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孙干卿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5日上午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
1984年9月,孙干卿于云南昆明解放新村6号指挥所介绍阵地情况
他19岁就入伍,30岁时参加渡江战役,率领部队第一个打过长江,直到65岁仍亲自率兵,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收复老山。
战火中生死洗礼,保家卫国,舍生忘死,戎马一生,令人敬服。
1919年1月19日,孙干卿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县一个普通家庭
1937年,18岁的孙干卿还是一名学生,他从家乡赶到济南,准备参加省立中学的考试时,日本飞机撒来传单,扬言要炸平济南。
他说:“日本鬼子和汉奸,在我们的土地上非常猖獗,我没法继续上学。”
考不了试,升不了学,又不愿逃亡,孙干卿便赶回家乡,加入了临淄抗日志愿训练团,。开始了投笔从戎的生涯。半年后,黑铁山起义开始了,那是孙干卿打的第一仗。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当时,他和战友抓起借来的几条枪,在辛店附近打了一仗,缴获小日本一支手枪、一把大刀,消灭了日本的一个小分队。
“吉田十二本藤太郎!”时隔七十多年,当时已经97岁的孙干卿,仍能清晰说出被打死的日本小队长的名字
抗日战争时期,孙干卿一直在山东境内战斗,从鲁中打到渤海,抗战胜利后又奔赴东北,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等战役。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悍然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天夜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预定部署发起了渡江作战,而第一个过江的部队就是孙干卿所带的团。
1949年4月21日,我军万船齐发横渡长江。
(新华社资料图)
孙干卿所带的团是前卫团,时任兵团司令的洪学智、政委赖传珠来到孙干卿所在的团,下了死命令:你今天晚上必须过江,没有船你抱着木头也要过江!
然而,面对着滚滚长江水,既没有船,很多战士还不会水,如何带着武器突破敌人的封锁?正在孙干卿着急的时候,江面上却发现了一条船,从敌方阵营开过来,正是来商谈起义事宜的,对方有30多艘大船,没有船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当晚,孙干卿带着部队打过了长江。
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部队攻克敌人防线,把红旗插在南岸制高点上
1950年,刚刚参加了解放广州战役,孙干卿又接到命令去解放海南岛。
这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役,因为很多战士都来自北方,很多人甚至没见过海,晕船特别严重。
但运气似乎总站在孙干卿这边。1950年4月,孙干卿率领128师7000多人分乘98只简陋的木帆船,从雷州半岛跨越琼州海峡,渡海之夜,航行近12小时,行程100里,无一沉没。
渡海后,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头,黄竹战役中,孙干卿的部队包围了敌人后,又被敌人反包围,形成了胶着状态,眼看弹尽粮绝。这时,侦察兵发现山下开来了三十多辆卡车,孙干卿率部队将车辆截住竟发现车上全是粮食和弹药,困局一下子迎刃而解。孙干卿说,战场上总是充满了偶然性,但抓住机会的总是做好准备的人。
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五星红旗插到海角天涯。
1956年,孙干卿从海南军区参谋长调任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参加并指挥了“炮打金门”战役
1974年,在毛主席故居前合影,右二为孙干卿
接到炮兵司令员的任命,孙干卿很是着急。因为他长期在陆军任职,对炮兵并不熟悉,别说指挥员,连开炮都不会。于是,孙干卿要求去炮兵学院学习,当时炮校给他的答复是:“从来没有收过这么大的官。”拒绝了他的要求
1973年,孙干卿在广州军区司令部学习
左为寥仲符副参谋长,右为焦玉山副参谋长
孙干卿倔脾气一下子上来了,他跑到军区司令部说:“要是不让我到炮校学习半年,这个炮兵副司令我不干。”在他的坚持下,他成为了炮兵学院唯一的将军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半年后,回到部队参加并指挥了“炮击金门”战役。
孙干卿的“倔”是出了名的,所以最艰巨的任务,最危险的战斗,很多都交给他指挥。
1984年,时任昆明军区参谋长,已经65岁的孙干卿突然接到一个命令:“指挥边境炮击战。”他亲自到前线率侦察兵爬山察看地形。当时山高、林密、气候多变,他带领部队一项一项研究解决,亲手拟定了老山战役作战方案。
几天后,我军以绝对的炮火优势取得了胜利。这一仗后,同年9月孙干卿退休了,为金戈铁马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2016年11月29日,97岁的老将军孙干卿(右)接受采访
时隔多年后,提到这次临危受命,当时已97岁高龄的老将军虽耳背目花却依然语气铿锵——
“
别的什么都可以讲价钱,打仗这个事不能讲价钱,打
死也不能当孬种!
”

2019年2月16日,赣州于都籍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人民空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新疆航空队的航空火种方槐将军,于16日上午在武汉辞世,享年102岁。
中国民航大学官方微博的悼文
方槐出生于1917年10月,他的家乡于都县银坑圩是红色根据地。方槐父辈家境十分贫寒,为维持生计,他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过继给隔房的伯父做继子。在伯父的资助下,方槐读了两年的私塾学堂。
方槐的命运在12岁时得到了改变。那年,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方槐加入了儿童团。两年后的1931年,方槐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方槐又加入了红军队伍,成了一名红军战士,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方槐告别家乡踏上万里长征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派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底,方槐被遴选赴新疆学习航空技术。
1938年4月8日,是方槐终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方槐驾驶飞机翱翔天空,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飞上天。此后,方槐不怕危险,勤学苦练,掌握了伊-15、伊-16新型战斗机的全套技术性能,达到了能在这类机型执行各项战斗任务的要求。
1942年2月,方槐正式毕业。毕业后,由于新疆形势变化,方槐等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监禁。后经党中央营救,方槐等100余人于1946年7月11日回到延安。
1946年,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办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为创建人民空军做准备。9月20日,方槐等从新疆归来的31名同志,同刘善本等4名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同志一道离开延安,奔赴东北。1947年秋,方槐任学校训练处政治协理员。
1949年3月,中央军委成立航空局,方槐调入军委航空局工作,并担任作战教育处处长。

