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性感大脑狄仁杰:让唐朝多活了200年的男人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8-01 21:29

正文


作者:国馆君 来源:国馆


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目前正在电影院火热上映,华丽的特效,精彩的武打,让人看得大呼过瘾。

说起神探,西方当属英伦的福尔摩斯,东方的代表,则是大唐的狄仁杰。

福尔摩斯是虚构人物,但历史上还真有一个狄仁杰。而且狄仁杰在全世界的名气,远远超过我们更熟悉的包青天,成了中国神探的代表。

说起来,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个外国人。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重庆的荷兰外交官高罗佩,偶然间翻到一本古典小说《狄公案》,对狄仁杰机智破案的故事大为折服,瞬间深深着迷。

这位外交官,其实也是名汉学家,研究中国的春宫画,写了本《秘戏图考》,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写了本《中国古代房内考》。

而这一次,他决定动手把《狄公案》翻译成英语,嫌翻译原文不过瘾,自己还编写了很多新故事,凑成一套名为《大唐狄公案》的系列侦探小说,一时间风行海外。

从此以后,Judge Dee(狄法官),就成了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中国神探。

然而很可惜,真实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书痴、是神医、是能臣、是义士、是聪明人,有着大唐最性感的头脑,但他从来就不是什么神探。

历史没有误会狄仁杰,误会他的,一直是芸芸众生、普罗大众。




书痴狄仁杰


狄仁杰小时候,就已经有了神童之名。他的聪明,不仅因为家族的良好基因,更因为他刻苦努力,从小就痴迷于书籍,读起书来废寝忘食、心无旁骛。

有一次,狄府发生一起命案,狄家门客被离奇杀害。县吏前来调查,左邻右舍都跑过来,把命案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争着向县吏提供线索,闹闹嚷嚷的。

唯独少年狄仁杰,一个人捧着一卷书,在半开着窗子的书房里,正看得入迷。

县吏上前盘问,狄仁杰理都不理,完全就当没听见,气得县吏猛拍窗户,大叫:“你聋了吗?问你话呢!”

狄仁杰这才慢慢抬起头来,一张稚气的脸上,写着满脸不高兴,怒斥道:“你吵什么吵?!没看见我正和古代的圣贤,进行心灵对话吗?我没工夫和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说话!”

一席话顶得县吏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从此,狄仁杰“书痴神童”的名声,传遍乡里。

少年时的狄仁杰,涉猎广博,博闻强记,经史子集无有不读,医卜星相无有不知,乃至兵法、农学、释老之书,均有钻研。

高僧海涛法师曾见过狄仁杰,仔细看了他的面相,也不免大惊:“这孩子日后一定能位极人臣,百姓有幸,苍生有幸!不过可惜我年纪大了,看不到了。”

也正如海涛法师所料,狄仁杰终将成为大唐一代名臣。

毕竟世界只会亏待投机取巧的人,但从来不会亏待用心下工夫的人。




神医狄仁杰


狄仁杰不是神探,但历史记载,他可算得上是妥妥的神医。

狄仁杰有一次赶赴京城,路过华州街市,马上遥望见人群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正嚷着看热闹。

走近了些,发现人群之中立着一支长杆,杆上挂着个牌子,上面写道:能疗此儿,酬绢千匹。

狄仁杰翻身下马,挤进人群,发现一华服少年,正奄奄一息,躺在招牌下面。这少年鼻子上长了个大瘤子,大如拳头。只要一碰到瘤子,少年就会刺骨剧痛,双目翻白,呼吸困难。

少年父母带着他四处寻医问药,依然无人可治,被各路名医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能在集市中向众人求助。

狄仁杰见无人出列,又见少年病情危重,不能见死不救,便朗声上前:“我能救这孩子。”

狄仁杰让少年父母扶稳了他,取出一根三寸长钢针,轻轻扎入少年后脑穴位,片刻之后,将针拔出,瘤子竟然自行脱落。

少年父母喜极而泣,倒头便拜,让人拉了千匹绢,堆放在狄仁杰身边,坚持要让他收下。

狄仁杰笑道:“我只是担心这孩子有生命危险,随便处理一下,不必如此。何况,我也不是靠行医谋生的。”说罢,挤出人群,翻身上马,径直而去。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人,都是造福百姓的大事业,非有大境界者不能为之。

