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欧洲议会研究服务处(EPRS)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责任指令》(AILD)提案的补充影响评估。文章分为五个部分,涵盖了欧盟当前的人工智能责任、对欧洲委员会的影响评估的评估、AILD与其他法规的相互作用、与欧洲议会2020年决议的比较,以及从指令到法规的必要性探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欧盟当前的人工智能责任
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AI)责任在欧盟和全球的现状和挑战,强调了AI在社会利益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带来的风险,如歧视和侵犯人格权等问题。
关键观点2: 对欧洲委员会的影响评估(IA)的评估
识别了欧洲委员会影响评估(IA)的关键缺陷,包括政策选择的不充分以及对政策选择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足。
关键观点3: AILD与其他法规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AI Act中的关键概念对AILD的影响,讨论了AILD框架的适用范围,包括是否应扩展以涵盖更广泛的AI系统,如ChatGPT等。
关键观点4: 与欧洲议会2020年关于人工智能责任的决议的比较
详细比较了AILD与欧洲议会2020年决议之间的关键差异,并探讨了公平分担责任和证据披露等议题。
关键观点5: 从指令到人工智能责任的法规
探讨了将AILD从指令转变为法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实现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统一法律标准,防止市场分裂。
正文
编辑丨徐英豪 李韵怡 陈一荷 李映桦 曾晓洋 毛文睿 李卓霖
【本期看点】
2024年9月19日,欧洲议会研究服务处(EPRS)发布了对2022年欧洲委员会提出的
《人工智能责任指令》(AILD)
提案的补充影响评估。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其一
,在对人工智能责任进行初步概述;
其二
,对欧盟委员会的初步
影响评估(IA)进行了评估;
其三
,分析了AILD、《产品责任指令》(PLD)和《人工智能法案》(AI Act)之间
的关系;
其四
,将AILD和欧洲议会2020年关于人工智能责任的决议进行了比较;
其五
,评估了将指令转化为法规的必要性和过程。
一、
欧盟当前的人工智能责任
该部分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AI)责任在欧盟和全球的现状和挑战。评估强调了AI在社会利益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风险,
特别是在生成式AI方面
,如歧视和侵犯人格权等问题。紧接着讨论了AILD如何适应这一新的监管框架,并与PLD和AI Act相互配合,以确保受影响个体在受到伤害时有明确、可行的法律救济途径。此外,该评估将AILD与欧洲议会2020年关于AI责任的决议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AILD框架与现有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填补潜在的法律漏洞。
二、对欧洲委员会AILD影响评估(IA)的评估
该部分对欧洲委员会影响评估(IA)的关键缺陷进行了识别,包括政策选择的不充分以及对政策选择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足,特别是对严格责任制度的分析。
三、AILD、PLD和AI Act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部分分析了AI Act中的关键概念对AILD的影响,讨论了AILD和AI Act中对高风险AI系统的处理。评估强调了AILD框架未能充分涵盖通用AI系统,如ChatGPT,这些系统可能在非歧视和人格权领域造成重大伤害,其认为AILD应扩展其范围以包括更广泛的AI系统,如通用型AI系统,
并提出了以“高影响AI系统”这一术语来涵盖这些系统
。
四、AILD和欧洲议会2020年关于人工智能责任的决议
该部分详细比较了AILD与欧洲议会2020年关于AI责任的决议之间的关键差异,并探讨了AILD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多个方面。例如,讨论了在整个AI价值链中公平分担责任的必要性,提出了几种政策选项来确保公平的赔偿和责任分配,并强调了AILD应与PLD保持一致,
要求以非专家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证据披露
。
五、从指令到人工智能责任的法规
该部分探讨了将AILD从指令转变为法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实现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统一法律标准,防止市场分裂,并提高数字单一市场的清晰度和创新。
以下为中译全文,该中译稿我们以机翻为主,并进行了人工校对。由于篇幅原因,本文仅展示其中的部分核心内容,如需获取全文翻译pdf文件,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
EPRS补充影响评估
”(不含双引号),供各位读者参考。
本文的所有内容均来自公开的资源和第三方,包含的链接可能会指向其他网站或资源,这些网站或资源并不由本公众号控制或拥有。本文不代表编辑的观点,以及编辑供职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的意见。本文仅为交流之用,如有任何意见,可以公众号后台私信提出。
关于AI与网络法团队:
我们的目标是原创与分享人工智能和网络法领域最前沿的文章与资讯,为中文世界带来更多的知识增量。
本次内容参与贡献的有:
徐英豪,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李韵怡,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陈一荷,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李映桦,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曾晓洋,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毛文睿,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李卓霖,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