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是2013年《中国信息界》杂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以“智慧城市”为主题打造的公众号,通过整合该领域最为精华的行业资讯和政策信息,力图为参与“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建设的中高层领导提供最为前沿且高质的决策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李广乾: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 公众号  ·  · 2017-12-08 17:27

正文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10月18日,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多次提到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关键词。而综观十九大报告全文,信息化的身影也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十九大中的信息化?未来如何发展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为此,《中国信息界》记者特别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一处处长李广乾。

李广乾说,十九大特别重视信息化是毋庸置疑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电商、服务业、制造业、军事、国家治理等内容时都有信息化的措施,而且又提出了智慧社会这一新概念。这些都不难看出十九大中的“信息化”比以往强化了。这对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坚定的引领作用。


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既然给予了信息化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未来应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发展信息化?李广乾说,从2002年开始,我国信息化发展一直有一条“两化融合”的主线。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各个领域也都离不开信息化。但信息化发展还是应该有一条新的发展主线。因此,李广乾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梳理十九大报告提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提出信息化发展整体架构,统筹总体架构跟各个方面的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特别是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大数据的发展等。另外,提出信息化发展新主线,要做到主次分明,以主带次协同推进。


对于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李广乾认为有两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一是互联网平台治理。目前,互联网平台有很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它们为我们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跟现有的利益格局和管理制度不相协调,甚至是矛盾冲突。为此,我们有必要更新和突破对于平台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李广乾认为,从最新颁布实施的《民法总则》来看,我们可以将平台看作是一种新的法人类型,即第四方法人。这种法人,既非完全的营利性企业法人,也非公共或公益机构,而是一种同时兼具两者部分属性和功能的法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平台看作是企业,更应该将其向公共机构靠拢,赋予其更多义务和责任。李广乾将对于平台的这些管理制度成为第四方治理。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十九大以后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点。我国工业以前先做“代工”,后来做低端,现在做中端,将来要靠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超越,做到统领。此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律,去深化我国原来“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

文章原载于 中国信息界杂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