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年味就是中国人细腻绵长的人情味。只要这种温厚的感情没有改变,那些记忆深处的年俗带给我们的美好没有改变,即使载体从放爆竹、看春晚变成了抢红包、打游戏,年味都不会消散。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推送一起奉贤的非遗美食“老八样”,一起赏味那些时光里的味道,那些传统文化里的古风旧意带给我们的感动。
在奉贤,数奉城和四团人对传统老八样最讲究,老八样的传统饭店也最多,东乡人把奉贤的传统美食吃出了历史文化,承袭了奉贤美食的古风旧意。
老八样菜发祥于奉贤等郊区,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农村独特的菜式。而且奉贤四团镇的“老八样烹饪技艺”已被评为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得老八样菜在四团重新热闹了起来;而同为奉贤东乡的奉城镇也不甘落后,老八样饭店是开了一家又一家,在整个奉贤也同样小有名气。
家住四团镇砂绩村的季国章老先生是“老八样”菜的第三代传承人。
他说传统“老八样”有八个热菜,四种甜羹,还有两只甜点,一盘大拼盘。八个热菜全是扣碗,倒扣出来的菜在老式碗中堆放圆整,吉利而好看。
老八样”菜的大拼盆用的是很大的平底盘,现在一般里面放爆鱼、白斩鸡、肚子(即猪肚)和猪肝四种,围圈摆放堆高后,中间放炸龙虾片,寓意节节升高。
过去“老八样”做喜事,新客(即新娘子家的亲戚)桌上还要单独加一道红枣;不管新客老客,老法规矩,一道红烧鱼一定要最后上桌,以祝福年年有余,新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同时代,“老八样”的菜也不尽相同。七十年代买肉全要凭肉票,亲戚多做趟喜事还要到处去借肉票;大拼盆里的肉不管是鸡肉还是肚子,都是薄薄块细细条地切。大师傅不收工钱,一般是东家给两条毛巾,新娘再给个被面或被夹里。
八十年代以后,做喜事冷菜里开始加牛肉,全鸡、全鸭、走油蹄髈这样大菜压轴,热炒也有了虾和海参类的紧俏货,甜羹流行用大西米。大师傅除了东家送几条毛巾,还会收到个喜事红包。九十年代菜就更多了红包也更厚,送毛巾也改成了真空被。
现在奉贤人结婚做喜事,都不流行“老八样”了,冷菜热菜甜羹点心,加起来至少二十八道菜,鲍参翅肚澳洲大龙虾也不在话下。桌数多菜品多,许多菜的做法也和传统不一样了。比如焖蛋,现在都是图快蒸出来的,容易蒸空,口味也不够香。老法的焖蛋得炒,打好的鸡蛋用微量油入锅翻炒,鸡蛋液快干未干时,再略撒点油出锅,迅速用铲刀压块,然后再用沥干的温毛巾继续压制成形。
物质丰沛的年月,反而更加令人怀念老法里的”“老八样”,东西虽简单,考验的是手上的功夫,吃的是旧年味道,品的更是传统文化中的认真扎实的做事态度,这也是“老八样烹任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意义所在。
“老八样”,所谓“一拼盆八菜四羮二点心”,共15道,正好凑成一桌。第一个上桌的拼盆,拼的是8种荤菜,糖醋排骨、白斩鸡、闷蛋块、猪肚、猪肝、猪心、爆鱼、虾片,十足的量高高堆起。“八菜”包括扣咸肉,扣甜肉(走油蹄膀),扣蛋卷,扣三丝,三鲜,肉皮,肉丝,烧鲫鱼。外酥里嫩的烧鲫鱼定要最后一个上桌,讨的是“年年有余”的口彩。“四羮二点心”里,甜羹取的是小圆子、大西米,咸羮有肉皮汤和鸡丝汤。随着八宝饭、馄饨两道点心上桌,这一席方得圆满。
这些奉贤本土美食“老八样”
相信会勾起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
味蕾的记忆很绵长
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来帮你找寻这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