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萨沙讲史堂
我就是作者萨沙。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已在国内外出版10多本相关书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社畜的临终幻想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萨沙讲史堂

中日两军竟能在同一个小池塘里捞鱼:战争中的种种心照不宣

萨沙讲史堂  · 简书  ·  · 2017-12-12 22:42

正文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写了10多年战史,经常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有的时候,战争中的两军士兵一会儿互相厮杀,一会儿却停火互不攻击。明明一伸手就可以打死对方,但没有人开火。这就是战争的法则。听萨沙说一说吧。

萨沙最近写衡阳抗战,资料太多,看的焦头烂额,双目流血。

不过,我还是看到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大家猜猜这个鬼子拿的是什么?

抗战

日本战史回忆,曾经看到国军官兵跳入射程内的水塘里面。开始他们以为是洗澡,后来发现是在捞鱼。日军炮火极为猛烈,衡阳城外又有无数水塘。大量炮弹落入水塘里,自然又很多鱼被炸死,浮在水面。

当时无论国军第10军官兵,还是日军攻城官兵,吃饭都有严重问题。衡阳是湖南米仓,米还是够的,但副食全无。衡阳的第10军被包围,食品送不进来。日军则是因为后勤补给线屡屡被袭击轰炸,只能保持最低的物资供应。

两军都只能靠一些田间种植的蔬菜和发霉的酱料死撑。

最后,就连军长方先觉,也只能吃粗米饭加一点盐粒,普通士兵连盐粒都没有。

第9战区炮兵指挥官蔡汝霖回忆:在生活方面,因战斗紧张,大家都注意到军事,生活方面并不觉得怎么样。刚开始,照例吃着鸡鸭猪肉之类的东西。吃是尽量吃,大家糊糊涂涂,食而不知其味。这并非心不在焉,全幅精神都关注到作战去了。不知道何时,不见了那些东西,变成了一碗鱼。怎么看不到鸡鸭肉了?啊!战事已经十多天了,那些美味已经食尽,这些鱼还是敌人炸弹落在水塘里,震死了才捡来的。谢谢,这是倭军的贡献。但是池塘少,鱼也有限,炊事兵们渐渐找来了替代品:油炸花生和黄豆。久而久之,这些东西也没有,渐渐变为白盐和开水。同时,大米洋面也患上了灰糠和糙米。苦吧?当时并不觉得。

战斗了几十天,敌我士兵都饿得发慌。官兵身体很虚弱,一些人还因此得病。国军士兵发现水塘里面有新鲜的死鱼,就纷纷去捞。

日军看到国军捞鱼,也派出士兵去捞鱼。

抢来的羊

在捞鱼的时候,无论日军还是国军都不开火射击的。捞鱼的人回来以后,两军继续拼死作战,手榴弹互砸、拼刺刀、甚至插眼踢裆,彻底拼命。

很多人奇怪,那为什么不将捞鱼的几个敌人打死呢?

这就是战场的法则。

无论日军还是国军都需要鱼肉增加营养、改善伙食、鼓舞士气。这些鱼肉,对于一支部队是很重要的。

在每天死伤千人的战场,开枪打死捞鱼的几个人,根本算不了什么。

如果将捞鱼的打死,敌我都不可能再去捞鱼,这就是数千人都吃不到鱼肉,对谁都没有好处。

打仗拼命是拼命,捞鱼时候则没有人开枪,因为这样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并不仅仅国军日军这样,几乎所有军队都是这样。

上甘岭断水,后方士兵冒着巨大危险送苹果到前线

朝鲜战争

萨沙看朝鲜战争资料,五次战役中,解放军和美军某个阵地没有水源,只能在山下同一条小溪打水。这个小溪在双方火力覆盖下,打水是极为危险的。没多久,双方就达成默契,有人去打水的时候都不开枪。

一个老兵回忆:我们驻守在大青山上,靠天老爷下雨才有水喝,如果几天不下雨,部队就要断水,这时即便有再好的干粮,也难以下咽。有一天,我们下山取水。当我们慢慢接近水潭时,突然在通往敌人阵地的林荫道上闪出了4个美国大兵的身影!敌人离我们如此之近,只消举枪一个点射,至少可以撂倒他3个!李班长以不容分说的霸道和威严喝令我道:“不许胡来,不许射击!咱不能不讲信用,不讲仁义!”起初,敌我双方为争夺水源,频频交火,死伤很重,谁也拿不到水。于是连排干部和战士们瞒着上级,商量给敌人网开一面。

可是,双方言语不通,如何网开一面呢?连里的战士想出一招,他把过了火的炭灰做成墨汁,然后在一张牛皮纸上画上个钟表,在标着7点至9点的弧线上注上“U.S.A(美国)”字样,同时在此处画上我军特有的转盘式冲锋枪,再在冲锋枪上画了一个大叉,意思是每天上午7至9点允许美国兵取水,我方不射击汲水人员。事情发展到后来,双方取水人员不期而遇时,也相视而笑,善意地挥手致意,甚至出现了互赠纪念品的情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