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明天气温又下降?说好的“反转”呢 ·  20 小时前  
新北方  ·  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 天前  
话沈阳  ·  沈阳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事关开学! ·  3 天前  
新北方  ·  网传幼儿园将免费?专家回应:系误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吴军、香帅、尤瓦尔·赫拉利……听听他们如何预测未来!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0-11-26 19:55

正文

深圳读书月上的重头戏之一,顺利闭幕啦!


前几天已经预告过,作为深圳读书月的主宾社,我们邀请了16位不同领域的重磅嘉宾,以5G国际连线大直播+沉浸式演讲的形式,串起13场知识大秀,和读者盆友们狂欢3天,就大家所关心的话题,畅谈 “我所看到的未来”。



第一天,我们邀请到了黑石集团董事长 苏世民 对谈著名经济学家 韩秀云。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邀请到了哪些 嘉宾? 他们都分享了哪些知识和故事?


今天,我们整理出了他们的对谈和演讲精华,一文读懂每位嘉宾的2020年度观念!




香帅:两极化趋势,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未来,不知道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对于小编来说,第一个想到的有点俗,就是兜里的小钱钱了。



这次活动中,著名金融学者香帅就通过汽车厂家特斯拉的例子,为我们讲述了 影响未来 经济金融趋势 的重要因素。




香帅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 增长的分化。 这种分化,通俗地说就是“两极化”。



曾经,美国被称为一个 纺锤形的社会 ,中产家庭是社会最庞大的群体。然而到了现在,美国 10%的人占据了67%的财富 ,还有后50%的人在美国财富版图上一直基本上不存在:他们没有资产,只有负债。



这种分化的趋势,在全世界都已经出现。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科技 进步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浪潮,狠狠地冲击了原本的劳动市场和企业结构。



她强调,在这样的时代, 找到能被大众都接受的“叙事”路径,会变得更加重要



郭浩: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的美学基因


过去两年里,文化学者郭浩翻阅了近400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从故宫里考据出384种中国传统颜色,写成了 《中国传统色》 这本书。


在研究中,郭浩总结出了中国传统色的三个特性。



第一是 精致、微妙 。比如“玄”是太阳将出未出之时,天空黑中透红的颜色;而“纁”则是太阳落下了地平线,折射出来的红黄交织的余光。


第二是 意和曼妙 。比如“东方既白”来自苏东坡《赤壁赋》,可是苏子与客在文中“相与枕藉乎舟中”,这种颜色完全来自诗人浪漫的想象。


第三是 贵气和隽妙 。比如“天水碧”,是南唐李后主宫中一次染绿色忘记收,被露水打湿后变幻出的色彩。


耿华军:在地理中,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除了传统色中的东方之美、汉语之美,中国还有着雄奇壮丽的河山。


《这里是中国》的主创者、“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耿华军,就为我们讲述了在研究中国地理中,他得到的启示:



游客啧啧称奇的喀斯特地貌,对于当地人却是贫困的罪魁祸首;

云南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实来自空间和时间上的大折叠;

罗布泊历史上的环境恶化,导致了一个文明的灭亡,这是自然对我们的警示;

九寨沟现在的美丽景色,是由冰川运动、地震、山体崩塌等等毁灭性的自然力量造就的,这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说, 最近的100年,是地理学家重新认识中国的100年 ,然而,这片土地还有很多地方未被大众了解。《这里是中国》这本书,正是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的一小步。


张玮:历史让我们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我们未曾了解的,可能还有历史的温度。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的温度》作者、“馒头大师”张玮的答案是:“ 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他分享了三个关于信念的故事:


1922年,短跑健将刘长春克服困难在奥运赛场上为国出征,这是 一个人的信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郭永怀等一大批科学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为了“两弹”研究甚至牺牲了生命,这是 一群人的信念


淞沪会战的战场上,70万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抵抗日本军队的钢铁洪流,传达出的是三个字——不投降!这是 一个民族的信念


张玮说, 历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份,历史是有温度的 。2020年,我们正在遭遇一场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但是这些关于信念的故事告诉我们: 中国是有办法的!


