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国,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已经不是新鲜事。把“老师”调侃为“老板”,这样的称谓,往往折射出师生关系的一些功利化倾向。最近一篇名为“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转变:‘第二父母’变成‘冷面老板’?”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不禁让人怀疑那些
和平美好的师生关系是否还存在?
于是我们发起了一个“研究生跟一个很棒的导师是怎样的体验?”的话题。后台网友留言如下:
我的
导师在本领域很牛,为人很低调,最主要的是没脾气,和蔼!我的论文导师都是一字,一字用笔给我修改,教我很多科研知识,经常带我开会,一直都觉得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导师。
导师很好,科研实力强,对学生和蔼,事无巨细,凡能必帮,但带了我不到一学期就走了。老师走了,
真心很舍不得。
挺幸运的,遇到了脾气好,专业能力强的导师,从怎么做实验,怎么做图,怎么写论文,怎么翻译,怎么投稿,全套的流程一丝不苟的教
我
,怎么可能不好好学习,要不然都觉得对不起老师的信任。
碰见的导师脾气很温和,不算大牛,但在相关领域也算有一定知名度,做实验靠自觉性,不会逼的太紧,工作能完成就行。
刚开始感觉老师很low,很坑。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逐渐发现老师很不错,亲自指导画图,改论文,特别严谨认真,然后发现自己很坑。刚来的时候老师脾气很大,现在被磨的好了很多,可见老师有多么无奈。刚开始还很严肃,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祝福老师以后的学生都不坑!!!
导师因吹斯挺,
人也
超级好。是我永远追随的榜样!
毫无疑问,猛哥就是脾气好,专业性强,负责的老师,这研究生,来值了
我导师很好,我感觉自己太水,坑了导师,有点对不住他老人家,
只能尽力搞科研,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栽培。
手把手教自己科研教自己作图教自己写论文,严格要求,不断督促自己前进,外加常常请客,最最重要的是,学术水平高能力强啊!学不好都有想揍自己的冲动,这种感觉,真的像中了几千万大奖一样啊!
别的导师让暑假做实验,我导师怕我太热让回家
别的导师让做实验,我导师怕我找不到工作给我找实习
别的导师开组会,我导师的组会用微信电话搞定
别的导师毕业了就不管了,我导师户口本上曾经还有没落成户的师兄师姐……
导师学术高,人品好,温文尔雅,绅士谦和,待人有礼,真君子也。时常关注我的论文进度,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我想我是幸运的,感谢!
硕士博士导师都超好!学界大牛,但是一点架子都没有。不仅督促学业,还关心生活。虽然不善于表达,但是从来都是实实在在提供帮助。感恩!
失恋了安慰我,每年出去来两次会,亲自指导论文,买书,买电脑,买买买!当然了,我也是真心把他当我的亲人看待,而不是所谓的老板!
我导师属于那种 脾气非常好 专业非常硬的那种 奈何我这种坑货不怎么给力 几乎是手把手教的 感觉自己很幸运
个人认为,我的导师无论是在学术上、生活上、做人方面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不仅仅体现在毕业论文这一方面,导师对我真的很负责!我爱她
三观被彻底端正!写了一篇应付课题的烂文章,纠结了一个星期,硬是不敢投出去而放弃。
很幸运,遇到不管是做学问还是为人都是很棒的导师,非常敬重他。
好导师就是亦师亦友 亲和力十足 学术严谨细致 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 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调动多方力量协同完成课题的复旦好导师
觉得自己在求学路上真的很幸运,能在成长路上不同阶段遇到好导师。硕士导师亦师亦母,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学问道理。现在的导师亦师亦父,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为人治学之道,让我不断成长。
同样是坑货,遇到很nice的导师。心情总在崇拜,感动与内疚间来回切换。
刚刚研一,可以说是三生有幸,遇到了我的女神导师,不仅人美心还善,正可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本心,很有师德。每次问问题,都会耐心细致的去解答,专研学术以至于经常忘记吃饭。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老师真的太少见了,我会好好跟着老师去做学术,学做人。
拥有上述导师的研究生们,可以说是羡煞旁人了
。
其实,任何导师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你愿的地方,但如果这位老师学术端正,人品没有太大诟病且毫不保留传道授业的话,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至于他(她)脾气怎样,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在议题中总是复杂而充满矛盾呢?
