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和相识十多年的女友(又)大吵了一架。
女生的友谊是全世界最复杂的事。我俩认识这么多年,每一次吵架都裹着一堆线头,写三四本书不为过。但有一个主题是恒定的:我觉得她不懂我,她也不觉得我懂她。
这次吵架源头相当没劲:我最近惹上了一个叫恋爱的麻烦,严重到每天血液流动都不太正常,走路骑车全都是斜线。前天的工作不太顺利,对方又没主动给我发微信,心情超差。到家之后把自己扔到沙发上,望着天花板瘫软无力,感觉自己整个脊柱都被抽走了。
这时候女友的微信来了,她兴高采烈和我描述自己的新工作,以及看了《喜欢你》觉得超喜欢,跟我头头是道分析周冬雨为什么和大叔都百搭。
我此时哪有心思去想她的的事儿呢?接着她的话聊了没几句,就崩溃了:“啊,最近不想聊爱情片啊,而且这几天整个人精神涣散。”
她就没说话了。接着,我俩跟着一路鸡毛蒜皮,一直吵到今天。截至发稿前,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是,“不需要,懂“理”的人到处都是,交流困难的只有你一个。”
1)我反应这么大,
大概是源于孤独现代人的“扎心饥渴”
冷静下来我也明白,我对女友的期待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一来没把事情讲清楚,二来即便讲清楚了,我凭什么要求她按照我的剧本走呢?
非要给自己辩解,我能想到的理由是:在我们刚认识时,还没有“扎心”这个说法,“扎心饥渴”也不是一个需求。现在微博上随便什么人都能和我有共鸣,我和她认识十年了,怎么还不懂我?
高中时候KTV里老有人唱,“有些情绪~只能说给~懂的人听~”,为什么不能说给不懂的人听?因为所有的真情流露都有种虚弱感。在敞开心扉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诸如恐惧、嫉妒、自卑这种我们想努力压制的情绪挤进来。而当我们感到虚弱时,第一反应是想要被保护,而不是被挑战或是不予理会。
从前大家的交际圈有极强的理限制,大家做着一样的数学题却没有那么多人懂你,于是也就自己慢慢消化了。但现在不一样了嘛,通过微博和公众号,随随便便就能在二次元世界找到找到自己的同类人。
2)扎心饥渴危害多多
首先,它让你变得无法沟通
找同类听上去是个合理诉求,但细想之下,“扎心饥渴”还是弊大于利。
“扎心饥渴”的两大危害,一是让你变得无法和真人沟通,二是生活越变越无趣。
此话怎讲?先来说无法沟通。
我们想要找同类,除了上面所说的真情流露时的虚弱感,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懒: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沟通是一路顺利的,不需要更多解释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我们在寻找扎心人时,也只会为自己的情绪寻找“二次确认”(validation),而非新的角度。
当然了,理解是一种成立的情绪治疗方式。但如果让它发展成唯一的方式,就很有问题了。长此以往,其他角度的好意疏解很容易被误解。
我女友为什么说我难以沟通?因为她半小时之后丢过来一首歌给我,The Cranberries的Never Grow Old,说“高中时候听的歌”。我当时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蹭蹭火就上来了。
其实她之后和我解释了,是想给我找点开心点东西转移下注意力。这明显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解决办法。
3)其次,扎心饥渴让生活越变越痛苦
越变越无聊
为什么又说扎心饥渴会让生活变得无聊且痛苦?
因为人的情绪明明好复杂,我常觉得自己83.42%的情绪都找不到语言表达;但同时丰富的情绪也是我的生命力源泉。所谓的“我思故我在”,一部分说的也就是离开了情绪附着,石头就只是块石头,他人就只是他人了。
而呈现在社交网络上的“扎心饥渴”,总是在把复杂情绪简单化。同时,所谓扎心,就是从负面角度切入解释一切:第二份半价没人分享感到难过?那是因为你孤独;他没主动给你发短信?那是因为他不够喜欢你。总之,大多数的扎心内容,都是又残忍又武断。
听到这些话,虽然有种爽感,但必然有很大的危险陷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螺旋。
不过说起来,我们为何有时难以控制给自己找虐的倾向呢?
对于这件事,我的天才女友、藤校哲学系的Beckie和我解释说,“相比较快乐,痛苦更有实在感。”毕竟开心的时候,聪明人多少会有些怀疑“我真的是在开心吗?”但对于痛苦,我们是从来不会怀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负面情绪的存在是为了对抗生命的虚无,它很有必要。
但扎心饥渴就像酗酒,你不能仅仅因为没法控制住自己,喝了还想喝,就一次干掉一瓶伏特加吧。况且,我那么鲜活的生活细节,总被这些潦草的大概念一言以蔽之,也太不尊重我的独立人格了吧?
4)摆脱扎心饥渴,这里有3种解题思路
全世界最好的鸡汤作家阿兰·德波顿曾经给《纽约时报》写过一篇小文章,题为《我们为什么总是和错误的人结婚》。他在其中提到,“最适合我们的人,并不是与我们志趣完全相投的人(这样的他或她并不存在),而是能够就不同的志趣聪明地进行协商的人,是善于求同存异的人。”
所以怎样能够实现聪明地求同存异呢?我自然不是专家。但回想一下我各领域人生导师的做法,还是能提出这么3条具体操作思路的。
诚实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屈从于赞同对方的压力:这一点女友就做的比我好很多。我和她表达一段办公室单相思,她要和我说你为什么招惹已婚男人;我和她说谁谁是不是故意晚回微信,她说你才跟人认识几天啊就神经兮兮。虽然当下总会不爽,但互相挑战的友谊让人更清醒,督促我们进步;
即便不赞同,也先以「我同意你说的XXX」开头:这是我唯一的男神、CBS新闻主播John Dickerson最常用的办法。在如今左右两派势不两立的美国新闻圈,Dickerson老师广受爱戴,就是因为他总会先告诉对方他同意哪部分,再展开自己的论点。即便之后他说的观点和对方完全不同,因为感受到了被倾听,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争吵;
一个稍有不幸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解释世界,所以我们有时哀叹人与人之间的无法理解。
但人与人交往的魅力所在,从来都不是找到同党然后转发评论“右边说得好对!”,而是能借他/她的眼睛,对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呀。
祝大家都能找到这样的真·亲密关系,成为彼此依赖又彼此独立的灵魂。
别多想啦,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K计划小组长微信,拉你入群!
更多情绪管理干货,请关注K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