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由汉赋上溯,我们发现在《楚辞》中已有以下这些偏正式复合词,例如:
芳草、幽兰(《离骚》),佳人、幽篁(《九歌》),华容、朱颜(《招魂》)
按照性状词与情态词的划分,其中的修饰部分都不是简单地表示性状,都为中心词加上了一些特殊含意。只不过这些修饰显得较为自然,当然也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产生时代久远,早已为人们习惯。但从一些修饰语的使用中,我们也能看出其语义扩展过程。以“华”字为例,《说文解字》:“华,荣也。”原指草木之华。用以形容人的容貌,早见于《诗经》:“颜如舜华。”(《有女同车》)《楚辞》用“华容”因此并不显突兀;又形容人的衣冠,有“华冠”(《庄子·让王》);而后扩展至人的居所、用具,如“华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华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华盖”(《汉书》安世房中歌)。使用最早的修饰语,当然显得比较自然。
由《楚辞》再上溯,我们在《诗经》中发现已有以下这些偏正式复合词:
蛾眉(《硕人》)、繁霜(《正月》)、丰草(《湛露》)、寒冰(《生民》)、皓天(《节南山》)、嘉卉(《四月》)、皎日(《大车》)、良媒(《氓》)、清风(《烝民》)、素丝(《羔羊》)、幽谷(《伐木》)
等等。对比《尚书》中的偏正式复合词:
大业(《盘庚》)、丹雘(《梓材》)、好风(《洪范》)、烈风(《舜典》)、戎车(《牧誓》)、天命(《汤誓》)、王道(《洪范》)、王命(《康诰》)
以及《周易》中的偏正式复合词:
白马(《贲卦》)、重门(《系辞》)、大川(《需卦》)、高陵(《同人卦》)、寒泉(《井卦》)、坚冰(《坤卦》)、幽人(《履卦》)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这组词多为形名结构定中式,或有比喻义(蛾眉),修饰语与中心词的结合较为自由;而《尚书》《周易》中的这组词除领属性名名结构(天命、王道、王命)之外,其他词修饰语与中心词的结合也相对固定,取消修饰语则语义完全瓦解。因此可以说,正是由前一组词的形式发展出《楚辞》、汉赋中的藻饰性词语,因而应将其视为诗语;而后一组词则是一般的偏正式复合词。当然,在文献中这两类词是错综在一起的。在《诗经》中也有大量后一种类型的复合词,而《周易》中的寒泉、坚冰、幽人等词则与前一组词接近。
然而,在复合词内部,确实没有一个简单的形式标准或语义标准可供判断一个词是否是诗语。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用于或主要用于诗歌(广义的,包括其他韵文)。这也是英语词典所采用的标准。但这个使用范围不能只看早期出处,还要看词语在中古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早期文献如《左传》《庄子》《史记》等,本身往往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中有些词语在后世也被采用为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