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rpei  ·  流感药不是抗生素也会耐药?是的 ·  昨天  
贝壳社  ·  复星医药:能否踏上复兴征途? ·  2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资讯速递|DCB治疗下肢自体静脉旁路移植物狭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毕业后如何当好医生?“最后一课”校长送你启蒙书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6 20:22

正文

摘要

医学生成为大医生一共分几步?各家校长齐上阵,只为用“最后一课”为学生垫高职业的起点。

来源:健康界  作者:索思(整理)


医人之生,谈何容易!从医之生,如何不难?


今年医学院的毕业季花样颇多:有的高校给毕业生送励志戒指;有的高校给毕业生颁发“工士”称号;有的高校毕业生着汉服、行汉礼、金锣礼号齐鸣……


而医学生最需要的,可能是从学生到医生身份顺利过渡的方法。为了“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因你骄傲”的办校追求,各家校长是煞费苦心,来给学生们上好“最后一课”……


做人有法宝 实干出真知


挥别学校,踏上即将起航的“医途”,医学院校的校长们总是会有一番“告诫”。


“未来要说真话,你如果说真话,别人会倾听;你如果说假话,或许只有风会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曾经的一席话,如平地生雷,为上千医学毕业生送出做人的第一件法宝。


不谋而合,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周永学也认为,为人乃做事之根基,医学生亦不例外。“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其中身体健康是最前面的1,事业、荣誉、地位、财富、家庭、朋友等等都是1后面的0。”他希望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除了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还要做有情商有人缘的人。


“一个人获得成功,20%靠的是智商,而80%靠的是情商。”因为“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学历、技术、能力、成绩不相上下的情况下,获得大家认可才是进步的关键。


而在前进的同时,还需要携带精神上两样增辉的利器——爱与责任。


皖南医学院院长章尧谈道,志存高远,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并引领未来;终身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我;热爱生活,可以驱动自己不放弃前行的激情和梦想;心怀感恩,可以立足服务来求实创新。


当然,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实干可以让人砥砺前行。做人如此,办校亦需如此。清华大学医学院领导用学校的发展轨迹来激励毕业生们。


“清华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2014年的毕业典礼上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曾介绍,解放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把清华变成了一个工科学校。但改革开放后,清华下定决心:要发展成综合性大学。所以在短短几十年,清华靠着主动进取的实干精神相继恢复了理科、社科和人文艺术等学科,并在国际领先。“做人也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且要在很短时间内做成。”


做人有法宝 实干出真知

小事不做,大事难为。


论文是医生职业前途的“敲门砖”。


“毛竹,从发芽开始,4年时间只不过长了大约3厘米,但它在5年后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辽宁医学院校长刘学政于2014年曾讲道,“面对事业,也许你们现在的努力看不到成果,但是你们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深深地扎根。”


“所以,论文不厌千回改。”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强调,要在一遍遍修改PAPER的过程中,“随遇而进,因为你坚守的是科学的真相。”


而医生服务的对象——患者,则需要谨记在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曹雪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3届北京协和医院毕业生黄家驷老校长的床头一直挂着一幅病人的肖像,他有空时就会对着画思考。


因为虽然医生眼里看的是病,但心里装的则是人。


在陈国强看来,医者一般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治病救人,但这充其量只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能做到时刻关心病人;第三重叫精神慰藉,也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他希望学生还能达到第四重境界——成为学术型医学大家,通过临床实践,造就一批临床成果,将自己的智慧更多地写在人类健康上。


这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所说:“病人疾苦是创新的最大动力。”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医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既要有温度,又要有情怀,是厦门医学院党委书记徐国庆心中的医者精神。


(本文综编自健康界、新浪浙江教育、厦门网等媒体报道)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下载健康界APP观看学院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