己避免盲目站队


而这些有关 争议 ”的讨论 最终都会导向“共谋”的视角。


因为在这中间,没有谁全然的“对”,也没有谁全然的“错”。


如果家长对孩子不过分期待,如果老师对权责的分界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学校之间不因升学率而划分等级,如果教育行业里不存在由地区、性质、级别、同工不同酬而终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那么,即使不会消除,也会大大减弱共同创造的压力之下共同承担的焦虑。


所有这些结果,都不是哪一个群体单方面塑造的;所有的伤害,也由所有人共同承担。


只不过,孩子们很无辜……


但是无论如何, 最终我们还是要相信,大多数老师都希望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尽管有时候会触发家长的不满。


我们也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成人负责任,即使不被要求,也会主动关心孩子的现状和困境。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群体里都有猪队友, 但我们更要警惕做“以偏概全”的判断


每个群体所面对的,都有各自的不易。 家校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候看上去还那么难以调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师、家长、孩子,仍将继续承受升学、成绩、排名、多才多艺……带来的压力


但是,如果双方可以更多地同理孩子们面临的焦虑、需要被培养的能力和责任,那么只能尽力彼此达成“和解”。因为,保持冲突,也只是在延长和放大孩子们的困境而已。



- END -

欢迎大家扫描文末的二维码

添加帮主的私人微信

一起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分享孩子们的快乐童年


本文由帮主原创

部分图文来源于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齐鲁晚报 成都儿童团等

如有侵权,请来函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