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前,我和王建国、赵大宝一起外出打工,在一所大学的扩建工地,我开挖掘机,建国和大宝负责搬砖。
休息的时候,我们三个坐在高高的土堆上面,看着眼前这所学校进进出出的人流。
当时,正值春夏之交,校园里,女生都穿着漂亮的小裙子,露着一截白白的大腿,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让人心神荡漾。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赵大宝擦了一下流出来的口水,由衷的说:“我的理想,就是将来什么都不用干,每天就搬把椅子往那儿一坐,看着这些美女在我眼前走来走去。”
有志者,事竟成。后来,正如你们所知道的,他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了这所学校的门卫。
1
门卫怎么了?
我知道,你们嘴上不说,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看不起门卫对不对?不就是个看大门的嘛。
其实,门卫并不是看大门那么简单。
首先,门卫每天反复问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最高深的哲学命题,许多哲学家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答案——但门卫可以。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门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管是谁,不让你进你就不能进,不让你出你就不能出。
比如学校规定,晚上7点以后禁止外出。有人偏不听,还跟门卫吵:“我早产6个多星期,我想出去我妈都拦不住,你凭什么拦我?”硬是翻墙出去了。
大宝默默记在心里,到了晚上,那小子跟女朋友在外面吃完饭,费尽心机磨蹭到了11点,在大门口跟女朋友说:“你看你看,我没骗你吧,已经关门了,回不去了,不如我们今晚就在宾馆住一夜吧?”
女朋友头一低,一脸娇羞地说:“好吧。”
男的内心一阵狂喜,拉着女朋友刚要走,赵大宝从里面一探头:“那位男同学,进来吧,下次早点回来啊!”
说过多少次了,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门卫,你如果不尊重他,他有的是办法对付你。
——你找谁?——马冬梅。
——马冬什么?——马冬梅。
——马什么梅?——马冬梅。
——什么冬梅?——行了大爷,我谁也不找了。
2
所谓高手在民间,市井之地,从来都是卧虎藏龙。
春秋战国时期,有钱人豢养门客蔚然成风,在当时,这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当时,大家还互相攀比,看谁养的门客多。
战国财富排行榜前几位,比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人,家里门客都多达数千人。
这些门客平时都干啥?
啥也不干我跟你讲,每天就负责吃喝玩乐吹牛逼领工资,只有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儿的时候,才给他们安排具体工作。
就这样,还经常有门客嫌待遇不好。
孟尝君家里有个叫冯谖的门客,一去就抱怨
“食无鱼”
,接着抱怨
“出无车”
,最后又说老母无人赡养,三次弹剑而歌跟领导讲条件要待遇,但孟尝君并不见怪,逐一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你看,过去就是这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理论上,门客都是有一定学识或者各领域有一技之长的人,魏国的信陵君是魏王的兄弟,家财万贯,号称有门客三千。
门客中既有饱学之士,青年才俊,江湖黑道上的冷血杀手,也不乏贩夫走卒之辈,人员成分极其复杂。
但信陵君
“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这其中,也包括门卫。
有个叫侯赢的老头儿,已经70多岁了,在大梁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封,看守城门。
虽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一个70多岁的门卫老大爷能有什么才能?如果真有本事,怎么会混到这步田地?请这样的人做门客有什么用?
招聘会上,人力资源部所有人都说:“不可以。”
但信陵君坚持:“我觉得OK啦。”
手下人说:“我觉得......”
信陵君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力排众议,将早就过了退休年龄的门卫候赢聘为门客。
信陵君深信,没有谁是一无是处完全没用的,每个平凡小人物的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3
信陵君不但让一个普通门卫进了公司,还对老侯极为恭敬。
话说有一天,信陵君在家里宴请门客,酒菜齐备,三千多人坐好正准备开席,信陵君突然发现老侯没来,就说:“大家稍等会儿,我去接个人。”
然后亲自驾车到大梁城门卫室去接侯赢。
老侯也不客气,跟同事交接了一下工作,径直上车坐在上座,招摇过市。
路上还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叫朱亥,在街上卖肉呢,好几天不见了,趁着有车,咱绕道去拜访他一下吧?"
换作一般人,肯定说,改天吧,大家都等着咱俩回去开饭呢。
信陵君可不是一般人,说:“没问题,不行叫上一块儿吃饭。”
到了集市,老候把信陵君晾在一边,独自跟那个叫朱亥的屠夫朋友聊天,最近生意咋样啊?猪肉啥价了?政府给减税负了没有啊?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手下都看不过去了,一会一看表,急得不行,可人家信陵君一点不着急,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
眼看快一点了,几千人饥肠辘辘坐在饭桌旁等着开席,心里都琢磨:什么重要人物啊,要让信陵君亲自去接,还让这么多人死等?
等到信陵君和侯赢回来,大家一看:卧槽,还以为是何方神圣,这不就是看大门的老侯嘛。
众人一肚子怨气,在下面议论纷纷,但信陵君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安排老侯坐在自己旁边,亲自为老侯夹菜敬酒,毕恭毕敬,待若上宾。
所有人都觉得,信陵君被这个老头儿给忽悠了。
领导的智慧你永远也无法超越,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个看大门的老头儿绝非等闲之辈。
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大兵压境,都城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向魏国紧急求救。
赵魏两国本是盟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而且信陵君的姐姐嫁给了赵国平原君,两国还是亲戚关系,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支援赵国。
秦王听说后马上遣使者警告魏王:“你少管闲事,不然等我打下赵国,接下来就打你。”
魏王害怕了,不敢得罪秦王,送信给晋鄙,让他在两国边境驻扎,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赵国的平原君没办法,又派使者找信陵君,说你不救我可以,难道你自己姐姐的生死也不管了吗?
