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零售行业投资建议:继续推荐底层盈利逻辑确定性较高与战略发展思路清晰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后电商时代,线上红利释放接近尾声,行业营收步入中低速增长期,主流电商平台用户争夺日渐白热化,宏观环境压力下行业将加速整合,具备强大盈利能力和全渠道经营场景的互联网零售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同步提升。
零售的本质在于流量竞争。从5家主流电商平台的最新用户情况来看,京东/唯品会增长放缓,进入存量用户精细运营阶段;拼多多借助社交流量红利,延续高速增长;阿里依托支付宝导流加速市场下沉,19财年新增低线市场用户超过7,000万。在行业用户增长遇到瓶颈之际,线上高额营销投入的边际效率递减,市场下沉和线下场景的获取是更加经济的引流手段。
继续推荐底层盈利逻辑较确定、战略发展思路清晰的企业:
阿里巴巴:核心电商规模优势显著,品牌化战略施行有效拓展了高质量的客户基础,在线营销服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可持续为战略投资输血;云计算业务已接近盈亏平衡点,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估值支柱;商业生态圈已成型,电商、新零售、本地生活等多业务实现协同发展;
苏宁易购:家电3C全渠道零售布局最优,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线下盈利能力强,带电品类营业利润可为多业态门店扩张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推行零售云轻资产扩张模式,加速市场下沉,全渠道多业态场景有效为生态圈引流;
唯品会:回归服饰特卖,在供应链优势和长期运营经验的加持下,将继续精耕高粘性用户存量用户价值,服饰品类盈利有望保持稳健;
南极电商:沿品牌、品类、渠道三个方向持续拓展,主品牌授权产品GMV维持强劲增长,品牌授权收入维持中高速增长,本部盈利能力稳健。
传统零售行业投资建议:具备供应链优势,跨区域、多业态、多渠道运营能力的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优势。线下零售步入后电商时代的重构阶段,线下流量价值重塑的背景下,具备供应链优势、跨区域高效运营能力的超市企业将在行业加速整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优势,成长为千亿市值的行业领军企业。
从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来看,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人均收入的持续提升,国内超市行业近年稳步增长,目前整体规模已逾 3 万亿。从18年9家上市超市企业的整体业绩来看,回暖趋势明显,行业迎来相对确定性的新一轮发展机遇。
但受制于传统的区域分销机制以及上游农业未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客观因素,目前行业仍然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绝大部分本土超市企业仍然处于区域割据阶段,行业集中度相较于欧美日成熟市场仍然较低。所以目前我们看到,具备跨区域经营能力的永辉超市和高鑫零售(旗下运营大润发和欧尚品牌)正在不断扩大自身的发展优势。而与此同时,一些深耕本土、区域渗透率高、行业经验丰富的区域性商超也开始积极寻求跨省扩张、拓宽经营边界。
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同的超市业态在不同区域的打法也不同。轻资产的便利店虽然展店迅速,但面向的群体主要集中在一、二线消费能力较强的区域。大卖场及标超则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仍然存在蓝海发展机遇。所以具备多渠道、多业态的运营能力是核心。超市行业看好永辉未来大店+Mini店联动的模式,有效延伸至社区客群,强化区域渗透率。
继续推荐(1)永辉超市:跨区域经营能力卓越、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优化后绿标店+mini店有效联动,聚焦核心到店业务,同时推广“店仓一体”发展到家业务,有望步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2)家家悦:供应链优势渐显,拓展西部区域,筹备跨省扩张,规模预计步入加速扩张期;(3)红旗连锁:便利店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窗口期,公司作为西南区域连锁便利店龙头企业,区域渗透率逐步提高,且与永辉携手后生鲜业务的发展对于同店增收预计会有较显著的影响,盈利有望进入上升通道;(4)天虹股份:传统业态升级与新业态培育双轮驱动,员工持股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在行业重构整合的大势下,有望实现渠道下沉和跨区域加速扩张,业绩拐点已现。
风险提示事件:
(1)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可选消费持续疲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大幅低于预期;(2)线上红利加速消退,营销投入持续加大,获客成本快速攀升;(3)核心业务壁垒较弱,难以维持竞争优势,盈利能力下滑,难以为业务拓展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4)战略扩张遇到瓶颈,新业务亏损拖累上市公司业绩表现。(5)并购整合不及预期,跨区域扩张导致资本支出增加影响利润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