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橙旅游
品橙旅游——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海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未来消费  ·  「Klook」完成1亿美元新一轮融资,202 ... ·  昨天  
河南发布  ·  元宵节来河南,这样玩→ ·  2 天前  
河南发布  ·  元宵节来河南,这样玩→ ·  2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还是无锡!央妈严选,这次是…… ·  2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还是无锡!央妈严选,这次是…… ·  2 天前  
NXTV都市阳光  ·  【阳光•关注】本周三,来花博园,看社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橙旅游

王琢博士: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非门票消费报告

品橙旅游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1-22 11:33

正文


品 橙 旅 游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



【品橙旅游】1月17日—18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旅游景区+新科技”发展论坛在春城昆明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品橙旅游创始人兼CEO王琢博士在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非门票消费报告》,以下是根据速记整理的精彩内容。



景区非门票消费现状问题


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提供相关意见的时候,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要实现5.5万亿元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景区的购物、体验等非门票消费将担负要职。


非门票消费,也称二次消费,是景区从业人员在统计景区消费类型时的一般性语用语,大多指除景区大门票外,景区内的其他各类景点与活动的小门票、快捷餐饮、零食、旅游购物和车船索道交通等消费。


常见的消费类型包括快捷餐饮、旅游产品、主题餐饮、水体观光、水上体验、演出演艺、甚至包括文化延伸类休闲体验、康体保健、禅修养生、主题公园住宿在内的消费。


本报告所指的非门票消费:指景区、开放式休闲空间等旅游吸引物范围内,除大门票以外的其他与旅游高相关性的游客消费、包括但不限于餐饮、住宿(酒店、非标和民宿)等非门票带来的收益。 这个是非门票消费的概念,景区协会做非门票的现状调研的时候列了相关的一些问题,在座的也有一些景区在这个问题里面给我们贡献了一些知识和答案。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个数字,3.81这个就是在调研景区各个负责人,问他们景区目前面临的现状时,大家对二次消费所提出的大概的诉求。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二次消费在全国景区的现状里面,权重并不是太高,我们对二次消费和其他一些问题做一个打分表,比如说你认为二次消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让被测的对象打5分,认为是一般性重要的,我们就打4分,可以称得上重要的就打3分,认为不是很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是2分和1分,所以通过这个打分能够看得出来,在打的分里面,人不像其他的人才文化这么严重,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二次消费在景区里面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二次消费目前存在的哪些问题?


我们通过做调研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景区开放与门票依赖性关系。在这边我们把景区的开放性分成了三类:


1、主动开放型景区,消费体系参差不齐,主动开放型景区,在昆明调研的时候,官渡古镇、大连海昌的东方水城、昆明的世博集团,非门票的消费已初步构建,但水平参差不齐。


2、被动开放型景区,营收额大幅度减少。丽江古城、旅顺旅游集团的部分景区,按照发展需求,开始实施面门票的开放政策。但受体制、灵活性等影响,目前均面临转型后营收减少的巨大挑战。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被动开放型的景区必须把这些相关的后续的产品体系做一些完善和更新。


3、传统封闭型景区,普遍依赖门票收入。已有意识按照门票收入、餐饮收入、旅游商品和主题住宿等进行构成与空间布局,认为非门票消费将成为景区未来业务拓展和突破困境的重要突破口。比如说在景区里面如房车、露营基地等产品慢慢的做一些延伸。


二是景区非门票收入问题。


1、IP与场景不够重视。 主题公园里面IP和场景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很多场景去年在IP元年的概念烘托一下,很多卡通人物生存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跟自己的景区做互动,有一些景区做得不是很完善。


2、旅游文创开发不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我们前面提到了IP,有了IP之后很多的文创产品,现在一提就是重文轻创,我们看到的很多文创是高高在上了,现在我们的游客是梯队的,更多是大众的游客,大众游客在购买的时候,他们有一些基本的诉求,再文创的时候不能只重文,慢慢把创意做出去,把文创的梯队建设好,更多适合大众消费的文创产品。


