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8月10日,有媒体报道或是转载了一篇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即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的内容,称某公司“在今年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被试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当中,还列举了一些数据,例如,“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下的感染风险减少了94%”。
一时间,在传播过程中,这被有些人夸张地说成“HIV灭绝了”“今年的诺奖有着落了”。但是,有该领域研究者、学者指出,这类说法是对研究成果的误读。那么,这项成果到底意味着什么?应如何认识这一研究进展?我们离HIV疫苗还有多远?
疫苗测试结果显示“抗御效果明显”?
当地时间7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科学会议。会上,美国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外宣布,在一项名为“Approach”的早期临床试验中,他们测试了一款针对艾滋病的“马赛克疫苗”。试验结果显示,393位健康志愿者100%出现抗体反应,而且有较好的耐受性,即没有明显副作用。
对于“100%出现抗体反应”这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介绍,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是对其他疾病来说,“产生抗体”的含义可能一是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二是已经康复,三是不会再感染或感染但不会发病了。但是,他强调,对于艾滋病来说,情况很复杂,“100%的抗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对这个的理解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背景情况。从医学来说,对艾滋病的情况就很复杂。这个抗体产生并不代表那三种含义:不代表感染艾滋病后,病人康复了;不代表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人体不再感染了;不代表艾滋病的疾病进程不会继续发展了,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艾滋病的发展。”
此外,在一些媒体先前的报道中,还提到一组数据,“除了在受试者身上100%产生了抗御HIV病毒的抗体外,还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受到保护,没有被HIV感染。”对此,不少人理解成其“抗御效果明显”。
荒诞!数据来自动物实验
但是,该领域多名学者和记者查阅了相关信息后发现,这组数据并非来自此次人体临床试验,而是之前的一次动物试验。
艾滋病临床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表示,不应把两组实验数据混为一谈,“把这两个概念合到一起,称人100%出了抗体而且保护率有多少多少。猴子和人的差别太大了。不懂的人一看‘100%’和‘94%’。疫苗来讲,最重要是保护率。这个抗体关键有没有保护性作用,是不是综合性抗体,尤其有没有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这是关键。疫苗从1986年开始已经做了30年了,没有一个有效疫苗。”
疫苗从基础研发到最后上市,消费者可以使用,需要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试验以及早期人体临床试验等一些列的临床验证。
专家:目前评价疫苗有保护作用尚早
基于这项研究目前发布的成果内容,吴尊友表示,就项目本身而言,其取得了进展。但是,目前距离评价疫苗能否起到保护作用,能不能用,还太早,“到临床Ⅲ期才能真正评价它的效果。临床Ⅰ期、Ⅱ期主要是做它的安全性和能否产生抗体。能产生抗体说明能产生免疫反应。从研究本身来说,它的疫苗取得了进展。如果疫苗连抗体都没有,基本上就没有往前走的必要了。有抗体可以继续往前走,但后面的路还很长。它能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能不能用,现在评价还是太早。”
据了解,“Approach”项目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正在计划中,如果顺利的话,会于2017年年末或2018年年初展开试验。
那么,HIV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此,吴尊友指出,这不好预测,但从目前全球研究来看,5年内不会出现,“就简单的一个Ⅲ期临床试验都要5年的时间。就是疫苗理论已经可以了,要看看实际有没有效果,这样一个临床试验没有5年做不下来。何况现在还没有疫苗呢。所以,应该说是不可预测。如果非要说,5年以内不可能有疫苗。在艾滋病研究方面,更多的研究进展还是一种新药的问世和药品的新应用。2017年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7个新药注册了。”
(来源:央广网。本文为转载文章,仅供个人参考。不代表药时代的观点)
欢迎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