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聚焦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聚焦

生日感悟:平等、平等、平等,重要的事说三遍

理想聚焦  · 公众号  · 公知  · 2017-04-19 15:22

正文

每年生日都会选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写一篇文章,而这个生日我最关注的话题是我的代购小店,我总不能谈代购吧?但这不妨碍从我的代购谈起。

自从去年这个时间开始的代购到现在,从一开始清一色的反对,到一些人开始沉默,再到大部分读者渐渐开始理解我,很多还成了“ 杨恒均的海外小屋 ”的顾客,我这个路走得几乎比当初弃政从文,从体制内的宠儿走上了“民主小贩”之旅还要艰难得多。用朋友的话说,我真得脸皮够厚才能对那么多质疑、挖苦和批评置若罔闻、置之不理。

在一些老朋友看来,我用微博微信和直播平台售卖奶粉、保健品与名牌包包手表,真是“斯文扫地”,豁出去了。另外一些网友则认为我应该很有钱,怎么会去赚这些小钱?还有一位列出了十大我可以干的赚钱的职业,希望我转行,而相当数量的读者直接在微博和微信留言直言不讳: 自从开始代购后,我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有些言语中甚至开始对我的人品怀疑起来……

一开始我也有彷徨与迷茫的时候,甚至一度想放弃,但渐渐却悟出了更多的道理。到后来,除了多次解释外,我不但心安理得,而且,我越来越喜欢看到一些人听到我做代购时脸上那种偶像破灭、天要塌下来的表情。是的,我喜欢这种感觉,她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大大升华。这事儿可能有些朋友发现了,有时本来不用广告,或者不用那么夸张强调我在搞代购的,我也故意虚张声势,弄得天下皆知,我在卖壮阳药。为什么?因为很简单: 我正在延续我这辈子从事的启蒙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这最后的启蒙,我以前的启蒙都是白费了!

从我一位忠实的读者对话谈起吧。自从我代购后,他同我对话少了,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微信说, 杨老师,你真有必要代购吗?一下子破坏了你在我心中的形象,我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变化,甚至开始怀疑你以前对我的启蒙…… ——他情真意切,立马让我陷入了沉思。我问他,你干什么工作?他说大学毕业刚刚在一个公司工作了三年,从高一开始看我的文章。我又问,你父母干什么工作,他说,父亲是农民,母亲也是农民,但母亲到小镇上租了一个卖农产品的小店铺,父亲开始跑跑进货,两人现在都是镇子上的人……我本来想问更多,但觉得没有必要了。我说, 你父母真不容易,能供你上大学,你觉得他们的“工作”怎么样?你会看不起你父母的工作吗?为什么会看不起?

接下来的讨论几乎只需要三言两语,他毕竟是我的读者,很快就明白了。是的,他看不起他父母的工作,他之所以开始看我的书,是觉得我这个人很神,当时那么年轻就走南闯北,还在北京国务院系统、香港中资机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当他知道我竟然在50岁时选择做一名代购,连他们那个二类大学的教授都比不上的时候,一下子生出了极度的失望,开始怀疑我的那些启蒙是不是真实的……

但我的重点问题是在第二个, “为什么会看不起”你父母的工作,看不起我的小贩职业? 这问题其实更加简单,你开店的母亲如果同掌握小镇事务的乡长、县长相比,我这个代购如果同北大、复旦的教授相比,你肯定不假思索地分出了职业贵贱,对不对?在中国,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我生活的美国、澳洲和欧洲这些文明国家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显然不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20年生活的美国和澳洲,平等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歧视也因为社会地位的平等与经济收入的调整而几乎不存在了。例如,澳洲很多成为国家领导人或者政党领袖的政治人物,出道前的职业五花八门,开店的不在少数。我们非常不喜欢的“一个国家党”领袖韩森(她排挤亚裔搞种族歧视),她以前就在村里炸薯条维生。美国的特朗普是大生意人,但奥巴马从政前,一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社区服务,几乎比当地开店人的“地位”都低……

我猛然发现, 我启蒙了这么久,却忘记最重要启蒙不是民主自由和法治,而是这种应该深植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平等观念! 我相信我绝大多数读者都无法理解,我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代购职业同复旦大学教授的一样应该得到尊重,并不影响我文章的分量,更不影响我做人的形象。如果说为了当大学教授,我必须违心地给学生讲一些我不想说的话,我的写作也受到学校的约束,那么,在此时此刻, 我的代购身份比任何大学的教授都更应该赢得你们的尊重,而不是要死要活的失望!

可惜,这种早就弥漫并渗透进骨子里的平等并没有扎根在我们的文化中,加上这些年乱七八糟的制度和外来主义的冲击,已经严重到我们麻木不仁、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地步。我曾经给中国网友讲澳洲的医疗保障制度,讲到后来我才发现,澳洲的医保同中国的医保唯一不同的是,国家政府主导的全民医保是基于完全平等之上的,而中国,从高干病房,层层不同,最后到农民们几乎可有可无的医保,从上大下,大大小小分出了几十个层级与级别。当我告诉网友 ,澳洲总理享受的国民医保和我,以及刚刚来我们家修厨房漏水的澳洲工人一模一样,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不少的时候, 我分明看到中国网友脸上露出的那种不可思议的表情。

而这种表情也让我理解了多年来的一个现象:我的很多读者一听到我过往的经历——曾经在体制内,曾经是美国最重要智库最年轻的研究人员,26岁就是香港拿高工资的中企主管——立马忍不住对我充满了敬佩。可一听到我在做代购,几乎立马失望透顶。观察到这种现象,我心中的失望几乎要喷薄而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