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银行  ·  中国色 • “银”装冰雪魅力白 ·  2 天前  
中国银行  ·  全新升级!打造科技小微企业成长加速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他们布置了一间10平米的玻璃屋,带给我3次惊喜,如果换成一条街道呢?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17-08-26 13:38

正文


文 | 大冬

(三明治MoCA活动参与者)


星期天的傍晚,我搭地铁前往人民广场站。我的目的地当然不是相亲角,而是人民公园7号口旁边的一座玻璃小屋,十来平米的样子。

 

之所以这么轻车熟路,是因为这座10平米的玻璃屋,我已经是第三次造访了!在10天之内。

 

魔都的这个八月,在这件小小的玻璃房子里,三明治和MoCA共同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关于“故事”的展览,每周末还推出了好多有趣的活动。我对每场活动都很喜欢,挑选再三,终于选了其中三场参加。于是,连续两周的周末我都来到这里。




这些活动各具特色,但都很好玩,以下是三场活动的体验报告。



插画师的手帐异想世界



活动还没开始,插画师香菇开玩笑地说:是不是我的名字让人误以为是男生呀?报名的全是妹子,是不是把我当成男生所以才来呀?

 

于是,一场纯女生的围聊会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了。来的姑娘们坐在蒲团上围成一小圈,手帐达人香菇拿出自己的手帐,开始给我们讲起她的手帐生活。

 

读法律的香菇毕业之后没有成为律师,而是遵循自己的兴趣,成为一名设计师。她在晨光文具工作时设计的一款梵高主题的本子成为爆款,好多梵高粉专程跑来买这个本子。



而在设计工作之外,香菇喜欢玩玩手帐。

 

因为对植物有了兴趣,她开始了一场植物收集之旅,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只要有时间,基本每一两周就会抽个周末跑去公园,收集叶子和花朵。

 

一个妹子发出赞叹:哇,你摘了好多叶子呀!

 

香菇害羞捂脸:不是摘的哦,是捡的!

 

她翻开手帐本上的一页,指着上面的花说,这朵花她去了好几次都没有碰到落下来的。直到有一次上海下大雨,她觉得肯定会落下来很多花花叶叶,于是雨一停,她赶紧跑去公园,果然满地“落英缤纷”。她心满意足地捡回去喜欢的花,做成标本贴在自己的植物手帐里面。

 

因为制作这本植物手帐,原本是植物小白的香菇慢慢认识了许多植物,也逐渐发现,在我们身边已经有非常丰富的植物,只是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比如八角金盘,长得好像做菜用的八角,比手掌还大,在阴凉处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她一边收集各种植物做成手帐,一边对照着植物图鉴,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已经成为半个专家!

 

香菇接下来的手帐本展示过程,贯穿着围观妹子们“哇”的惊呼。她的手帐每一页都有小机关:《奇幻蘑菇志》里面的小蘑菇可以立起来,好像本子里长出来一朵小蘑菇;《北京散步》里有个信封,里面装着火柴盒大小的一本书,内容是关于国家博物馆藏品的;《月球上的两星期》简直就是一本手工版的月亮科普读物,香菇做了半圆形的轨道,明黄色的月亮可以在轨道上“运转”……



我怀疑我来参加的是一场假的分享会。这分明就是一个工作坊!还是高阶版本的!

 

香菇一直跟我们说,生活中的每样小东西都可以派上用场。她不是靠买很贵的胶带或者其他文具来把自己的手帐变得漂亮美观,而是收集很多生活中的边角料,比如参加婚礼发的喜糖盒子上的丝带,买东西时的牛皮纸袋,都可以变成手帐的“原材料”。

 

香菇同学现在正在拼命看关于大英博物馆的纪录片,因为她下一本手帐的主题,是现在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但是她不想草草看一遍博物馆,而是希望等准备更充足再去看展,这样收获更大。

 

