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半年狂赚
3.58
亿人民币。
28
天的套餐,起步价
16.8
万元,最高可达
51.8
万元。
当“坐月子”从传统习俗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奢侈消费,甚至被冠以“母婴界爱马仕”的称号时,
人们不禁惊呼:究竟是何人,竟有如此能耐,凭一己之力将一个看似普通的月子中心,做成了
“奢侈生意”
?
答案正是圣贝拉的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向华。
这位
80
后牛津学霸,曾是瑞银集团香港分行的高管,
但他没有满足于安逸的高薪生活,而是
放弃百万年薪,回国创办月子中心——圣贝拉。
然而,正是这么一家把“月子”做成“奢侈生意”的公司,却要
冲击港股上市,意图将产后护理的奢华体验带入资本市场。
事实上,自去年
6
月
27
日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后,它并未停下脚步,反而在半年时间里两次更新招股书。
目前,圣贝拉正静候港交所的审核结果,期盼着那张通往资本市场的“通行证”。
一旦成功过审,它将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毫无悬念地坐上
“港股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
的宝座,并借助资本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月子中心领域的领先地位。
他的早年经历,堪称一段“学霸
+
精英”履历。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完成学业后,随即踏入商界,加盟瑞士银行香港分行,担任高管要职。
在商海沉浮近
10
年,向华深耕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正是这段历练,让他练就了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一眼便锁定了母婴护理赛道的巨大潜力,为后来创办圣贝拉、打造月子中心商业帝国埋下了关键的伏笔。
在中国,月子中心虽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向华敏锐地洞察到,
尽管市场上月子中心众多,真正能契合高端客户需求的月子中心,几乎凤毛麟角。
多数月子中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缺失,尤其对于那些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追求的年轻人而言,现有的服务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这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和发展机遇。
于是,向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决定定位超高端市场,将五星级酒店与专业护理结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奢华体验。
在许多人看来,这简直是一个疯狂的决定。但向华却看到的,却是巨大商机。
在他的眼中,月子中心不应只是一个提供食宿的地方,
而应是一个融合了专业护理、高端体验和情感关怀的奢华
“护理殿堂”
。
向华的这一理念,彻底颠覆了传统月子中心的运营模式。
圣贝拉的扩张之路上,与众多友商不同,巧妙地采取了轻资产模式。
它没有选择重金投入自建物业,而是与高档酒店“联姻”,签订短期租赁合同开设分店。
这一策略,使得前期建设成本被大幅压缩。同时,门店规模也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伸缩,进可攻、退可守。
在营销领域,圣贝拉更是玩得一手好牌。它精准地抓住了互联网这根“救命稻草”,借助各大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凭借这股营销“东风”,圣贝拉在短时间内便在全国范围内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圣贝拉的标签,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更体现在其奢华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体验上。圣贝拉月子中心
通常位于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如文华东方、莱佛士、王府半岛、柏悦等,
环境优雅,设施豪华,
堪比五星级酒店。
从孕期到产后,从身体护理到心理疏导,
圣贝拉的服务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同时,在这里还可以享受到
24
小时一对一的护理服务,三甲医院的医生定期查房,高级营养师定制月子餐,以及各种产后修复项目,如瑜伽、
SPA
、美容等。
28
天
16.88
万起,这是圣贝拉最便宜的月子套餐价格,堪比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子。
更贵的“女王套餐”,更是高达
51.8
万元,
比
ICU
病房都贵!