早年的飞行员方槐
1949年8月下旬,朱德总司令、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主持召开驻北平(今北京)军事机关领导同志会议,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和作战教育处处长方槐参加了会议。
会上,当聂荣臻提出军委航空局能否组织机群编队参加开国大典分列式,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一事时,常乾坤当即表示可以组织小机群受阅。聂荣臻听后高兴地说:“好!有飞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受阅,为开国大典增添了光彩,你们回去后,要好好做准备。”
按空中受阅的需要,飞行员必须在飞行技术上过硬,在政治上绝对可靠。方槐向聂荣臻建议:鉴于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时有国民党飞机骚扰事件,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要带实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熟悉飞行阅兵的人都知道,受阅飞机禁止带实弹。开国大典受阅飞机带弹飞行,这在世界阅兵史上是少有的。方槐的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1949年9月1日,军委航空局决定,方槐负责受阅总的组织计划分工任务,安志敏协助方槐工作。会后,方槐和安志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调集飞机,选调飞行员,依据各型飞机、飞行员数量的实际情况拟订编队编组;按各个编组的不同机种拟订飞行训练计划;对领航计算、组织训练、飞机起飞及结束时间安排以及受阅飞行地面的组织指挥和保障、机场塔台指挥等方面做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经过精心组织,这才有了天安门广场万众沸腾的一幕。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空军的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
当时带实弹接受检阅的飞机中,有一架就是方槐驾驶的。受阅任务安全顺利地完成,让方槐感到无比喜悦。在他看来,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为荣光的事情之一。
1951年,我国组建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中国民航大学的前身),以培养我军空军军事人才,毛泽东任命方槐为首任校长。军委民航局第二航校在方槐的主持下,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空军人才,为我国空军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019年4月7日22时36分,福建闽西客家籍老红军、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熊兆仁,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市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0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逝世,享年108岁。
熊兆仁将军
熊兆仁,1912年生,福建省永定县客家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熊兆仁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熊兆仁历任福建军区独立9团3营排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永(定)平(和)(南)靖游击支队第3大队副大队长、闽西南游击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坚持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期间熊兆仁(左)与刘永生少将在江南抗敌战场合影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熊兆仁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2营5连连长、军部特务营连指导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特务营教导员、第2支队新3团参谋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熊兆仁任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政委。1945年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辖第1、2、3、4纵队,第1、2、3军分区),熊兆仁任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后任16旅46团副团长、第1军分区司令员。
建国初期的熊兆仁与妻儿
1945年10月,熊兆仁任华中军区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司令员。1946年11月,熊兆仁任苏浙皖边军事委员会军事部部长。1949年5月7日,皖南军区成立,熊兆仁任副司令员。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成立,熊兆仁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后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1954年,熊兆仁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结业后,历任福建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第二、四届政协副主席。
龙岩市首条出省铁路梅坎铁路开通运营
1983年6月,组织上决定时年71岁的熊兆仁离休。但他离休志不休,毅然打报告参加老区建设的“战斗”。为了充分了解老区情况,熊兆仁像当年打游击一样,穿着便衣,背着水壶、干粮,轻车简从,到福建省每一个老区、大部分基点村调查研究。如今促成修建龙梅铁路、修建棉花滩水电站、开发紫金山金铜矿、建立种桑养蚕业基地、实现“五通”工程、建成“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赣(州)龙(岩)铁路竣工通车等一系列项目。
20世纪5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连长领导的江南游击队掩护解放军渡江的故事。电影中那支英勇部队最高领导的原型就是开国将领熊兆仁。

电影《渡江侦察记》画面
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目前尚存14人,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在百岁上下。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这是毛泽东主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军功勋章授予朱德等10位开国元勋。
(新华社资料图)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人一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
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健在的12名老将军均为开国少将。
从2010年至2017年,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2017年的12人,2018年的6人。
在过去的2018年中,开国将星陨落6人:
-
101岁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刘中华2018年1月16日逝世;
-
106岁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高先贵将军2018年3月19日逝世;
-
100岁海军原政委李耀文将军2018年4月10日逝世;
-
98岁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2018年6月20日逝世;
-
97岁的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2018年7月11日逝世;
-
97岁的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杨斯德2018年9月7日逝世。
欲知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
外带中共逆袭成功暗线根源,
请加小编【悟空】微信,拉您进群,你懂得~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原创好文章
中共为什么成功?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合伙人!
【中共成功之隐线】如此结构,想不胜都难!
中共顶级间谍中的“北大帮”
125年前,那个人来到这个世界
共产党如何度过史上最艰难的新年
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
是,精英
解密:碾压索罗斯 秒杀巴菲特 气疯特朗普 这个超人是谁?
从2017回望1927:中共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人生就是:马克思的梦想加特朗普的困惑
周恩来想要的世界
了解更多:
新中国炼成记:中共成功建军的最大秘密6
新中国炼成记:中共成功建军的最大秘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