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有什么感想,反正我是打算开始写手帐了……



温暖午后,给你100种甜美邂逅的方式


据说,果汁店的老板正带着果汁在拼命赶来的路上。这时,主持人依蔓拿出一摞白色卡纸,给大家布置了今天活动的第一个小任务:写下你最向往发生的一个偶遇的场景,可能已经发生过,也可以还在你想象中。

 

拿到卡片的小伙伴都陷入了思考和回忆,脑袋里拼命闪回着生活中各种“偶遇”的场景。


 

这是三明治和果篓一起举办的甜聊会的现场。简单说,就是一群小伙伴,喝着果篓出品的甜甜的果汁,根据一个主题,开始一场轻松的聊天会。作为五原路上一家颜值高、有故事的果汁店,果篓已经不单单是喝果汁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据点,有文创产品,有一年出一本的杂志《果篓小刊》,有不定期的小展览,当然,还有果汁连接起来的“甜聊会”。

 

发生在MoCA艺术亭台的这场甜聊会,主题是“偶遇”。

 

终于,“偶遇”甜聊会的发起人带着果汁姗姗来迟。看到是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走进来,介绍自己是果篓的老板,叫卢丹(或者“卤蛋”),我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一直以为,在五原路开这样一家文艺的果汁店,老板一定是穿棉麻长裙的女生吧。

 

卢丹给大家发了果篓的果汁,主持人依蔓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偶遇卡”,偶遇正式开始。

 

我收到的偶遇卡,上面写着“偶遇情景08:有点糗地摔了一跤,正好被他/她看到”。抽到偶遇卡之后,大家起身开始寻找抽到同样场景的小伙伴。和我一样“摔跤”的是一个讲话温柔的姑娘,叫Victoria。


说起来,她和果篓的相识,本身也是一场“偶遇”。有一次,她去参加一场建筑主题的分享会,讲座中提到了衡山坊的建筑项目,于是讲座结束之后, Victoria就去了衡山坊,到了衡山和集书店。结果碰到下雨,里面的咖啡区已经满员,这时,她发现旁边三层有一家果汁店,而那正是果篓在衡山坊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快闪店,一系列阴错阳差,造就了 Victoria和果篓的偶遇。


 

作为好奇心爆棚宝宝,我们又围观了一下其他小伙伴的“偶遇场景”,有人在唱片店选中了同一张唱片(《欢乐颂》里的场景?),有人在别无他人的地铁上遇见邻座的小伙伴(鬼故事?),过马路前90秒的红灯等候时间(扶老奶奶过马路?)……

 

这场从偶遇开始的聊天很快就变成了一小圈人一起聊天,大家开始天南海北闲聊,从做的工作,到喜欢的主持人,最近好玩的朋友圈疯传的图……

 

两轮“偶遇场景”之后,在场几乎一半的小伙伴都彼此交流过。这时候,依蔓让大家围成一圈,甜聊会进入全民范围。每一位小伙伴会拿到一张活动开始时其他人写的卡片,念出来,然后由被念到场景的那位小伙伴分享卡片上的偶遇故事,依次接龙。

 

接龙开始后我才发现,每个人都好有故事啊!而且每个小伙伴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这栋小小的玻璃屋里飘散着满满的“偶遇故事”。留学韩国的妹子去日本旅行,偶遇善良的大叔,还一起游览了东京塔,两人站在东京塔下的场景,就像偶像剧;在图书馆念书备考的大四女生,因为借书偶遇了一个男生,现在她已经研究生二年级,而那个偶遇的男生,成了她男朋友;另一位男生在学校,看到一个漂亮妹子,鼓足勇气上前要电话号码,因为这个偶遇场景,女生手机里存他的名字是“早饭”,他手机里存女生的名字是“食堂”,虽然后面发生了很多伤痛和难过,可是那个在食堂偶遇的场景他至今难忘,他现在的网名依然是“早饭君”……

 