不过,高昂的价格,并没有阻碍圣贝拉的发展,反而成为其独特的标签,吸引了一众明星和富豪家庭的追捧,一度成为月子中心界的“网红”。
有了向华的精心打造和高端客户的追捧,圣贝拉很快就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圣贝拉共完成了
7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3
亿元。
投资方包括
腾讯、中国人寿、太古地产、新鸿基公司、高榕资本等众多知名机构。
截至目前,
其门店数量在全国
25
个城市已经飙升至近
80
家,
版图更是拓展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可谓是“攻城略地”。
向华的野心,绝非仅限于国内市场的辉煌,他早已将圣贝拉的未来,锚定在亚洲乃至全球的版图上。圣贝拉的扩张步伐,从国内一线城市起步,一路高歌猛进,
将品牌触角延伸至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
2022
年
1
月,圣贝拉在香港开设首家管理中心,迈出国际化征程的关键一步;
2023
年
10
月,新加坡首家自营海外中心落地,进一步巩固其在亚洲市场的领先地位;
2024
年
5
月,美国洛杉矶首家管理海外中心的开业,成为中国内地首家拓展至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在业务多元化方面,圣贝拉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野心。它没有局限于月子中心的单一业务,而是大刀阔斧地向家庭护理服务领域进军。
上门育婴服务
的推出,如同将专业护理的触角延伸至客户家中,为新手爸妈带去全方位的贴心照料,从婴儿的喂养、护理到家长的育儿指导,无一不体现出圣贝拉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收购广禾堂更是神来之笔,让圣贝拉在
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赛道
上一骑绝尘。广禾堂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和研发实力,其营养食品在电商平台上卖得风生水起。
这一系列布局,使圣贝拉成功摆脱了传统月子中心的标签,华丽转身为一个涵盖母婴、家庭护理的综合性商业帝国,其业务版图愈发庞大,市场竞争力也愈发强劲。
招股书显示,圣贝拉集团
2021
年至
2023
年,销售额一路狂飙,从
3.90
亿元飙升至
7.75
亿元,
2023
年较
2021
年足足翻了近一倍,
涨幅高达
99%
。
营收同样不甘示弱,
2021
年从
2.59
亿元起步,到
2023
年一跃至
5.60
亿元,
涨幅达到惊人的
116%
。
而
2024
年上半年,圣贝拉的营收势头依旧强劲,
3.58
亿元
的成绩较上年同期的
2.71
亿元,实现了
32%
的稳健增长。
不过,看似风光无限的圣贝拉,却也隐藏着深深的忧虑。
尽管收费标准极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圣贝拉在过去三年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
2021
年至
2023
年,累计亏损超过
12
亿元,
这一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圣贝拉的超高端定位,虽然为其赢得了高端市场的声誉,却也使其目标客户群体相对狭窄,市场空间受限。同时,动辄数十万的高价套餐,让许多潜在客户望而却步,市场份额难以大幅扩张。
而其月子中心多选址于高档酒店,这些黄金地段的租金高得吓人。
2021
年至
2023
年,租金及相关成本在销售成本总额中的占比居高不下,分别高达
39.7%
、
37.2%
、
35.4%
,
2024
年上半年更是攀升至
37.2%
。
这就意味着,每一笔收入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流入了酒店的口袋。
而护理人员的
人力成本也同样惊人,占销售成本总额的
30%
以上。
圣贝拉的高素质人才团队,虽是其服务品质的坚实后盾,却也成了成本的
“无底洞”。
专业的护士、资深的营养师、经验丰富的医生,这些人才的高薪酬让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高档酒店的天价租金,以及快速扩张带来的巨额开支,圣贝拉的成本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控制。
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和扩张带来的巨大开支,
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圣贝拉的盈利路上,使其在追求高端品质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成本高企的严峻挑战。
尽管圣贝拉身陷困境,却依旧稳坐资本市场的“宠儿”宝座。各路知名机构争先恐后地涌入,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这些资本巨头的青睐,既是对圣贝拉商业模式的肯定,也无形中给向华施加了沉重的压力。
于是,为了打破僵局,向华果断将上市提上日程,视其为圣贝拉突围的关键一步。一旦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海量资金将如潮水般涌入,资金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市场份额的扩张也将如虎添翼。
去年
6
月
27
日,圣贝拉向港交所递交了
IPO
申请,拟计划募集资金
1-2
亿美元,全力扩张业务版图。若成功上市,它将成为港股市场上首个专注于家庭护理的品牌集团。
然而,资本市场并不会轻易买单。
毕竟,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有太多类似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折戟沉沙。
那么,圣贝拉究竟能否打破这个魔咒呢?答案或许就藏在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之中。
对于圣贝拉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它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