3、缺乏智慧营销。 做门票收入问题的时候,意识到了门票和我们现在的智慧的数据营销方面脱节,其实现在很多景区做大数据,或者是智慧景区,甚至提出了智慧营销的概念,但是如何把我们智慧的数据和门票收入,包括二次非的结构做设计,现在有一定的欠缺,我相信今天来了很多服务型的供应商,如何把智慧数据给景区更多的服务。


4、开发运营人才匮乏。 人才的培养问题是景区最大的问题,也有人学酒店,但是唯独没有旅游景区相关的人才,开发运营的人才匮乏,可以把这些和相对成熟的景区里的运营人才进行交流和沟通机制,让景区的人讲景区的运营,也是昨天下午我们做的中国旅游C盘点的初衷,因为景区里有一些非常好的亮点,对人才,特别是运营人才互相学习是有好处的。


5、景区外不合理竞争。 有一些景区里面是合理经营的,游船的价钱就比较高,有一些合法的问题,但是周围一些黑车和黑穿,他们不需要有保险,没有正常的费用,车的维护等等,它的价钱就非常低,也是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发现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非门票消费类型梳理解析:


(一)特色餐饮类。 1、特色餐饮类,比如说场景消费方面比较多,而且我们前段时间也做了古北水镇的调研,特色餐饮非常有意思,我们进去之后发现很多问题,开放的时候是错峰开放,就是在10点钟开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吃不饱,都是限量的,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这样做就可以保证12点的时候去他们的餐馆里吃饭,另外我们问他,景区里这么多的快餐,为什么在开的时候从来不是全部都开,他说因为如果有50家店,只开1家的话,容易形成排队的现象,大家就觉得这家好吃,就像这个景区快餐消费有很多的文章,我们在其他的景区借鉴和学习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些,错峰开,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另外,我们在古镇调研的时候矛盾比较的突出,主要也是跟管理体制相关的,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为什么古镇有冲突,因为慢摇吧和酒吧,对于景区管理来讲,比如说丽江古城,租金是不计入报表里,除了80块的古维费之外,从古城管理局来讲一些收费是不明显的。


(二)主题住宿类。 我们也有一些类似于特色餐饮的工业,另外我们在这边也说了类似于主题住宿类,很多景区是为了做景区而做景区,主要是早期圈地的时候不大,只把精华的东西做出来了,不像迪士尼、海洋世界等大规模的,当然也有类似于华侨城这样的企业,慢慢的把格局想明白了,所以我们就提到了比较老式的景区,所以再做一种比较有规模的主题酒店的时候有制约,但是我们现在也看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住宿类型,比如说房车等等非永久性的建筑在景区里慢慢的出现了,从而提升了住宿类型的收入。特色交通方面,现在比较流行的玻璃栈道等等也慢慢的兴起了,游船、双向索道也归入了特色交通里。


(四)专线体验类。 1、科技类体验。现在转向体验类的产品慢慢的丰富起来了,以科技和体验为支撑的,虚拟现在的VR、AR等等产品在景区里,特别是主题公园景区里慢慢的提升了很多。2、节庆活动类。现在在景区里面还有一类消费是节庆和活动类的,已经开始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景区在日常运行中出现一些小的峰值,让游客越来越多。也有类似于运动体验类的产品,和景区的结合也能够让景区出现一些爆点,比如说景区里的马拉松赛,也可以做山地的自行车赛,都能够提升景区的二次消费。