狄仁杰既满怀医者的仁心,又不计较个人名利,境界不可谓不大。他当然是良相的料子。




能臣狄仁杰


狄仁杰之所以被误认为是“神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大理寺干过。但和电视剧电影里不一样,大理寺不是刑警大队,是审判机关,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所以,狄仁杰是法官,只负责审案子,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抓捕犯罪嫌疑人,狄仁杰他是不管的。

而且他审判的案子,多半也是兄弟争产、寡妇改嫁之类的民事纠纷,杂事破事一大堆,一般人去审,可能头都要爆炸了。

狄仁杰入职大理寺一年后,大理寺的绩效报告,呈到了宰相刘仁轨那里。

刘仁轨仔细审查报告,一看惊呆了,资历这么浅的狄仁杰,竟然被评为“中上考”,位列第四,几乎没有新人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刘仁轨大怒,以为这里面肯定有腐败,赶紧把狄仁杰的顶头上司大理寺卿找来,要求他重新评估。

但大理寺卿汇报说:大理寺历年旧案堆积如山,狄仁杰一上任,就加班加点工作,一年之内审结了一万七千人的案子!而且没有人喊冤说不公!

刘仁轨听罢汇报,大喜过望,亲自提笔,将狄仁杰列为“上下考”,提到了第三。

但狄仁杰的才华,不仅仅在审案上面。

狄仁杰外交、军事、内政,哪一点都是天赋满满啊。在唐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除了偶有挫折,总体上仕途顺风顺水,最后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想起大唐有很多落魄诗人,都喜欢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是经天纬地的奇才,是官场黑暗腐败,才导致他郁郁不得志。

但狄仁杰的故事告诉你,是金子永远不会被埋没,能被埋没的,可能只是烂石头,表面贴着一丁点金箔。




义士狄仁杰


说起古代官场的高官,很多人想到的,要么是脑满肠肥的人精,要么是工于心计的野心家,无论哪一种,都和仗义这个词,沾不上边。

但狄仁杰,却是个仗义人,也是勾心斗角的官场里,一股难得的清流。

在并州当法曹参军的时候,狄仁杰有个同僚叫郑崇质。郑崇质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还经常生病,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

狄仁杰知道以后,二话不说,主动帮郑崇质承担起大部分工作,好让他有时间多陪母亲。

几年之后,朝廷下令,让郑崇质出使西域。这一下可难倒了郑崇质,不去吧,抗命不遵,这是杀头之罪;去吧,家中老母没人照顾,一去就是一年半载,家中老母只有活活饿死的份。

何况西域既有流沙猛兽、又有胡族土匪,出使西域,往往凶多吉少。

正在犯难之际,狄仁杰竟然跑到长官那里,主动请缨代郑崇质出使西域。如此义举,连长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武则天曾经滥用酷吏。酷吏杀人上瘾,到处诬陷忠良谋反,总想搞点大新闻,在武则天面前做做政绩,好邀功请赏。

很不幸,狄仁杰就被诬陷过,还下了监狱,被酷吏拷打得死去活来。

酷吏对狄仁杰说:“如果你想免除死罪,这里有一条路可供你选。只要你肯攀连杨执柔,不仅能免死,出狱后说不定还能升官。”

狄仁杰问:“怎么攀连他?”

酷吏点拨他说:“你在礼部的时候,当时他也在礼部,明白吗?”

狄仁杰大怒:“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这种卑鄙的事!”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吓得酷吏赶紧开溜。

如果说能力,是他安身立命的资本,那么仗义,会让他名扬千古、传之不朽。

中国古代历史上,能人多如狗,贤臣满地走,但能力和道德都这么突出的人,就屈指可数了。他狄仁杰恰巧就算一个。




聪明人狄仁杰


武则天掌握了朝政大权,最后竟然踢开两个儿子,自己登基,当上了女皇帝。一个女人当皇帝,这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事。

多少脑袋迂腐的官员,不懂得变通,明里暗里硬要反对,当然免不了人头落地,朝堂一下子血流成河。

狄仁杰很聪明,他明白两件事:第一,武则天对老百姓很好,反对她闹起内乱,受苦的还是百姓;第二,她百年之后,只要把皇位传给她儿子,这天下还是李唐的江山。

所以,反对武则天,没必要。他准备曲线救国,救下李唐江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