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最近都在问,市场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救市”也挽救不了市场的疲弱态势了么?
其实不是“救市”也挽救不了市场的疲弱,而是目前的所谓“救市”从诚意上和力度上都远远不够。
我们逐条来看看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发生的所谓“救市”措施。
首先是
证监会组织调研企业融资
,
下周没有
IPO发审会安排
。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投资者都误以为下周不发IPO了,觉得周一可能有戏。
不过,好戏没有5分钟,证监会又发了一条消息:
证监会
核发2家企业IPO批文
,拟募资不超过9亿元。
因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不了解,发审跟核发新股之间的区别,
所谓通过发审,通俗的讲就是证监会认为一家企业已经到达了所以关于上市的要求,
进入核发排队序列,等排到了号就可以上市发行了,
而核发就是给已经过了发审的企业安排上市时间,
因为已经通过发审的新股池里面仍然有几百家公司在等待上市,
所以即使证监会一个月都不开发审会,都不会影响这些公司的上市节奏。
同时,大家应该注意到,证监会下周暂停发审的原因——是去调研企业再融资,
对于这次调研,官方的说法是:
为
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下周你集中组织发审委委员就
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事宜开展调研
,
没有IPO发审会安排。
总所周知,近年来A股市场最大的抽水机器不是直接IPO的直接融资,而是持续不断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最近几年A股市场再融资圈走的资金量已经数倍于IPO直接圈走的资金。
在A股市场上周五已经下探到2536的情况下,证监会还在组织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调研,对市场信心和未来前景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本周的市场继续下挫,实在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简称沪伦通)准备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10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就相关业务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包括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需日均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境外发行人申请中国存托凭证(CDR)首次在上交所上市平均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0亿元等。
虽然过去几个月,由于A股市场走势惨淡,曾经火爆一时的CDR和独角兽方面的消息暂时沉寂,但是随着沪伦通的进展以及CDR的参与门槛确定,也让投资者再次担心有限的市场资金被分流,或者是CDR和独角兽上市方面再出现新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