薄世宁:医学永远给我们带来希望


当提到2020年的困难和挑战,就不得不提到当下仍在全球持续的新冠疫情了。


对于大家关心的疫苗研发和特效药的问题,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 薄世宁 谈到,曾经 平均15年才能研发出来的疫苗,如今不到10个月就已经进入临床三期研究


他认为,抗体药是我们目前已有、最有希望战胜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以前,单独的技术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快速迭代,但今年各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就带来了1+1大于2的改变。



未来还会发生类似的烈性瘟疫吗?薄世宁的回答是:一定会的。


但是,“ 人类最危难的时候一定也是医学发展最快速的时候。不论怎样,医学永远给我们带来希望 。”


刘洹:科学减脂,7分吃、2分练、1分睡


关于个人健康,如何科学减脂也是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


有没有高效率同时可持续的减脂法呢?


高效健身减脂专家刘洹表示, 只有做到高效健身,才能持续终身 。在健康减脂的影响因素中,饮食的占比最大, 达到70%,其次是锻炼,占20%,还有睡眠,约占10%。



他不仅分享了他的4分钟高效减脂法,还带着现场的观众们一起做了一套健身操,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高效健身。



刘洹还提到,按照目前中国的肥胖率增长趋势来看, 未来可能有超过80%的人存在肥胖问题 ,他开玩笑地说:


只要现在懂一点点减肥的知识,以后就会成为一个躺瘦加躺赢的人 。”



王潇:用100天的时间,坚持做好一件事


懂得了健身的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效率专家王潇曾经通过科学的激励和干预,将“100天训练营”的打卡完成率从过去的2.7%提高到了74%。


她表示,当 确立起点、正视目标、设立监督制度、遵循计划、记录对照、相互鼓励 这几点都能做到时,正反馈就会开始。



逯薇:为父母的家“适老化改造”,也是一种尽孝


在自我提升之外,人性化的家居设计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


面对将要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住宅研究者逯薇介绍了“ 住宅适老 ”的概念:


不需要专门的养老机构,适老住宅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爸爸妈妈的家;不要总觉得爸爸妈妈还很年轻,最好在父母75岁前、甚至70岁前为他们完成小家的适老化改造。



那么,该如何进行居所改造,让逐父母可以更加幸福、平安地度过晚年呢?


她总结出了一段顺口溜: 卫浴改造重点抓;地面防滑无高差;墙面握杆扶手加;门洞八十够宽大;灯光亮度要增加;紧急呼叫秒应答



尹烨x悉达多·穆克吉:

更好地带瘤生存,是未来的趋势


当谈到老龄化的问题,无可避免要谈到一种疾病——癌症。


我们该如何应对癌症?



《生命密码》系列作者、华大基因CEO 尹烨 认为,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年龄区间的人群中,致死疾病的类型其实并不一样。比较中国和美国的肿瘤五年生存率会发现,美国的五年生存率67%,而中国大概是37%。


在未来群体平均寿命提高的情况下,防比治更重要,如何带瘤生存,会成为重要的议题





穆克吉也表示,虽然基因技术已经有了一些前沿突破,但是对于治疗癌症来说,目前除非能够将百万以上甚至十亿级以上的细胞全部修正,否则无法实现对癌细胞的斩草除根。



穆克吉还特别谈到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的贡献:慢性例细胞白血病治愈方法,就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为了撰写《基因传》,他特别来到了北京的基因所参观。 在他的新书中,他还会为中国的科学家贡献更多的篇幅和笔墨


吴军:科技强国,人才是关键


“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的发言,则围绕“ 信息 ”这个主题展开。


在与主持人的问答中,他回溯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史,用信息科技的视角对个人决策、财富增长、国际格局等问题进行了全新解读。



中国的自研芯片困局如何突破?我们距离“科技强国”还有多远?


吴军认为, 人才是关键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 投入暂时没有实际收益的基础科学 ,这背后离不开 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和投入


此外,企业也需要持续 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最后,还需要更多 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投身科技创业行业中 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