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震:首先我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推行Libra的会是一家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这也是一家在国际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巨头,而不是之前国内外的区块链公司?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也是符合我在前几年的判断的。
未来包括现在参与整个区块链行业生态的可能会有三方势力,
第一方势力是传统的区块链公司;
第二方势力,其实不能忽视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包括互联网独角兽平台纷纷成立的区块链实验室部门,他们毕竟拥有行业资源和流量资源的优势;第三方势力,我们也不能忽视各国央行以及金融机构
,他们对新技术包括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这一块其实也是在做不停地跟踪和研究。
很多人对于Facebook推出Libra会感到非常惊讶,但是我前几年就有一个判断:
早晚会有一家互联网巨头会第一个发布有巨大影响力的加密数字货币项目。
正好Facebook当了一个领头羊,我相信后面像谷歌、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以及国内外其他的互联网独角兽平台也会有相应的跟进。
从技术上来说,这个项目的技术白皮书及技术细节我也分析过,对我来说,可能有两点是比较好奇、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第一个是它所宣称的LibraBFT共识机制
,这是基于VMWare发布的HotStuff共识算法改进而来的,重命名为LibraBFT。经典的BFT共识算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大部分经典BFT算法在进行主节点换届选举(viewe change)时都需要广播所有的节点,这带来了平方级别的复杂度。而HotStuff这个改进版的BFT共识机制会尽量减少节点的交互。比如说有100个节点,传统的BFT共识机制在进行换届选举的时候,就要进行100的平方,也就是10000次的交互,如果是有1000个节点的话,那么就是需要一百万次的交互。这个对于整个网络来说是非常惊人的开销。而Facebook的共识机制对这一块做了改进,它把整个交互复杂度从平方级降低为线性的量级。
第二个就是Facebook称之为Move的编程语言
。这个跟以太坊上目前常见的solidity智能合约语言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定位,可以认为Move是一个专注于数字资产管理的DSL(领域特定语言),而不是一个通用意义上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并且也不具备完整的图灵完备性。从Move语言的命名来看,顾名思义,对于资源只能做移动,而不能复制或者删除,这里的资源指的就是所谓的数字资产或者代币,资源只能进行转移,并且只能通过模块中的过程进行调用操作资源。Move是一个静态语言,而不是一个动态语言,另外,Move语言进一步的技术细节还有待Facebook进一步的公布和开源。
问:
facebook的技术体系能否支撑起来Facebook的野心、理想或者愿景?
胡震:
Facebook这个项目我最早知道的时候大概是在2017年年底,那时听Facebook的同事讲Facebook内部在做这一方面的创新项目。
第一,Libra是联盟链的架构
,这跟以太坊、比特币这样的公有链是完全不一样的赛道。换句话说,联盟链和公有链的玩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玩法,也是两套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包括在治理机制和经济激励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Libra它整个的治理,其实还是偏向于传统的公司化的治理方式,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挑选100个节点,这个节点其实都是有很高的准入门槛,比如要有一定的营收规模和注册资金。这跟公有链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打法,公链上的节点加入和退出是完全开放的,来去自由。
我自己之前更多的经历是在公有链这一块,相对来说公有链的整个设计,更多的要考虑在非可信的环境下面,用户的自由加入和退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技术体系的实现难度相对联盟链会更大一些,这也是许可链和非许可链的区别。
第二,区块链比较依赖于整个的网络通信环境
,最近十年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为什么会在中国发展特别好?因为
我们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佳的网络通信的基础设施
,这恰恰是欧美国家的一个劣势。同时,这也对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提出了一个挑战,
如果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包括区块链业务要拓展到海外,那就需要考虑网络通信覆盖不足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