玩到一半加进来一个来自香港的男生,他说自己来上海旅游,明天就要离开上海。下午没什么目的地在街上闲逛,刚刚从人民公园的相亲角“逃离出来”,偶遇了这样一场好玩的活动。

 

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偶遇故事。昨天半夜他饥饿难耐,去附近找还开门的饭馆,遇到一家还在营业的小面店。吃面的过程中,面馆老板几乎把自己一生的故事都讲给他听了:年轻时面馆老板当过兵,也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如今也能在上海市区买房生活,可是他还积攒了好多的收藏无处安放,于是就在郊区开了一家小店,不为赚钱,只是为了有一个地方能展示他多年从各地带回来的小物件,每个小物件背后都有一大段故事和经历。

 

听故事听得正过瘾,玻璃门外有两个外国男生敲门。

 

于是,甜聊又意外加进来两个国际友人。

 

两位国际友人,一位话唠,一位腼腆。


 

原来,话唠君来自伦敦,腼腆君则来自德国。他们也是之前旅行中“偶遇”后,后来一直相约旅行的小伙伴。这一次他们先去了斯里兰卡,这段时间在上海。说起上海,他们热烈赞美了中华民族的饮食,还说这两天吃得太疯狂,结果胖了几斤(一边说一边给我们展示吃出来的小肚子……)小杨生煎,外婆家,花马天堂……一家接一家地吃……(你确定你不是国外媒体派来的美食记者?)

 

了解到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偶遇”之后,话唠君开心地表示,他们的突然加入,不也是一场偶遇吗?



这时候,太阳已经有点西斜,橘红色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每个人的身上,美好得好像一幅画。因为卡片上的偶遇故事而串联起来的这个午后,是我们最美好的偶遇。



孤独的旅行编辑部,热闹的勇气补给站


来MoCA艺术亭台参加第三场活动,是因为一本叫做《LOST》的独立旅行杂志。这本杂志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写稿,约稿,排版,印刷,销售,客服,发货……全部是一个人完成的!这本杂志背后的男人,就是来自新加坡的男生Nelson。

 

周日晚上赶来听故事的小伙伴,都是冲着这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Nelson是新加坡人,他小时候并不喜欢旅行,因为总是和家人一起“跟团游”,一天走无数个景点,导游好像赶鸭子一样催促着大家去一个个景点。

 

Nelson第一次离开新加坡一个人生活,是在服完兵役之后去纽约念书。虽然在新加坡的时候也说英文,可是真正在美国生活念书之后,他才发现,真正的文化冲击根本不是来自语言,而是更深的文化差异。甚至连自己的胃都抗议了,不想再吃披萨、三明治,想要去中餐厅吃碗面。

 

可也是在纽约, Nelson 居住在布鲁克林,身边是喜欢hip-hop的黑人兄弟,古老的地铁好像下水道,脏兮兮的,还不准时……一切都要重新打量和审视,反而让人更宽容地接纳世界上的众多“不同”。

 

毕业工作之后,Nelson被派到上海,在广告公司做艺术总监。

 

日子就这样溜达着过去,直到一个突如其来的假期(再不用掉,年假就被清零了……),于是Nelson决定搭船去日本旅行。

 

这次旅行,成为他后来创办《LOST》杂志的开始。

 

因为这次旅行,实在是太糟心了!

 

搭船很慢,要48小时才能从上海到神户,没有娱乐设施,在船上唯二的活动是看书,以及看海。

 

到达日本之后,语言完全不同,鸡同鸭讲,沟通只能靠比划。

 

没有了旅行团帮忙定好住宿和大巴,一切问题都要靠自己去解决……

 

Nelson太久都生活在舒适区中,被这趟日本旅行彻底打乱。

 

但是,因为一个人在路上,所有的经历、与当地人的交流都变得无比深刻。回到上海之后,这趟“糟心”的旅行对他的影响依然在持续。他开始觉得:旅行不只是身体的活动,它其实是内心的探索。

 

然后,一个小念头在Nelson心里越来越强烈:他想要自己做一本旅行杂志!

