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反派影评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党同伐异,猛于炮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小北  ·  //@西夏2067:漂亮!-20240918 ... ·  昨天  
张小北  ·  #第一批用AI做电影的导演# ... ·  5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0912192846 ·  1 周前  
独立鱼电影  ·  今年「耻度」最猛的华语剧来了,内娱又输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反派影评

FIRST影展的乱象与激情:值不值,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看你?

反派影评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8-02 23:58

正文

编者按:这两天反派影评会陆续推送今年“FIRST青年影展”的内容——看起来充满了话题性。明天马后炮将会带来评委和片方的视角,届时才会谈及本届的热门影片。今天我们看到的文章来自思源,他不仅是负责反派音频剪辑的同学,今年他在层层海选后也成为了FIRST的志愿者。承袭反派之风,他以下的回忆内容绝非溢美之词的堆砌。或许这些话无法代表所有人感受,但即便一家之言,也有着些许真情吧。

我在刚刚过去的FIRST影展当了10天的志愿者,主要任务就是每天蹲在电影院里做场记:记下来每场电影主创“映后谈”时说了什么,观众看完吐槽了什么,以及电影院里发生的其他有趣的事。图注:FIRST颁奖典礼全体志愿者合照

FIRST影展的全名是“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提到这个就要特别说两点:1、单词FIRST必须要大写,2、一定要说“影展”而非“电影节”。单词要大写的原因我至今都搞不懂;而关于第二点,根据FIRST的官方说法,这是因为FIRST全年都有电影放映,7月份的“电影节”只是“影展”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上来就要说这两点呢?因为在志愿者选拔过程中,如果把这两点搞错,就会被直接淘汰!

3000人报名只选100人 朋友圈安利品推可加分

提到FIRST,除了第一时间会想到《中邪》这样的国产小成本惊喜之作,第二时间就会想到我们这些穿着黑衣服跳来跳去的志愿者了吧。每年七月,从世界各地跑到西宁,白天在电影院抛头颅洒热血,晚上在青旅喝酒聊天谈恋爱,志愿者文化早已成为了FIRST的旗帜。今年FIRST收到的报名影片有1000部左右,但是报名的志愿者却有3000多人。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FIRST,志愿者入选比电影入选都难图注:在影展期间志愿者统一居住的青年旅舍

FIRST的志愿者录取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笔试(交报名表)、分配任务(做视频写文章之类的)最后的面试。 选拔的标准我不清楚,但整个报名过程可谓是一场刻奇比赛:在朋友圈分享FIRST新闻可以加分、在志愿者群里积极发言可以加分、主动帮助FIRST完成影展的准备工作也可以加分——你对FIRST的关注有100分,那我就要有200分;你愿意为了这个影展断一条胳膊,那我就可以献出一条大腿。

所以,上文中写错名字这种显示出对FIRST不够关注的错误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而且即便你已经入选FIRST了,也会时不时接到电话考试抽查诸如“FIRST的创始人是谁?”“电影节都分为几个板块”之类的问题,随时给大家一种“已经买了机票,但还有可能去不了”的危机感。图注:影展结束后,志愿者分组上台领取证书并与影展嘉宾合照

我这次被分到了FIRST一个叫“媒介组”的志愿者部门,我的任务基本就是记下来当天影院里的所有“映后谈”的内容整理成新闻稿。不过遗憾的是,关键场合FIRST还会从当地另请速记和摄影来完成同样的工作,我们志愿者做的事情基本就是无用功。图注:志愿者正在进行场馆布置

跑了大半个中国来西宁,最后发10条微博就回去了。

比如“娄烨和贝拉·塔尔”的对谈活动,FIRST官方专门还从当地雇了一个速记员。但又因为这个速记员并没有什么电影知识,加上现场中英翻译也比较麻烦,最后记的一塌糊涂。据说发出去的新闻稿大量的错别字和语句不通。

除此之外,3个人每天记10篇“映后谈”的内容,还可能一篇都发不出去。我最后和朋友打趣:“我们跑了大半个中国在西宁呆了10天,最后发了10条微博就回去了。”图注:志愿者接待影展嘉宾——《塑料王国》导演王久良

我也理解FIRST官方对于志愿者能力怀疑,关键场合还要靠官方团队,但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少招点人、让分工更合理些呢?总感觉这是对志愿工作不够尊重的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官方并不怎么信任志愿者,但同时又要储备人力以应对突发情况。结果我们一群平时闲着的志愿者可能会被召之即来、哪里有活就干什么。

这个时候,或许就体现上述严苛选拔的好处了吧,虽然分工有别,但我在西宁遇到的所有志愿者无不是对这个“中国硕果仅存的独立影展”充满了激情,聊起FIRST的艰辛也常常眼含热泪。在影展期间工作到凌晨几乎是所有志愿者的常态——今年在影展遇到的一个朋友惊恐地向我说:“我有一次早上三点从你们志愿者住的青旅走,你们竟然还都在开会!” 图注:志愿者向观众介绍影片信息

