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今日新闻眼涵盖了多个社会热点话题,包括“金包银”首饰、治理花粉过敏、打卡“开往春天的火车”、“带薪钓鱼”岗位以及用餐时劝阻吸烟等。文章对这些话题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总结了关键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金包银”首饰:馅饼还是陷阱?
“金包银”首饰因价格亲民和款式多样而走红市场,但存在虚报黄金含量、金银纯度不够等问题。需要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式,保障消费者权益,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
关键观点2: 治理花粉过敏:能否通过砍树解决?
治理花粉过敏不能简单通过砍树解决。需要理性看待树木的作用和价值,采取多种措施如修订城市主要林木目录、加强日常治理和科普宣传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健康诉求。
关键观点3: 打卡“开往春天的火车”:安全与文明的重要性
赏景打卡行为需重视安全和文明。一些人为了独特角度而忽视交通规则和自身安全,存在危险拍摄行为。强调安全意识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对于网上的赏景攻略,每个人都应有基本判断。
关键观点4: “带薪钓鱼”岗位爆火:社会痛点的突破
景区招聘“姜太公”提供“带薪钓鱼”岗位,为老年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体现人文关怀。这是对传统就业观念和模式的一种创新突破,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观点5: 用餐时劝阻吸烟:室内禁烟需共同监督
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已涉嫌违法,商家应履行劝阻义务。勇敢劝阻吸烟的人应得到支持。实现室内公共场所禁烟需靠法律的刚性约束、经营者主动履责、社会共同监督。
正文
●
“金包银”首饰,馅饼还是陷阱?
●
治理花粉过敏,能不能砍树了之?
●
打卡“开往春天的火车”,莫驶离安全与文明的轨道
●
“带薪钓鱼”岗位爆火,戳中哪些社会痛点
●
用餐时劝阻吸烟被怼,室内禁烟不能只靠“孤勇者”
“2000元就能享受到2万元的快乐,谁懂?”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晒出自己购买的“金包银”手镯时,如此感慨。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持续攀升,不少消费者对购买足金首饰望而却步。在此情况下,一种“金包银”首饰以价格亲民和款式多样悄然走红市场,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平替”之选。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金包银”首饰看似价格低,但加工费却一点都不低。
一些门店在售卖“金包银”首饰时,并未对工费进行标注。“金包银”首饰的工艺更加复杂,因此加工费也难免会更高。
不过,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金包银”首饰往往会成为雾里看花。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往往虚报产品的黄金含量,甚至出现金银纯度不够、以次充好等问题。
即使消费者对“金包银”首饰产生怀疑,也很难对此进行取证——想要确定首饰中的黄金含量,必须首先破坏首饰,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将金银完全剥离。
无论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还是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给形形色色的“金包银”首饰立个规矩
——只有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式,才能杜绝“劣币驱逐良币”,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
无论如何,“金包银”首饰都不能包裹消费欺诈的祸心。
(人民网评微信公众号)
当人们外出踏青、欣赏大好春光之时,同步到来的花粉季却让很多过敏患者感到不适甚至非常痛苦。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这段时间柏树花粉因风而起,如烟雾般弥漫。有网友对此颇为不满,甚至说出“柏树花粉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全砍了”的气愤之言。
不过,真的把树砍了行不行?这个问题恐怕还得理性看待。要承认,柏树有作用、有价值。
以北京为例,圆柏等柏类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四季常青,能够形成优美景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同时,北京古树中绝大部分都是松柏。
从源头上控制。
可以修订城市主要林木目录,将易造成花粉过敏的树种从目录中删除,并逐步替换为适应性好、花粉生成量较小的树种。
还需要加强日常治理,做好科普宣传。为广大市民科学普及植物花粉、过敏预防等知识,做到科学防护。
城市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居民的健康诉求也不能忽视,
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才能让两者兼得。
(人民日报)
天气渐暖,北京西南郊区铁路沿线进入盛花期。一时间,“火车穿越花海”的视频、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吸引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然而,据北京晚报报道,冒险爬至隧道上方、在轨道上穿行等危险拍摄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赏美景、出大片而寻找独特角度能够理解,但美好不能与危险结伴同行。
近年来,不顾交通规则和自身安全的打卡行为时有发生。这些
不仅是对个人安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无视。
为何屡屡越过文明和安全栏杆?说到底是“网红效应”和侥幸心理共同在作祟。
一些景点未必非到不可、到处都有“平替”,可一旦放到社交平台,被贴上“最佳打卡点”的标签,就极易引起网友跟风。
再加上很多人对危险预判不足,恰恰是这种心态,加大了意外发生的概率。
安全不能让位于快门,文明不能屈服于滤镜。
对于网上的赏景攻略,每个人都应有基本的判断,带上文明和安全意识出门,而不是盲目跟风。
风景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欣赏“开往春天的火车”,不能驶离安全与文明的轨道。
(北京晚报)
3月21日,湖南长沙宁乡炭河古城景区发布招聘启事,急招100名“姜太公”,要求应聘者是农民、60岁以上,只要身体健康、会钓鱼就行。据景区反馈,目前已有超400人报名。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老年农民就业选择极为有限。
此次景区专门为60岁以上的农民提供“带薪钓鱼”的工作机会,无异于一片温暖的就业绿洲。这份工作
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份额外收入,更给予他们一种社会参与感和价值感。这是对传统就业观念和模式的一种创新突破。
相较于其他复杂且成本高昂的景区氛围营造方式,这种利用老年农民钓鱼的方式,既经济实惠又真实自然。
从社会意义的维度考量,“带薪钓鱼”岗位的出现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
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带薪钓鱼”神仙岗受欢迎,并非偶然,这其实是就业创新、景区运营智慧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现象为有关方面提供了借鉴,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新京报)
近日,一女生爆料称,自己在一家烧烤店用餐时有几名男顾客吸烟,并严重影响自己的用餐体验。女生向服务员反映无果后,自行上前劝阻。在女生就餐快要结束时,吸烟者再次点烟。该女生决定拍摄视频留证,遭抽烟男子指责侵犯隐私,并被多名吸烟男子质问。
按照事发地《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
杭州市12345热线也回应,娱乐场所和餐饮店都是有禁烟规定的,饭店有义务劝阻。从法律层面讲,
在室内餐厅吸烟已涉嫌违法,在被他人劝阻后,违规者理应及时改正,而不是“理直气壮”。
在公共场所禁烟问题上,一些商家缺乏动力,一些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吸烟者缺乏公共意识。
公共场所,个人自由应以不影响他人权益为前提。对于勇敢劝阻吸烟的人,
无论法理上还是情理上,都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线上线下被一些人怼。
既然公众已形成基本共识,且有地方性法规制约,面对室内公共场所抽烟,就不应该只靠个人硬刚,
让劝阻者成为“孤勇者”,而要靠法律的刚性约束、经营者主动履责、社会共同监督。
由此,也希望更多人站出来,对室内公共场所抽烟说“不”。
(红星评论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