 

就这样,Nelson先从身边的朋友开始约稿,然后将稿件进行编译,排版,印刷。之所以起名为“LOST”,是因为这个单词非常贴合地描述了他在日本旅行时的状态和心境。


 

收到500本第一期《LOST》杂志后,Nelson杂志之路上最艰难的部分终于开始了!那就是——发行。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Nelson找各个书店代卖他杂志的过程,那就是:碰壁!

 

他去了很多家新加坡的书店,最后只有1家书店愿意暂时帮忙卖一下这本名不见经传的《LOST》杂志。

 

在新加坡过完假期,Nelson灰头土脸地回到上海,自我安慰道:要是卖不出去,就把这些杂志当做给朋友们的圣诞礼物好了!

 

故事当然不会这么悲情地结束,否则晚上的分享会就要变成给Nelson的募捐活动了。

 

因为爱喝咖啡、喜欢去咖啡馆,Nelson想到,既然书店不愿意接受他的杂志,那为什么不试一试放在咖啡店里呢?于是那时他下班后的“健身活动”,就是抱着自己的《LOST》杂志,“厚脸皮”地去咖啡馆推销,问对方愿不愿意摆一些,可以给来店里的顾客翻着看,如果想要买也可以从店里购买。

 

从第一家开始代卖的月球咖啡馆,到后来的1984,还有杭州的23Lab……现在,在国外的一些小店也能看到《LOST》的身影!

 

对此,Nelson语重心长地说,看起来,中英双语很重要,封面好看更重要啊!因为很多来咖啡馆的顾客特别喜欢把《LOST》和咖啡一起拍照。(旅行版的《KINFOLF》……拍照利器有没有)

 

现在的Nelson还在做杂志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不过除了《LOST》,他还会做点其他的,比如lost的网站,和品牌合作的别册,旅行主题的分享会,还有教别人怎么做书的工作坊……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因为做杂志,Nelson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投稿作者。他们从网友变成朋友,这些都是非常奇妙的缘分。

 

现场有人非常忧虑地询问Nelson有没有想过杂志的发展,有没有想过成立工作室,要不要招聘助手balabala……



我本以为会听到一个典型文艺青年的回答(比如:做得开心就好,不想以后之类的),结果却听到非常理性的回答和观点。这让我喜出望外,因为,很多人年轻时都会充满勇气、不管不顾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可是更加有勇气的,是坚持下来,并且让这件事变得可持续、有未来。

 

Nelson一个人经营着自己“最孤独的编辑部”,可是一晚的分享会,却是热闹非凡。很多人在这个美好的故事里找到了一些正能量,比如,勇气,坚持,热爱……


本周末,三明治在MoCA的分享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在五原路举办了国内第一场基于一条街道的市集文创活动。五原市集,以五原路为媒介,连接传播美好生活美学的文艺小店、创意机构和活动,这会是一次你周末逛上海原法租界小马路的全新体验。场还会有果篓、LOST等有趣、有温度的文艺品牌等你来逛马路时偶遇。     



/ 五原市集,WUYUAN MARKET /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活动时间


8月26日、8月27日


活动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五原路


报名方式


市集和当日逛马路打卡活动免费

欢迎本周末来五原路上找我们玩~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九月每日书,开放报名中 / 

每日书已经一周年,1189人次在每日书活动里写作

写每日书的目的在于捕捉生活瞬间,恢复写作感觉

无论你想写的是每日遐思,还是小说或诗歌

只要你希望养成写作习惯,每日书就在这里等着你






/ 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谈过这样的恋爱/ 

8月26日19:00,三明治

在言几又(上海虹桥天地店)分享新书

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与台湾著名作家张典婉老师

将一起到场和读者交流

并有新书签售活动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点击进入《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亚马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