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门
面向中产阶层,探讨和传播提升生活品质、创造精彩生活的人生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进步、世俗化与现代性(乔拓新 译) ·  昨天  
哲学园  ·  情人节大放送!爱她,就送她紫水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龙门

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中国人, 却开创了世上最宏大的济世伟业! 她是中国“当代圣人”, 更是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

龙门  · 公众号  ·  · 2018-05-14 19:06

正文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龙门:Longmen518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她只有小学文化,无官无名,

仅凭一己之力,

就开创了世界上最宏大的济世工程,

她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全世界,

亿万民众受她恩惠,

她被称为中国“当代圣人”,

更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


一次次创造奇迹的她,

如今“富可敌国”,

拥有跨越世界五大洲的庞大力量,

可她却一直都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她,就是 证严法师。



1937年5月11日,

她出生在中国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

原名王锦云, 因叔父无子,

自幼过继叔父为长女,

就称呼叔婶为父母,也随着迁居丰原。

她十分孝顺,

叔父常年在外经营商业,

她就替母亲分担家务,

母慈子孝,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好景不长,

战争破坏了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

1943年底,

美军开始轰炸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一天夜里又遭轰炸,

满大街都是慌乱的人群,

她和母亲失散,跑入不同的防空洞,

灾难过后重逢,她抱紧母亲大哭:

“妈,我以为今生今世再见不到你了!”



小小年纪,她就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

城市 断壁残垣,面目全非,

街头满是尸体,血流成河,

战争带来的痛苦,

令懵懂的她茫然而悲伤,

而不幸,很快降临在她家。


15岁时,母亲因胃穿孔开刀,

可那时医疗条件差,

开刀无疑是与死神作斗争,

她十分忧心,跑去向佛祖祈愿:

“我愿减少自己十二年寿命、

终生茹素, 换母亲多福多寿。”

也许是孝心感天,

母亲的病竟不用开刀,

只服药就奇迹般痊愈了,

她欣喜若狂,从此终身吃斋,

这件事被地方传为至孝美谈。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23岁时,她的父亲因脑中风突然去世,

无尽哀痛之余,她来到慈云寺参拜,

主持一番话让她顿悟生死:

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从此,她深切体会到世事无常,

萌生出出家之意。



两年后,25岁的她自行落发,

被佛学大师印顺长老收为弟子,

法名“证严”,法号“慧璋”。



最初学佛,她修的是小乘佛法,

一幅“西方三圣相”,一套《法华经》,

就是她修行的全部。


而与那些接受供养的僧尼不同的是,

她坚持:

“一不受供养、二不做法会,三不化缘”,

全凭自力更生,

白日顶笠披蓑种些瓜果,

或挖野菜度日。

她本想就这样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可未曾料想, 之后的两件事,

彻底改变她的学佛之路。



1966年3月,一位信徒因胃出血住院,

她徒步远行去探望,在医院门口,

她看到地上有一大摊血,

多方打听下,才有人说:

“丰滨一个山村孕妇小产了,

家人抬着走了8小时山路,

才来到医院,

但因为交不起8000元医疗保证金,

所以无法开刀,

又只好将那妇人抬回去,

只怕救不回来了。”


当时台湾医疗制度是先交保证金,

才能入住医院。

她顿时痛心不已,悲叹道:

贫由病起, 病因贫生。

回到寺中后,这件事一直萦绕不去,

她渐渐萌发出救贫之心,

而不久后的又一件事,

更激发了她强烈的济世决心。



一天,三位天主教修女,

来到她简陋的净舍传教,

临走前突然问:

“天主的博爱是为全人类,

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

办养老院,你们佛教有吗?”

这个直接而尖锐的问题,

犹如醍醐灌顶,令她猛然大悟:

小乘佛法只能独善其身,

唯有积极入世, 济贫救难,

集合众人善心之力量,

才能真正的实现 为佛教,为众生”!


从此她走上了一条,

“不为己,只 为天下”的济世之路。



1966年3月24日,

她团结5位弟子和30位信徒,

正式成立慈善团体: 慈济功德会。

而这次的千里之行仅仅始于5毛钱。




为筹措善款,

规定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除了种花生、手工制作毛衣、

缝制饲料袋等维持日常开销外,

她带领5个弟子每人每天,

各加工一双价值4元的婴儿鞋,

一天24元,一月积攒720元。


她还从寺后竹林中锯下30个竹筒,

发给30个信徒,

要求她们每天投5毛钱到竹筒里,

这样每月就可省下15元,

有些信徒很困惑:

“为什么要每天攒5毛钱?

一月一次缴20元不是更简单吗?”