(1)
实验设备,办公条件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学科不需要这些东西。
(2)研究想法,也就是研究方向的指导。这个比其它都重要。
(3)
一定的生活补贴。
(4)
博士学位。虽然很多人认为,博士学位不是导师给的。但如果导师不同意研究生答辩,研究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1)
科研任务。国内很多导师给研究生安排的课题并非研究性课题,而是一些带有项目性质的课题。即是说,研究生帮他们完成了一部分科研任务。
(2)
学术论文与专利。研究生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大多都署导师的名字。
(3)
很多杂活。这一条基本只针对国内的研究生;国外,很少听见有导师安排研究生去报销的。
由上面的对比可知,由于导师能够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直接利益(收入、学位等),因此导师安排研究生做一项工作,研究生即使有点怨言,也会“顺从”。而同时,研究生则基本不会主动要求导师去做一些工作。
面对这种境况,不仅导师应该反思,学生也应该做出思考:
在师生矛盾中,导师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作为导师,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构建权威性的学术关系,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以及健康的交往关系是抑制导师和研究生关系不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导师要先做人后做导师,要以自己的才德影响并引导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各项科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
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求知欲,社会成熟度同样影响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如果研究生以消极的眼光看待导师,不能客观的对待并片面的接受社会上一些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偏激看法,对导师布置的任务漠然处置或胡乱应付,必然影响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作为研究生应该积极的理解“导”与“学”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己要有较强的求知欲,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的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对导师的指导性建议融会贯通,做好研究生应该做的事情。
综合建议认为改善当前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从一下三方面着手:
(1)以导学关系为主导,经济关系为基础,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导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师道尊严。导师要提供更多的学术指导,并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发挥自己分析,综合,创新,设计方案与实施的机会,对待研究生要坚持公平公正。
(2)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若干对策,完善导师业绩制度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研究生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导师交流,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与导师探讨课题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及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
就研究生而言,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导师给予帮助:
(1)研究生可以向导师要相关研究方向课题组的所有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很多研究生进入学校,都感觉到不知从何下手。那些课题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论文,将对研究生提供很多帮助。
(2)
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尽快修改自己的论文。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博士生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学术论文,并把这些论文给了导师。但是,放在他们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返回。
其实
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意见。在这里也指出,为了让导师尽快返回,研究生有必要尽量完善。不要写一个草稿就给导师了。
(3)
研究生可以要求和导师一起参加学术交流。现在参加很多会议,经常看见研究生“独当一面”,不见导师在旁边。但是,由于很多教授对研究生没有太多“兴趣”,也因此,研究生很难通过自己去结识一些知名学者。如果和导师一起参加,情况就很不一样。可以通过导师认识很多“前辈”。这对于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有很多好处。
(4)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一起分析实验结果。研究生做完实验,得到一些结果。写一个实验报告
是
没有问题
的
,但是一开始就能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所以然还是有难度的。也因此,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给予一些帮助。当然,也见过一些导师安排研究生做的课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点联系都没有。
其实
凡是学术上的事情,研究生都可以向导师提出要求。比如实验样品、实验检测等等需要的平台与经费……
我们可以认识到,导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是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或引路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沟通渠道。尽管面对面沟通仍然是研究 生与导师沟通的主要渠道,但是E-mail、网络聊天工具、博客、手机短信息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已经成为研究生喜欢的沟通形式,这些方式方法的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机会,
会
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与及时。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
相关
,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
详情请戳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