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上,最受人欢迎的,除了那些精美的器物,要数书法字画了。很多书画作品叫价都很高,尽管如此,收藏家还是会为了拍下这些作品而趋之若鹜。故而有这样一种现象,拍下一幅字画的钱,尤其是书法作品,往往能拍下两件甚至更多的器物。
为什么书法作品在拍卖场上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呢?这要从我们中国的汉字文化说起了。
汉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其地位不言而喻,书法艺术更是将中国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变化过程记载下来,汉字书法是我国独创的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书法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一种形式,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有很多,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表现出了书法家本人的自然潇洒,不拘一格,才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可惜的就是这“天下第一行书”消失在了历史中,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流传了下来,这些作品有的被珍藏在收藏家手中,更多的是收藏在博物馆里。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些作品除了具有观赏性外,还能表达出书法家的精神,张伯驹曾经就用20万“捡漏”了一件古董书法,并且还无偿的上交给故宫,关于这幅字画,专家评估说:估价8.8亿元!
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有这样大的反差呢?
这幅书法就是《平复帖》。《平复帖》是一副隶书作品,是晋代时期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陆机写的,全文只有八十四个字,一共九行,是陆机写给久病未愈的友人的信札。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幅作品在历朝历代收藏家手中流传,直到清代末年民国时期,原本收藏它的溥儒为了筹钱,将它卖出,于是就流转到了张伯驹手中。
张伯驹是民国时期的收藏家,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在此之前,张伯驹早就有了收藏《平复帖》的想法,一听说溥儒要将这幅书法卖出去,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最终以20万大洋买下了这幅画。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那为什么说张伯驹是“捡漏”呢?20万大洋在当时看来,已经是非常高的价格了,可在今天看来,这幅字帖却远远不止这点钱。
张伯驹不只是一位收藏家,他还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曾经担任过故宫博物院的专门委员。建国初期,张伯驹将自己珍藏的很多珍贵文物,都无偿的捐赠给国家,为了保护文物,有时他发现民间有遗落的文物,就会通知博物馆将其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