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15日,第一家为中国广告行业发声的媒体诞生,2021年,《中国广告》迎来40岁生日,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广告》推出“共同见证——庆祝《中国广告》创刊40周年”的大型专题,向中国广告业的过往岁月献上一份厚礼,也为《中国广告》的未来征程吹响号角。
从2003年到上海工作开始,接触的第一个广告行业专业媒体就是《中国广告》。十八年一路走来,亦师亦友的关系和过往点滴,难以一言蔽之,除了佩服《中国广告》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专业外,更尊敬《中国广告》在行业的前瞻探索中扮演了发动机的角色。
沈翔,生米组成/首席创意官/执行合伙人
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个跟发动机角色有关的案例:2017年,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筹办了生米组成,希望跳脱广告的传统思维,以可持续性、社会公益作为新世代品牌和消费者间的沟通桥梁。《中国广告》获悉我们的大胆想法后,于2018年邀请生米组成连袂中国校服品牌伊顿纪德品牌总监杨玥女士,在当年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上分享了《幸福来自于善良》的公益议题演讲。这是广告圈内第一场以企业公益为主题的演说,也促成了生米组成和伊顿纪德持续至今三年多的“重生复合板”实践行动。
对合作开发“重生复合板”的动心起念,除了在演说后的更多交流中惺惺相惜之外,一篇联合国机构的预测报告让人怵目惊心:当全球人口在2030年达到85亿时,服装消费量将从6200万吨暴增到1.02亿吨。这是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中国,每年至少会产生2600万吨废弃衣物。尤其在K12的校服上,废弃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学生们的发育和学年升级以及磨损,校服成为消耗品是必然问题。
小部分废弃衣物会通过回收得到二手使用,但大部分衣物,尤其是校服都经过回收加工,制作成再生布、无纺布或隔音材料、清洁布等再利用,但最后仍然会成为废弃垃圾,经由焚烧或掩埋作最终处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依旧。我们认为现有旧衣回收的再利用方式只是推迟衣物成为废弃垃圾的时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于是,一家创意代理商、一家校服制造商开启了将旧衣做成可无限循环的新材料:“重生复合板”的奇妙合作之旅。
开发的第一版“重生复合板”是将经过分类和消毒的旧衣料,与无毒、无挥发的不同配方环氧树酯混和之后,使用冷压方式使其固化成为指定厚度的板材,并基于不同用途改变夹层材料后成为复合板,可应用在建筑、家具制造、日用品生产等各领域。2019年年中,“重生复合板”已通过三家测试机构在力学性能、材料耐受性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35项指标的检测。但在小批量试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板材重量过重以及生产成本过高,大批量生产会有问题,于是我们又重头开始,用新制程改良至第二版本。
第一版本板材及试做产品
2020年初第二版本研发成功,板材制作时不需固化剂,利用不同材质中相同的分子链,添加扩链剂再加热塑合,板的结构有如三明治(第一版本为实心),先有一个由布料跟塑料混合的芯,四周再用海洋垃圾的塑料做壳包覆起来,所以只有在横切面才会看到布纤维,板材外表都是平整的,在打孔可受力情况、裁切平整度、质量密度等方面,均与塑木/压缩板接近,量产成本与板材本身重量大幅降低,同时板材可制成更为精密的各种产品。
所有“重生复合板”制成品,都能100%回收再制成全新的“重生复合板”,解决了羊毛和化纤类纺织品不易降解的问题,并将无用且须销毁的纺织废弃物取代木材用途,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
回到最核心的商业目的,改变品牌与购买者沟通的传统思维,以可持续性、社会公益作为新方式和桥梁来检视这个项目:2020年12月6日在重庆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生米组成和伊顿纪德联合面向500位K12校长们公开展示和分享“重生复合板”的成果,获得校长们高度的正向反馈,目前多家学校正与伊顿纪德洽谈采购校服,并进入伊顿纪德旧衣重生的循环系统中,以重生复合板制造校园课桌椅、书柜,建造休息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
没有2018年《中国广告》的慧眼,就没有今天伊顿纪德旧衣重生的新商业模式的问世。尤其当下病毒肆虐全球,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更密不可分之时,企业还能创造利润和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更显难能可贵,这是传统广告无法达到的双赢结果。我想,应该没有人会不认同这一点。
时值佳日,感谢并祝福我尊敬的老友《中国广告》40岁生日快乐,也期待《中国广告》在发掘和扶持新想法和新作为上,一如既往,带领我们看见未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