信陵君进宫请求魏王救赵,魏王怕引火烧身,坚持让晋鄙不要轻举妄动。
这如何是好?
有问题找门客呀,平时养着你们干啥用?就是在关键时候帮主人出主意想办法呀。
门客中有学国际关系的,跟信陵君详细分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出兵救赵的利害得失,吧啦吧啦讲了一大通,最后的结论是:没办法。
有的门客没有那么高的理论水平,但有把子力气,看信陵君有点生气,就说,既然不能坐视不管,咱就自己组队,至少去把咱姐给救回来呀。
于是,信陵君脑子一热,拼凑了一百多辆战车,亲自带队,以志愿军的名义,抱着必死的决心,浩浩荡荡向赵国进发。
经过城门的时候,被门卫老侯拦住了:“糊涂!公子这是逞匹夫之勇以卵击石啊,你那些门客出的什么馊主意,这不是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
信陵君说:“侯先生教我,到底该怎么办?”
侯赢就给信陵君出了个主意:想办法偷出魏王的兵符,也就是可以号令三军的凭证,去接管晋鄙将军的军队。
信陵君说:“好呀好呀,可是怎样才能偷出兵符呢?”
侯赢说:“魏王最宠爱的妃子是如姬,常在魏王左右,有机会偷得兵符,我听说公子早年曾经帮如姬报过杀父之仇,这个忙她一定肯帮。”
信陵君依计行事,果然拿到了兵符。
临行前,侯赢又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将军见了兵符还是不肯把兵权交给公子,又当如何?
”
信陵君说:“对呀对呀,万一他不听我的话怎么办呢?”
侯赢说:“公子还记得我那个屠夫朋友朱亥吗?这兄弟是混黑道的,社会我朱哥,人狠话不多,带上他跟你一起去,如果晋鄙不听话,就让朱亥弄死他。”
信陵君说好,日夜兼程,赶到晋鄙驻地,拿出兵符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接管军队。
不出侯赢所料,晋鄙怀疑其中有诈,果然不肯听命。
有时候,讲道理不如耍流氓,能动手尽量别哔哔,一旁的朱亥二话不说,抡起40斤重的铁锤,当场就把晋鄙给砸死了。
于是,信陵君接管了军队,率兵击退秦军,解了邯郸之围,史称:信陵君窃符救赵。
唐代李白专门写了一首《侠客行》,盛赞候赢与朱亥的侠骨豪情: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4
门卫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在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从来都不容小觑。
话说战国时期,有一天,齐景公最宠爱的妃子想去春游。
齐景公当时刚洗完头,说:“好呀好呀,等我把头发晾干咱就走。”
由于没有吹风机,再加上古人的头发比较长,自然晾干颇费时间。
凡是好看的姑娘脾气都不太好:“大王出个门,怎么跟我们女人一样麻烦,还要等多久啊?我等得花儿也谢了。”
齐景公说:“好啦好啦,宝宝别着急,这就好啦。”
怕爱妃唠叨,齐景公干脆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出发了。
车行驶到宫门口,门卫看到披头散发的齐景公,当即拦住了马车。
成何体统!太不注意自己形象了,身为一国之君,大白天披头散发的外出,你让老百姓怎么看?被狗仔队拍到了怎么办?你不仅代表你自己,而且还代表着我们整个齐国的形象你知道吗?不行,说什么也不能这样出去!
按照齐国文明办的相关规定,仪容不整者,严禁出入公共场所。
齐景公赶紧跟门卫说好话:“我刚洗完头,等晾干我就把头发扎起来,先让我们过去吧,你看,小姐姐都着急了呢。”
可是,不管大王怎么说,这位门卫始终坚持原则,就是不予放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己定的制度,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执行,怎么能搞特殊化呢,都像你这样,创建文明国家的目标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堂堂
一国之君竟然受制于一个门卫,连宫门都出不去,还被无端教训了一顿,让自己在女人面前丢尽了面子,一气之下,齐景公掉头就回去了。
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气得连晚饭都没吃。
相国晏子听说这件事后跟齐景公说:“有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门卫,您应该高兴才对呀。”
齐景公说:“高兴个毛线,一个小小门卫都敢对我指手画脚,妄议朝政,毫无敬畏之心,这还了得!”
晏子说:“只有英明的国君,别人才敢对他的缺点进行指正,而指出缺点的人也不会因此受到处罚,小小的门卫都敢指正您的错误,正说明您是一个英明的国君啊。”
听了这番话,齐景公如梦方醒,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报复门卫,还下令奖赏,亲自提名该门卫为年度爱岗敬业劳动模范,感动齐国十大人物,并赠送锦旗,上书14个大字:“不畏权势敢拦车,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跟你讲,考察一个公司的实力究竟如何,看门卫就知道了,门卫都这么牛,公司肯定差不了。
由于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齐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齐国在诸侯中强盛一时,齐景公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国君,在位长达58年。
此事载于《晏子春秋.内篇》。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千万别轻视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许多载入史册的大事件,恰恰是这些人搞出来的。
有时候,他们甚至能翻天覆地,决定历史的走向。
毕竟,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