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找中国创客
Born for Maker!在这里,遇见最棒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小心,爆雷了! ·  昨天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4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刚刚!美股,崩了 ·  1 周前  
独角兽智库  ·  大摩邢自强:2025年A股怎么走?股市该如何投资 ·  6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R1大模型深度测评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寻找中国创客

“迟到的玩家”微信入局付费订阅,知识经济2.0时代来临?

寻找中国创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2-15 21:43

正文


记者 /曹忆蕾

编辑 / 张慧敏



本文全文共1681字,阅读全文约需3分钟


昨天情人节,一张截图却令记者们忙活一通。在知名IT评论人、donews总编辑洪波的一条微信朋友圈下面,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留言称,微信公众号会争取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微信要做付费订阅,这消息并不令人惊讶。2016年,内容付费的概念持续炒热,但微信的付费订阅迟迟为上线。洪波在随后的朋友圈里表示,“微信公众号的付费订阅功能尽管有点姗姗来迟,但总算要来了。”

 

2016年是内容创业的大年。一大波内容平台和内容制作方看准了知识变现,纷纷来试水。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在行推出的分答获得A+融资,喜马拉雅FM试水付费音频,到了年底微博上线了文字版的分答——微博问答。

 

关于内容付费的声音不同其他创业项目,一半在火焰里,一半在海水里。一边说着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即将来到,一边唱衰“这届概念不行”。此时微信入局内容付费,是否能打破诅咒?

 

 先行者已经开始收割


米未创始人马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今天,吃饭已经不是问题,我要过体面的生活,什么叫体面,不是穿成什么样,带一块表叫体面,而是谈吐、仪表,肚子里的东西、脑子里的思考。”

 

马东认为,“内容它本身就应该能收费”。内容平台也遵循了这套逻辑,要将“内容”作为贩卖物实现有偿共享经济模式。

 

2016年,果壳、罗辑思维、知乎、喜马拉雅FM等内容平台、内容制作者纷纷试水内容付费,打造出了在行、分答、得到、值乎、知乎live等产品。

 

仔细看现在开通付费订阅的平台,一是有流量,这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金主为内容买单;二是有原创能力的人,他们意味着内容本身,意味着影响力,也意味着吸引力。

 

分答一时火爆,“网红、投资人、哲学家”王思聪给一个回答报价4999元。纵然分答的新鲜、刺激、好玩引来第一波狂潮,但是后续力量不足。纵然融到了腾讯的A+轮,似乎也没有挽救分答的沉寂。与短频快的分答不同,知乎live的沉浸式的讲座学习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根据知乎去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推出的前4个月里,知乎live一共举办了557场,每场平均语音长度72分钟,人均消费52.08块钱,重复购买率达到了37%。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的一场live,定价499元,200张门票一售而空,当日收益10万元。

 

而早已试水打赏、内容付费的微博,借助广大的社交平台,也在去年强势回归。根据去年10月新浪微博公布的报告显示,微博平台上的自媒体收入约117亿,其中来自打赏、付费订阅的内容付费达4.7亿。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拥有了知识变现土壤的自媒体,也开始纷纷收割。为了挽留住冲着“好玩”而来的用户,各类平台使出大招:培养知识网红、打造系统知识体系、付费音频等,一时间知识网红“遍野”。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后,付费阅读领域也开始出现马太效应,一些缺乏头部IP的知识付费平台很难再让本身已经注意力饱和的消费者打开荷包了。

 

后来者微信将如何“搅局”?


这时候手握大批原创公众号的微信入局,只会让人感叹“来得有点晚”。不过,微信拥有天然的内容和凭条优势,未来很可能成为微博等媒体资讯平台强有力的对手,成为搅动知识经济的一条鲶鱼。

 

事实上去年8月,微信公众号曾传出将开启付费订阅功能,但一直处于测试阶段,并未上线。

 

揣测微信迟迟不上线付费订阅功能,或许是有原因的。此前,微信平台上的自媒体收入以广告、打赏为主,这是基于传播的广度,这也是为什么自媒体如此重视“10万+”的原因。


对于一个半封闭式的微信平台而言,传播率并不如微博。付费订阅无形中添加了一道枷锁,相应的,传播率很可能会大打折扣,篇篇“10万+”可能成为神话。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60%的微信公众号坚持更新内容,受用户持续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占比仅为10%。这也意味着,真正有底气收费阅读的依然是少数的头部大号,这能给微信带来多少收入还有待商榷。

 

从微博自媒体收入构成来看,总收入为117亿元,电商收入高达108亿元,广告收入4.3亿元,内容付费的收入仅有4.7亿元。微博为电商号吸引了流量,而电商也为微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所以内容付费只会是一盘小众生意,成为不了自媒体的主流思路。摆在自媒体面前的是,传播率、互动率和内容变现的平衡问题。

 

去年12月,微博推出“微博问答”时,微博CEO王高飞解释:微博问答对于微博,不是一个子产品,也不会有独立入口,是“自媒体赋能工具”之一,跟打赏、付费订阅一样。

 

所以,不妨将微信订阅付费看作自媒体的“赋能工具”之一。而且,微信作为一个平台,很聪明的一点就是将游戏的规则交给自媒体。

 

据媒体报道透露,微信平台的付费阅读功能可能会交给公众号的自媒体来自行设计。将内容的议价权交给作者本人,由作者来定价,如何收费。或许,甚至效果不好还可以取消收费呢?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郭为 | 汪潮涌 | 张近东 | 孙继海 | 陈彤 | 汪丛青 | 刘作虎 | 冯大辉 | 吴甘沙 | 邱浩 | 毛大庆 | 张维迎 |  胡彦斌 | 盛希泰 | 阎焱 | 李丰 | 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