她说道:“一个月缴一次钱,

一个月才发一次善念。

每天存5毛钱,钱虽微薄,

可贵的却是,

日日都存有一颗救人爱人的心。”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唯有实践行善,才能引导众生前行。

就这样,29岁的她引导慈济功德会,

开始了“5毛钱竹筒岁月”,

而“5毛钱也可以救人”的说法不胫而走,

参与的人开始愈来愈多。

一桩艰辛、 伟大的济世工程,

就这样默默展开, 更写下了,

中国当代 最辉煌的慈善事业的篇章!



她将募集来的钱全部用来帮助穷人,

走进一户户贫苦人家,

为孤苦无依的老太请看护,

为贫病缠身的妇人请大夫,

还为他们修葺房屋......



而随着对穷苦人民的了解,

她发现穷人一旦染上疾病,

对于家庭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让她深感: 贫病相依、因病而贫,

要想防贫,就必须先止病。



于是1972年,

她开始在慈济会增设义诊所,

邀请医师,在全台湾巡回施药,

之后整整6年,她救死扶伤,

救回了数不清的性命。

可她自己却在1979年查出罹患心绞痛,

随时都可能有猝死的危险。

得知这个诊断结果后,

她第一个念头就 是:

现在的慈济会仅靠善心援助,

根本无法长期发展, 我若离世,

慈济要如何延续?

那些贫苦的病人该怎么办?



在如此特殊情况下,

她果断做出决定 “出世救人”

用“仁”去改变世界上贫苦人的生活,

她以“慈悲之光源于心,

提灯照亮娑婆路”的宏愿,

决意办一所“佛教慈济综合医院”,

既可以救助众生,

又可以凝聚与延续更多善心。



但兴建医院毕竟与普通救济不同,

她面对的困难数不胜数,

首先是建院所需金额高达8亿台币,

再来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

“一个出家人建什么医院? 不自量力。

还有慈济会成员的反对:

“一堆女人,8个亿,这完全不可能完成,

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可面对重重困难, 她毅然决然,

开始了这项难于登天的筹款计划。

她说:

“修行不是在山巅冥想,不是闭门反省,

而是入世救济,与尘世接触,

这是一场以人与人之间为道场的修行。


之后她辗转台湾全岛,拜访达官贵人,

反复登门请求他们大发善心,

从日本回来的一位黄姓建筑师被她所感动,

提出免费为慈济设计,

他还带来一个更好的消息:

有个日本人,

要捐两亿美金帮慈济盖医院,

两亿美金,相当于当时台币八十亿,

大家都拍手叫好,

只有她沉默了一会说:“我不能接受。”

大家十分不解,而她郑重地说:

“盖一所医院是为了 救助自己的同胞,

这是我们分内的责任,

难道还要日本人来帮我们做吗?”



她瘦削的肩头上,

有着气魄非凡的入世担当,

和不卑不亢的嶙峋风骨,

这份中国人的骨气,也折服了所有人,

于是整个台湾都行动起来,

上至豪门巨富,下至贩夫走卒,

无不尽心竭力支持她这项壮举。


之后许多社会人士纷纷捐出物品,

甚至传家宝;

一位苦工卖身雇主预支一年工资,

然后把那些钱原封不动拿到她面前;

有些妇女只是清洁工、洗碗工,

可她们愿意把工资全部捐出,

她们说:每挥动一次扫帚,

就像是为医院多出了一片瓦,

每洗一个碗,

就像是为医院赚进了一块砖。



慈济要盖医院的事,

甚至还惊动了台湾高层,

1980年,蒋经国来拜访她,

了解了慈济的事业后连连称赞说:

“我走遍大江南北,

没见过一个寺庙那么小,

做的慈善事业却是那么大的,

也从没见过一个 这样瘦弱的女子,

却能为国家做那么多的事。”

后来在 蒋经国的关注下,

顺利解决了 慈济建医院所需土地的问题。



而更让人欣喜的是,

她的心绞痛在台湾一家医院治疗下,

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之后她更顽强战胜病魔,很多人说:

法师这份济世之情一定是感动了上天,

上天都不忍带走她呢。


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更创造了慈济的奇迹。

8年的坚持与努力, 积土聚沙终成大业,

慈济会为建医院最终募得善款:

7亿新台币,

1986年8月17日,中国 佛教第一座医院:

慈济医院终于 落成,

而她接下来做的三件事,

不但为慈济医院开辟了全新征程,

更是影响到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



第一件,

她要求“以病人为中心”,

定下 “免缴住院保证金” 的创举,

而这个举措,最终促使台湾“卫生署”,

宣布废除“缴纳保证金”这项制度。


第二件,

就是为慈济医院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院长,

最终她选择台大医院前任院长杜诗绵,

为此她三次登门,

最后一次,终于打动了杜院长,

同意来慈济医院共襄盛举。


第三件,她四处奔走,

寻找世界一流的医疗人员,

为慈济医院 创造 软实力。


她在医疗事业上呕心沥血,

而她的功业又何止于此,

“为佛教,为众生”,

她为 全世界 都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7年,怀着 “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

