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杂志社

芷江: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展现名城独特魅力

建筑杂志社  · 公众号  ·  · 2024-06-03 15: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 4 月 16 日出版的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 :“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街区是城市的缩影、名城的基础。不但聚集了文物、历史建筑、非遗特色民俗等各种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环境要素,而且将它们有机串联在一起,与人共存互动,形成一个活态的社区,具有生命的节奏,承载、延续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脉。芷江侗族自治县作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伞巷和黄甲街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芷江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切实做好保护。

黄甲街历史文化街区

保持厚重文化底蕴,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芷江伞巷街区,过去一直是大户聚居区,街巷深深,洞天幽幽,大院深宅,高墙耸立,青砖黛瓦,庭院花草,鸟语花香,文化气息浓郁。街区格局和风貌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其中,陶家大院、邱家大院、龙家大院、钱家大院等院落格局基本完好,熊希龄家族公馆围墙尚有一段留存。现有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历史建筑 26 处、古井 30 口,古沅州内八景之一的“三步两拱桥,过桥不见桥”的鸭拱桥,将伞巷分为大小两段,极具历史人文色彩。伞巷可以说是湘西城镇人居活态传承的典范。

芷江将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要求,遵循“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也不搞简单复古,坚持应保尽保和修旧如旧”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芷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芷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严格的保护和“绣花式”微修缮,保持城市的“历史感”与“厚重感”,让人们记住乡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文本位的回归。即使在一些不断融入现代元素的建设活动中,也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黄甲街口袋公园展示国家级非遗“芷江孽龙”

改善街区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街区是百姓生活的基本场所,今天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普通群众,搞好街区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年代久远,街区建筑和设施大多老化和损毁严重,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影响街区生活品质。

芷江在街区保护中,坚持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尽最大努力使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在财力和技术有限的情况下,按照“抢救性保护,探索式修缮”的原则实施保护和修缮。在黄甲街街区原貌复建了火烧房,修缮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布店、历史建筑老租屋和老杂货店等,使得周边租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在黄甲街头修建了口袋公园,在伞巷院落添置了健身设施,为市民提供活动场地 ;在伞巷街区云路街试点修缮了街区立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陶家大院和育婴堂、历史建筑跑马楼和无名小院等,改善了街区环境。由于伞巷地势低洼,下大雨时容易内涝,群众反映强烈,在规划尚未出台和大修排水系统条件尚未成熟情况下,在雨季来临前,组织人员清理街区排水沟,组织人员现场疏通排水。

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

推动街区活化利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好旅 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街区是各种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地,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在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创新非遗民俗、开展文化体验和文旅活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芷江黄甲街街区古为驿道,曾经人来人往、商铺林立,今天仍保留大量传统建筑“窨子屋”。街区有文物保护单位 8 处、历史建筑 24 处,还有福建会馆、宝庆会馆、江西会馆等,基本延续了传统驿道风貌和商贸格局,是明清时期湘西地区驿道商贸文化的活化石。特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芷江天后宫的门坊石雕,为誉满江南的清代石雕艺术精品,深受游客青睐,具有文旅的优秀潜质。在此基础上,芷江修缮了宝庆会馆,设立“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在伞巷街区旁边结合抢救修缮县级文保单位“沈从文旧居”,设立“沈从文在芷江陈列馆”,使之成为芷江又一重要文博点和群众文化生活新场所,为传播红色文化、宣传芷江名人、开展文化研学和人文体验赋予了新的内涵。

原文见《城乡建设》2024年第10期

作 者: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委书记 梁志平

编 辑:袁奂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