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人社
书写互联网职人故事,连接优秀职人和公司,构建职人成长社群。
51好读  ›  专栏  ›  职人社

Acorns 增长副总裁曲卉:增长黑客的成长路径和发展趋势

职人社  · 公众号  ·  · 2019-09-25 09:30

正文

过去三年多,职人社通过招聘、沙龙和内容连接了很多人,举办了很多场分享。之所以坚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坚信:每个职业人都有独特的、不为外界所知的经验干货和实战案例。而职场是持续 30+ 年的长跑,能力提升、交流学习、视野拓宽、人脉积累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情。每一个职场人都有需要被启迪的时刻。 有时候,你获得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你知道什么,而是因为你认识谁(you get the job not because of what you know, but because of who you know)。

因此,在做了三年「职场社会学实验」之后,我们决定将「社群」升级成为一款真正的「产品」—— 面向有自驱力的职场人群,构建聚焦于专业、职业、行业的,围绕个人职业经历和能力的内容社交平台。社区成员独特的职业经历、真实的职场经验,启迪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会每天推送一个产品里的精选答案,希望能给予你一些启发。也欢迎你到产品里和他们交流。今天的答案,来自 Acorns 增长副总裁曲卉。


曲卉

Acorns · 增长副总裁


截图来自曲卉 个人主页


职人社的产品经理黄海均提问: 国内重视增长岗位的公司越来越多,「增长黑客」这个职位的职业成长路径是怎么样的? 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哪些?


以下是曲卉的回答, 点击这里 直接进入小程序查看全文,或评论互动。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增长黑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职位。美国最主流的增长黑客职位,其实是「增长产品经理」。增长产品经理的工作环境,和传统的产品经理类似,同样也需要和工程,设计,数据这些团队合作,上线新的产品功能。


但是增长产品经理和传统产品经理的最大不同有两个。


一是目标不同,增长产品经理是有清晰的业务指标的。 比如负责新用户激活 PM 要对激活率负责,负责商业化变现的 PM 要对营收负责,负责用户参与的 PM 要对参与度负责,而传统的 PM 的目标往往更偏向于某个产品或功能的上线和用户体验。


二是工作方法不同,虽然都会遵循类似的敏捷开发流程, 增长产品经理的工作模式更偏向于实验和数据驱动以提升指标 ,而传统产品经理更偏向于通过功能开发来解决用户问题或提升用户体验。过去几年里,美国的增长产品经理职位数量增长了 4 倍以上。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增长产品经理的重要性,所以这个职位变得越来越热门。


在一定程度上, 我觉得「增长产品经理」是以后所有「产品经理」都要必修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增长 。很多公司里,增长产品经理,会晋升到增长产品总监,然后成为产品副总裁或业务负责人,也非常常见,因为这个职位的目标驱动和大局观,正是成为负责人所必须的。


另外一类常见的增长类职位,是偏营销或运营的「用户增长」类职位。在美国,这类职位一般叫做「用户获取 User Acqusition」,在中国,可能叫做「渠道运营」,「买量」,「拉新」等。


这一类职位一般不涉及到产品的改动,而是更关注增长的第一环节:获客。不管是付费获客,比如信息流或社交平台广告,还是老带新,比如裂变或用户推荐奖励,还是搜索引擎优化或内容营销,活动运营等,通过各种方式为产品输送源源不断质优价廉的新用户。


这一类职位的发展路径,是从基层运营和获客,到运营总监或增长负责人,最终也可能成为 COO(首席运营官),和业务负责人。


除了这两种主流的增长职位,我还观察到一个趋势,那就是,增长黑客其实是一种思维,而并不一定仅限于某些增长职位,很多公司的负责人其实都发现这就是他们一直以来践行的思维。


归根到底,每个公司的目标和每个 CEO 的 KPI 都是增长。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并掌握相应的思路,不管你是做数据分析,市场,运营,或是产品,你在本职工作的专业度之外,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和公司大局联系起来的目标,并能实实在在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增长黑客的思维在未来,会渗透到各个职位中去,成为如同数据分析一样的底层工作能力。首先掌握了这种思维和能力的人,会在竞争中领先一步。



如果你看完答案仍有疑惑,或是想跟曲卉进一步交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