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的信念,

她投身于教育事业,

相继创立慈济纪念堂、

慈济护理专科学校、佛教慈济大学、

以及慈济幼儿园, 小学、 中学 等等。




她不但投身教育事业,

更为中国生态去呼吁,

1988年的台湾环境,

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脏乱差,

正如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一书中所写道得那般: 垃圾 往河里倾倒,

菜市场乱哄哄,烂菜叶遍地扔……


在环保意识还不普及的年代,

是她第一个站了出来, 呼吁还台湾干净。

1990年, 她在 演讲中说:

“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

用来捡垃圾、做资源回收,

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

之后,

环保部门循她足迹实行垃圾分类,

30年过去了,台湾终成一座净岛。


之后,她更以大爱与慈悲之心,

开创了超越种族和信仰的伟业!



1991年,

中国大陆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涝,

庄稼被毁,村庄被淹,流离失所,

听闻消息后她心痛万分,

马上在台湾发起募款及救灾工作,

而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

她的大义行为却遭到台湾民众批评,

甚至她出门都被管制,

可她看来,两岸本是一家,

都传承自中华儒释道文化,

她坚定说道:

就算慈济解散,我也要做,

人道主义应跨越政治、种族、宗教!



她以极大得决心与毅力,

支持慈济会成员完成大陆抗洪救灾工作,

之后更不遗余力,与大陆同胞携手共进,

无论是洪涝灾害,还是地震泥石流,

大陆哪里有需要,慈济人就往哪里去,

她带领着慈济,

为两岸人民建起了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而她的仁爱之心,

不单在中国,更在全世界!

世界各地 每一次大灾难发生后,

第一个赶到灾区展开救助的,

不是别人

正是来自中国台湾的慈济会!


1991年,孟加拉遭洪水侵袭,

14万人死亡,

慈济发起募款,协助孟加拉重建;

1993年,

慈济联合“世界医师联会”,

为索马里人民做医疗卫生基础建设;

同年,尼泊尔发生罕见水灾,

慈济人更着手,

进行1800户“爱心屋”的建屋工作;

2001年“9·11”事件后,

纽约警方迅速封锁了周边区域,

只有三个团体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

慈济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 3月11日 ,日本发生8.9级地震,

大家急着撤出灾区,

慈济人却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救援,

把粮食、医药、毛毯等送到灾民手中,

......



“尊重生命,救死扶伤”,

她不忘初心,

这是她永远的信念和使命。


1993年,在她努力下,

慈济医院成立骨髓库,1997年起,

慈济开始往大陆“无偿献髓”救治病患,

而大陆在2007年,也回馈以同样的爱心,

为台湾提供骨髓配对和捐赠。

白岩松来台采访她时说道:

“这样的生命接力,在台湾和内地之间,

已经进行了900多次……”


2009年,慈济的骨髓数据库,

累积捐赠者数据的人数达 23 万,

成为亚洲最大的骨髓数据库。


而为更好宣扬中华“仁爱”精神,

她还致力于文化事业,

创办慈济文化出版社,

在国内外发行《慈济道侣》

《慈济月刊》《经典》等刊物;

创办”慈济世界”广播节目、

慈济大爱电视台;

她还著有佛学著作及讲演集共20余种,

其中《静思语》的发行量已超过60万册。


所有复杂且有效的运作,

所有长远而精密的规划,

如此巨大又不凡的贡献,

都由她一手完成!



而她的所做所为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亚洲最杰出女性奖”、

“麦格塞塞社会领袖奖”、

“国际和平奖”......


2010年,

她还登上美国权威的《时代》杂志,

成为全球年度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时代》这样描述她:

是超凡脱俗的精神领袖,

也是行善效率惊人的非营利组织领导人,

佛家讲轮回,

而当今世上,她已是一个圣人。


2011年7月,联合国特别发行:

“慈济四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联合国邮政总局发行的四张纪念邮票

2015年,

加拿大首次将“证严法师的人道救援”,

编入高中教科书,

这是该教材中,

唯一收录的亚洲宗教团体和宗教领袖。


她被人们称为“东方德蕾莎”

“人间观世音菩萨”,

国际环保公益团体“联合地球”创始人说:

“证严法师的爱与智慧,

将引领人们走上一个新世界文化的舞台,

在那里,人与人、人与地球将和谐共处。”


而她说: “天下事不是一个人做的,

而是大家一起共同成就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