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茅酒圈  ·  飞天跌破2200!茅台酒2月18日行情价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纪念招董二局唱多群封群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5-02-13 00:00

正文

今天,我所在的群“招董二局唱多群“终于确定封群了。招行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在40以上,而且最近两个交易日都没有再跌破过40元。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招行的股价3年后再次站稳在40元之上。今天借这个日子来跟大家聊一聊群里的那些群友。

之前,很多粉丝问我有没有自己的群,我都统一回复过不会开自己的微信群。 一来,我不想收割粉丝所以懒得维护自己的群。二来,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软件,微信群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目前这个投资群我并不是群主,只是其中一个管理员。而且,在我的坚持下采用了QQ群而非微信群。目前,群里有415个群友(含个别小号),进群的时间有早有晚。 群里相识时间最长的可能是我和另一个管理员papadog(俗称狗哥),印象中至少在网上认识10年了。

最开始的时候,大概是2013年左右,我和狗哥都在一个招行投资群里,当时群主也是一个资深价投(印象里昵称是流星),现在银行股的大V云蒙当时也在群里。招行从2010年到2014年10月连续阴跌了4年多,期间还有一次配股,好多投资者是打碎钢牙往肚子里咽,把自己的收入不停投入招行补仓。大家就是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坚持下去。

2014年底银行的那轮暴涨行情导致了那个投资群的解散,主要原因是群主认为招行涨太多了不再看好就把群解散了,群里有的人借着那波行情把自己搞成了大V发私募去了。我当时真的有点舍不得这个群,但是我自己又比较懒,不愿意挑头开群。这个时候狗哥站了出来,他自己开了一个QQ群,凭着之前的联系又把一些老群友拉进新群。

群的名字,狗哥做主选择了“招董二局”,意思是我们群是除了招商银行董事会之外第二大的股东群体。 招董二局这个群也是命运多舛,由于最初群里的朋友都重仓银行,银行又直接和国运,政治相关,所以,平时聊天过程中难免涉及政府和时政。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群前后炸了4-5次,我们曾经用过的群名包括“招董二局”“招董②局”“招董贰局”。一直到狗哥的开群上限达到,无法再开500人的新群了。

我们这个群不收费但是设定了持有招行的数量,最开始的时候是5万股入群门槛。群里欢迎大家随时加入也欢迎自己主动退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群友,进进出出各色人等都有。由于最初入群门槛不高,再加上没有设定封群标准,所以里面既有长期持股的价投老鸟,也有跟风追高的投机分子。

在招行股票上涨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但是2022年招行爆出前任行长涉案下马。招行股价连续两年下跌,不少50左右加仓进群的承受不了亏损开始在群里抱怨输出负能量。其中有不少虽然没明说但是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影射我。我一生气就宣告退群了,说等股价涨回40我再回来。

这时候第二位群主“一路走2018”站出来开了个小群,叫“招董二局唱多群”,群规要求不得恶意唱空招行,不得恶意唱空中国。之后狗哥和老群友也有不少加入到唱多群。我和狗哥商量,持股数量少了情绪控制能力弱,太高位加仓进群的心态容易崩溃。所以,我和狗哥,群主三人对唱多群做如下调整: 1将入群门槛从5万股招行持仓提升到10万股招行;2,招行股价涨到40元后停止审批新的入群;3,增加群友言论监督,对于恶意唱空,无脑唱空的群友处以禁闭1小时以上的处罚。

目前唱多群里415个群友,大家的背景也是千差万别。从职业看,有赚够了退休金的IT大厂前员工,有开工厂的私营企业家,有家里有矿的富二代,拆二代,也有像我这样苟在单位的中年油腻男。从学历看有清北的本硕博,也有没上过大学的生意人。大家的持股数量也有高有低,最低的是踩线进群的,最高的有好几个超过百万股持股的股东,我知道最多的有两位持有超过200万股招行。 但是不论大家的学历,工作,社会背景,家庭资产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是看好祖国未来的发展,看好招行未来的发展,愿意陪伴招行不断成长的小股东。

今天,招行的股价站稳了40元,招董二局唱多群封群了。也许未来某一天还有机会再打开,我们随时欢迎符合以下条件的群友加入我们:

1,持有招商银行超过10万股,含A/H股,含融资持仓
2,招商银行的收盘价低于人民币40元
3,持有招商银行的成本低于每股40元
4,愿意长期持有招商银行

最后以一个传奇群友的投稿结束本文:
------转载------

我还记得几岁左右,背篼驼米,和爷爷走几公里去商店换一把面;去赶场,只为吃两个泡粑。以前打谷子,多么苦,汗水浸湿前胸后背。土墙房外面的坝子,石头缝里夹着几粒新米,奶奶都会弯下腰,一粒一粒拾起来。我问奶奶,这么点就算了吧?奶奶说,粮食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啊。

但见偏东雨,远方乌黑的村口,搜不到的《新白娘子传奇》。熟睡的下午,一家老小,左右邻居,互帮互助的劳作场景,尘谷飞扬。谷灰和汗水灼烧脖子和手臂的滋味,恍然如作。至今吃饭,碗里桌上,不曾剩下一粒米。

不可能忘掉的还有山里林间的果子,父辈们要卖钱补贴家用。奶奶会在刮风下雨的凌晨,捡起来留给我们。因为去太迟,就没有了。他们不馋吗?他们不想吃吗?这是泸州家乡荔枝特有的“酸味儿”,还是思念家乡的味道?

曾记否,新年的鞭炮,没有燃烧爆炸的,我们也会挨个翻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