“今年的FIRST——影迷太少、事故太多”

而且,关于FIRST的另一个观察也让我耿耿于怀:影展所有的志愿者都十分可爱,可他们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影迷。

 “影迷”这个词其实是很广义的,那就用一个更准确的词语来说:电影主义者。这个词在今年的志愿者群体里好像是一个贬义称呼:“较真儿的影迷”。按说对于电影主义者而言,应该以“在影院追求最好的观影体验”为基本信条。这对于在北影节、上影节同赠票与锁座斗争、充满仪式感地跑去西宁的中国影迷而言更应该如此才是。

我一直偏执地认为电影本身是远远大于影展的,在影院给观众提供最优秀的电影和同样良好的观影体验也该是电影节的第一职责。可惜FIRST这个“中国青年电影人的最后希望”肩负的使命太多了,它所需要做的远不止给一群较真的影迷在电影院里放电影这么简单。于是,参加FIRST的志愿者不需要也不可以是一群电影主义者了。

所以在FIRST,在饭桌上聊电影时会有人说“吃饭时别谈工作”;所以在电影放映时,会偶尔有志愿者在影厅跑来跑去用对讲机沟通;所以有些场内的工作人员会因为电影无聊而直接聊起微信……

这一切在我这个“较真儿的影迷”看来都是有些奇怪的。我明白这些志愿者们都有更重要的工作去做,而选拔这些志愿者的工作人员也肯定有更全面的考虑。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各类放映事故:跳帧黑屏、字幕出错、提前开灯……这其中不少确实有客观原因,但我想,如果在西宁热血奋战的年轻人中间多一些“较真儿的影迷”,会不会影展事故可以少一些呢?

这次我在FIRST的志愿者同事跟我吐槽过一句话:“来了FIRST才发现,我以前对于北影节、上影节还有资料馆的要求都太高了!

扯了这么多没用的,最后说一下FIRST志愿者的基本概况吧,也给来年也打算报名的朋友做一个参考:

1、 FIRST的志愿者来回西宁的路费需要自理,不过电影节期间官方会提供青年旅馆的住宿和饮水,另外还会有每天60元的餐食补助。

2、 FIRST的志愿者平均年龄基本在19岁左右,大部分是影视传媒相关的名校在校生,而且长得很好看(除了我)。所以抱着交友心态报名的朋友们,你们会认识一群超可爱的影视专业的大学生。所以也请各位大龄听友们谨慎报名,否则有被喊叔叔阿姨的风险。

3、志愿者的分工极其复杂,但是除了摄影和放映这些需要技术的工作之外,大部分人做的都是搬东西、检票之类的与专业无关、更与电影无关的工作。忙的时候忙死,经常一天睡不了觉;闲的时候闲死,经常可以睡一天。

4、志愿者可以免费看电影。但放电影的时候一般也是你工作最忙的时候,大部分人甚至10天下来一场电影都看不到,我慕名去看了《塑料王国》完整版,还需要自费“翘班”才可以看到。

只有很少数的志愿者工种可以每天看到电影,比如负责放映或负责媒体报道的朋友。而且放映员只能在影厅后面的小窗口里瞄着看(见下图),负责写稿的同学对于电影的选择也不自由。所以如果冲着免费观影而来的基本可以打消念头。图注:志愿者在放映通过小窗观看电影

相反,据我所知很多国外的电影节都有完善的志愿者观影福利并且时间安排也相对宽裕。尤其是那些冲着某个电影节准备去旅行并在那里驻扎十天半月的朋友,去之前不妨去对应官网看看志愿者的招募信息,说不定可以省下很多电影票还能结识不少有趣的新朋友。

最后,关于电影主义者的论调相信这两年大家也已经听烦了。从冯导炮轰电影剧组里全是民工,再到我这样小小电影节志愿者的抱怨。也许是一直龟缩校园的我有点愚蠢的理想主义情结吧,每当听到同学或朋友说出“其实我平常不怎么看电影”之类的话我总会有些唏嘘。

经常会想起日本影视作品里拉面师傅对着一碗美味的拉面喜极而泣的场景,很多时候对于自己从事行业的热爱和敬畏其实要比作品本身还要打动人不是吗?

(感谢蒋超逸、陈启同学提供文中图片)

点击蓝字看作者的其它文章:

【迷影游记】2017年翠贝卡电影节见闻

【迷影游记吉尔莫·德·托罗私人收藏展


“反派影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党同伐异,猛于炮火。本节目所有影评均会在此公众号首发,并会选择性在苹果播客(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上更新,请各位持续关注。


下图为“苹果”用户打赏二维码:长按该图片直到出现选项“识别图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