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参加自助游意外坠亡,组织者被判担责不冤 | ... ·  4 天前  
求是网  ·  中国经济,“稳”的态势有效延续 ·  5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破解噪声污染刻不容缓丨人民时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美食,在消失? | 睡前聊一会儿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11-14 21:30

正文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关于美食,咱们已经聊了很多次了。从天南海北,到街头巷尾,从火锅麻辣烫,到烧烤砂锅粥,聊友们和评论君一起探索了不少有滋有味的地方,安放渐趋刁钻的味蕾。然而,也有不少人发现,一段时间里,商场里、小区旁,佳肴在减少,特色在消失,好像在哪里吃口饭“都没什么分别”。热闹的餐饮江湖,就要变成美食荒漠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美食,是一方水土物华的萃取,是一方人口味的提纯。只不过,环视周遭的美食分布,一些变化的确在发生。回想一下,走进商场的B1、B2层,螺蛳粉、麻辣烫、奶茶果汁……这些摊位是不是大差不差?移步餐厅饭馆,有博主的视频显示,一条街上有11家餐饮店,其中10家的主打菜品都是火锅、烧烤、自助;兴冲冲赶一场美食节,从头到尾都是臭豆腐、烤鱿鱼、钵钵鸡的大排挡。自不必说,千里迢迢来到热门景区,千篇一律的“玉米、烤肠、茶叶蛋”,玩得尽不尽兴另说,吃得反正难以名状。

商场美食城。图片来源:上海静安

有人总结说,这是餐饮“同质化”的一种表现。客观来说,这不全然是件坏事。比方说,连锁多了,食客们就不用为了一口“念想”,跑那么远、费那么多劲了;标准和服务统一了,那些卫生死角、管理盲区、吐槽雷点,按理说也应该越来越少了。某种程度上而言,所谓“同质化”,也是“标准化”“品质化”与“大众化”的努力。这反映出餐饮行业面对激烈竞争时的通常做法:套上成熟经验,沿袭管用模式,走量、求快,自然也就意味着客流与利润。成本低,风险也低,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以预制菜为代表的半成品、即食品异军突起,堪称绝佳“助攻”。平日里一道极具观赏、极耗工夫的“宝塔扣肉”,现在几分钟就能端上桌;凹造型、看火候的名菜“松鼠桂鱼”,“灵魂汁子,浇给”即可出炉。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一起案例正是以劣质槽头肉代替五花肉的违规行径。难怪有消费者担心,当“海克斯科技”从游戏走进生活,当“科技与狠活”占领我们的餐桌,“舌尖上的味道”去哪了?“烟火气”呢?
答案,依然在美食本身。或许,我们不该简单地将这一趋势冠以“同质化”。辩证地看,食材与调味料的流动贯通,让菜系融合、口味融合成为可能;一道菜特别是名菜,不同的人加入不同的理解和手法进行烹饪,那么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特色;如果家家都做同样的菜品,长此以往,消费者的选择下一定会实现优胜劣汰。对此,大可不必过分忧虑,相信自己的口味,更尊重市场的力量。
当然了,求新图变始终是美食圈的生存法则。区别于炸鱼薯条、汉堡披萨的制式菜品,中华美食向来以别出心裁、琳琅满目著称。从来没有什么“四海皆准”的生意经,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挖掘特色、造就出色。醉心于雷同的菜品、相似的菜单,止步于“名厨”“名店”的“名头”,结果必然是固步自封。
“那一串串冰糖葫芦,红彤彤的,晶莹剔透,像一串串红色的珍珠”“豆腐脑白嫩嫩、水汪汪,配上酱油、香油、韭菜花等调料,鲜美可口”“炸酱面吃起来香浓爽口,酱香、面滑、肉香”“驴打滚外表黄豆面香脆,内心红豆沙甜糯,每一口都能品尝到不同的层次感”……老舍笔下,是斑斓的味道,是独特的回忆,更是缤纷的文化。
不一样的美食,不一样的故事。那些能抚慰我们胃口的存在,一定也能裨益我们的人生。
这正是:
三餐尝百味,
四季品千般。
大家晚安。
(文 | 风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