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于近日公布。
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取得了16项重要成果。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奥地利等国家主要银行共同发起“一带一路”银行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一带一路”银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亦被列入其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工行围绕资金融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212个,累计承贷额674亿美元,业务遍及亚、非、欧48个国家和地区……
工行表示,将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携手各方推动建立沿线银行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多渠道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的效率,共同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在北京召开。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在“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的成果里,有包括工行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奥地利等国家主要银行共同发起“一带一路”银行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一带一路”银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等16项成果。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的监管、法律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在信息、协同等方面影响了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的效率和成效。
为此,工行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带一路”银行的圆桌会议平台。工行还以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推动建立沿线银行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并与国际金融同业一道,在投融资、资产负债跨币种的风险规避、国际结算、清算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提升整个银行业服务“一带一路”的效率,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工行作为“一带一路”银行合作行动计划的发起银行之一,也一直积极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Edra公司是东南亚领先的独立发电商,其13个电力项目分布在马来西亚、埃及、孟加拉、阿联酋、巴基斯坦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以天然气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为主。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并购马来西亚埃德拉电力(Edra)股权项目总金额23亿美元,是中马两国在东南亚清洁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一带一路”合作。
在此过程中,工行不仅积极发挥集团合力,由总行牵头,联合工行深圳分行、马来西亚子行等集团内机构共同研究制定融资方案,最终荣获委任,向中广核提供为期一年的8亿美元过桥贷款,由中广核提供全额不可撤销保证担保;并且,还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汇丰银行等同业机构开展合作,分别通过安排短期搭桥融资、中长期并购融资等,实现了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和共赢。
工行表示,作为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商业化原则。工行凭借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商业信贷标准、融资结构、定价水平和经营策略,以及越来越完善的跨境服务能力,与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同业、国际股权基金、多边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这些基于市场化、商业化的金融合作,不仅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提升了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易会满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上也表示,工行将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携手各方推动建立沿线银行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多渠道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的效率,共同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后续,工行还将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机构以及国际同业的合作,通过筹组银团贷款、承销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中国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在沿线国家共同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
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逐渐完善,还将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贸易往来,产生更多的贸易结算、货币兑换、现金管理等跨境金融需求,客观上也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业务机会。
易会满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各类金融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资金融通的功能,抓住机遇更好地促进发展。
工行表示,作为国有大行,将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践行,为“一带一路”提供好长期、可持续的综合化金融支持。
无论是促进贸易融通,还是更好地服务对外投资,均需要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提高对贸易的金融服务能力,才能形成金融和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较早走出国门的工行拥有较为完善的境外服务网络,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12家机构,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7家分支机构,覆盖六大洲和所有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工行累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项目212个,累计承贷额674亿美元,储备项目充沛。工行紧跟市场代表性项目,支持铁路建设企业参与沿线国家高铁和轨道交通项目竞标,支持能源企业在中亚、中东、东非开展资源合作,支持电力企业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以及核电“走出去”的相关项目,支持电信企业在全球的产业布局等。
为满足“走出去”企业在跨境人民币领域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工行陆续推出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境外人民币融资、跨境人民币租赁、境外人民币公司债以及“熊猫债”承销发行等跨境人民币产品。同时,工行已在莫斯科、新加坡、卢森堡、加拿大、卡塔尔、泰国和阿根廷7国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形成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全球清算网络。去年全年,工行境内外机构共完成跨境人民币业务量3.89万亿元,其中境内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1.62万亿元。
截至目前,工行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已覆盖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金融市场业务实现了外币债券、外汇买卖、账户贵金属和大宗商品24小时不间断交易,结售汇币种超过30个,全年外汇累计交易量超过6200亿美元;资产托管服务规模国内最大,QDII资产托管规模达1355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近30%;清算服务具备多币种优势,在纽约、法兰克福、东京分别建立了美元、欧元、日元清算中心。
围绕“一带一路”的金融需求,工行将工作重心落在客户资源的发现、拓展和维护上,围绕客户需求推进业务改革和产品创新,围绕客户体验改造管理流程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走出去”跨区域、跨行业、跨机构的特点,帮助企业与境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等相关方,建立整个“走出去”环节的业务联系;发挥国际律师、会计师、金融机构、咨询评估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协调好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等相关方利益;主动向企业推荐项目,分析境外国别、市场和行业环境。
十多年前,工行就认识到“走出去”专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因此,该行一直在总行层面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坚持集约化经营,建立了全球电力、全球资源、全球交通基建、全球制造与租赁、国际银团与资产交易等专业产品线,成立了国别项目开发团队。凭借专业化知识和复合型技能,工行的专业团队站在业内的“圈子”里,和客户建立“圈内”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大量的项目信息,更好把握行业的长期走势,在项目投融资方案、法律架构、税务筹划、风险分担机制、建设运营维护方案等方面,也能够与企业进行更顺畅的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