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株洲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  2 天前  
班主任家园  ·  开学第一课演讲稿:借哪吒精神,燃开学斗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我的阿勒泰》,“渴望”不可及的时代良药

深圳客  · 公众号  ·  · 2024-05-13 20:30

正文




没有班味儿,心灵下乡。




《我的阿勒泰》,不出意外的火了。


有人直言,深受年轻人广泛喜爱,主要是“没有班味儿”。


孟夏时节,这部2024国产最高分电视剧,疗愈了很多人的心,也带火了一个词:生命力文案。


这部剧“没有班味儿”

《我的阿勒泰》是如此的切中当下,如此治愈清新:没有班味儿,牵动一波心灵下乡,是时代良药。


广泛热度背后,片子有多治愈,现实可能就有多沉闷。


“没有班味儿”



这届年轻人,对没有班味儿作品都会高看一眼。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出版于14年前的同名散文集,由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受挫后,年轻姑娘李文秀回到老家阿勒泰,与开小卖部的母亲一起生活。


《我的阿勒泰》

8集同名迷你剧俘获一众年轻人,直呼不够看。


一帧帧辽阔的旷野、苍茫的雪山,还有草原牧民古老、纯粹的生活秩序,都让人耳目为之清新。


《我的阿勒泰》骨骼精奇,画面灵动,故事如散文,属于“没有班味儿”作品里的集大成者。


画面灵动,故事如散文

地处中国西北的阿勒泰,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接壤,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并具。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相对纯正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随着季节和草场生长周期,一年到头频繁迁徙,周而复始。


在作者李娟笔下,故乡是一个走在路上常常想让人“展开双臂走”的地方,辽阔,奔放,惬意。在电视剧里,发生阿勒泰那些故事和人物,又几乎满足城市年轻人“没有班味儿”全然憧憬。


辽阔,奔放,惬意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不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光这一句话,听得天南地北的打工人高度共鸣,引以为同类。


从原著到电视剧,都延续了一个主要命题,年轻人不再“渴望城市”。


年轻人不再“渴望城市”

北疆之北,让城市樊笼里的年轻人看见了阿勒泰荒野上的另外一种人生,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班味儿”。



心灵下乡



这是一次大型心灵下乡。


治愈与感动,全剧开头,李文秀在参加一次文学讲座时悄悄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讲师说的一句话:“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电视剧高度还原了原著中诗意盎然的北疆生活: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和马儿并肩行走的高大少年,穿着长裙肆意奔跑的少女,还有动人的哈萨克族歌谣,蒙古族奶奶脱口而出的名言“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这样的画面也收获无数网友的关注与称赞,“这部电视剧能让人静下来,一秒钟都舍不得快进,拍出了散文诗的味道”“感觉近视都缓解了””不仅文字醍醐灌顶,连追剧的我的精神内耗,都被瞬间治好了”。



一如马伊琍回忆起拍摄的时光时所形容的阿勒泰,“任何机械的镜头都无法记录那个地方的美”,如果说今年夏天有一个地方已经被预定成为顶流,那一定是阿勒泰。


如果问这部剧为什么如此的沉浸代入,那可能牵动了一次“心灵下乡”。


电视剧截图

这也是为什么故事冲突是淡的,情节是弱的,魅力却是难以言说的原因。它有乡土生活原生态的、粗粝的、本真的美,以及这些所代表和构画的心灵下乡。


这里有一种“从前慢”,有一种“远方美”,有切中一种“当下要”。


官方剧照

当《我的阿勒泰》在2024遇见无数需要治愈的城市心灵,当“心灵下乡”成为一种显性需求,这类作品成为精神刚需。



时代良药



恰逢其时的文艺品,都是时代情绪的切中者。


这部8集短剧《我的阿勒泰》不但疗愈了很多人的心,也带火了一个词:生命力文案。


网友评价

“火车快开,夕阳有黄金,天空有大海”“草甸深厚,河流浓稠,整个山谷,碧绿的山谷,闪耀的却是金光”“这斑斓、浩荡的世界”“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生活在前方牵拽,命运的暗流在庞杂浩荡的人间穿梭进退,见缝插针,摸索前行。”


这些充满生命力的文案,既是这次剧版《我的阿勒泰》出圈的关键,也是 本身 作品的一大特色



这部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