(五)文化演艺类。 1、夜景表扬类;2、大型演艺类;3、表演秀场类。海洋动物表演与周边的场景,关联购物品购买,具有消费提升的马戏和秀场类产品,达到中国市场的认可和发展成熟期,尚有一定距离。不能忽略文化的演艺类,当前是夜游类的项目,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清明上河园。在很多景区的管理者中也非常的受欢迎,但是对于景区来讲,未来怎么做?是单独做还是整合到景区里做,我认为可以请相关的专家号号脉,看好景区的特色,所有的人群是不是可以以这样大型的演艺类的项目做依托,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就是秀类的产品,比如说马戏和秀场类产品,包括最近一些景区引进了马戏的产品,可能在沿海地区受欢迎的程度,在市场中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其他的地方,比如说秀类产品在万达里遇到了一些失败,是不是不合适,还是中国现有的消费体系不能支撑它,过几年才会好转,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六)购物文创类。 调研发现,一提文创大家知道了故宫,故宫文创比较好,但是我们发现除了主题公园,文创产品设计因为基因的原因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大部分的封闭型的景区对于购物等文创产品的选择方面还没有完善,特别是我们景区里有了文创产品,到底在哪里买,和周围的场景是如何融合的,我们有一定的欠缺。


景区非门票消费建设路径


景区是最好的平台。这边讲的是景区非门票消费建设的路径,我们在这边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认为景区就是最好的平台,因为现在我们看电商、互联网强调了有了流量就有路口,流量是一切,我们发现最好的流量在哪里?就在在座的各位手上,这些人是最精准的客户,通过对他们的营销和二次营销,挖掘潜力,对景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就要树立这样的思考,景区就是路口,我们有了景区和游客把其他的相关服务和产品的更新迭代做好,我们就获得更好的故事,能够在自己的平台上讲旅游故事,提升二次消费和非门票消费的水平。我们也提到了基于景区平台的理念,从游客游览、休憩过程、消费体验等做相关的建议。


(一)文创IP引领二次消费。 提升IP在景区的整体应用。这方面我们也举了一些例子,包括右边看到了非常多的日本和中国的很多景区都做了和IP相关的设计,但是如何把形象和产品做对接是有文章要做的。


(二)建设合理的非门票消费系统。 建议景区要做好非门票消费的系统,为什么有这个提法?景区的二次消费从景区开发的最早阶段就开始谋划,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开始进入,并贯穿于整个景区的运营过程,把IP,视觉识别,包括形象,主题餐饮和酒店做好了产品的系统开发和布局,我们就能够把这个节奏做好。比如说景区进去了到底走多长时间,这个时间游客是渴了还是饿了,让游客沉浸在景区里,这些都是从一开始就设计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景区做完了以后加进去很多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掌握游客的节奏。


(三)设计新的消费场景与销售体系。 1.景区消费场景体系,在景区内,能赢得游客停留时间,就能赢得游客的消费。景区留得住游客,设计舒适的休憩空间、合理的二次消费缓解、参与性强的互动活动缓解,感染力足的消费场景,刺激游客消费欲望,提升游客的非门票消费。2.景区销售服务体系,提出了几个概念,(1)是景区的向上销售,一个是交叉销售,一个是可选产品与服务。让场景营销能落地,有抓手。如主题公园中的海洋公园里面的海洋动物表演在活动周围场地设立了相关购物和消费,主题演艺周边,还有相关的衍生产品。


(四)整合建设景区统一支付体系。 景区二次消费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景区内多业态经营主体分散,例如景区不少经营型项目,通过合作或者引引人产生,营收没有并入景区消费体系中。建议:景区引入景区的“一卡通”或者“消费卡”,或者一站式支付(一次性结算)。可以设立统一的支付体系,景区到底是哪些地方最赚钱,比如说这条游线上面哪一个店最赚钱,就一目了然了,以后想给商户涨租金的时候证据就非常的全面了,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支付体系来实现的。这边也提出了,如果把景区一站式支付做好了监督,也能够完善景区的二次消费,甚至对景区地方的本地税收做相关的一盏,也实现了


(五)建设景区的大数据客户管理系统。 构建智慧景区与无线网络系统。CRM系统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比如说Wi-F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