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乐趣的微博
一个喝茅台酒,跑马拉松,拿茅台股票的自由投资人。一个热爱西藏,喜欢红楼梦,崇拜巴菲特的老男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17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17 小时前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0 小时前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0 小时前  
成都本地宝  ·  明早10点!“知危险 ...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艺人任贤齐,被处罚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艺人任贤齐,被处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乐趣的微博

走进西藏(五)(2001年7月14日)在我还没有进藏的计划之前,-20191022231253

乐趣的微博  · 微博  ·  · 2019-10-22 23:12

正文

2019-10-22 23:12

走进西藏(五)(2001年7月14日)

在我还没有进藏的计划之前,对阿里的仅有的概念就是:“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同志战斗过的地方”,后来稍加了解才知道,要想真正领略西藏作为千山之根、万水之源的大气,要想充分感受“生命禁区”、“世界屋脊之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魅力,阿里,这可是一生中的必游之地啊。去过阿里的人往往会很牛B地说:没有到过阿里,就等于没有到过西藏。
简单地说,西藏的面积占全国的八分之一,阿里的面积占西藏的四分之一,一共3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人口6万余人,全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阿里境内发源于岗底斯和喜马拉雅两大山脉的四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和孔雀河,分别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特累季河和恒河的源头。这,我想就是阿里作为朝圣者纷至沓来的圣地的最根本原因。任何宗教追求的不都是寻根探源吗?

说到西藏的面积,有一件事情一直令我耿耿于怀,一想起来就很不舒服。有兴趣者不妨打开西藏的地图,在地图的右下角也就是东南部的一块不小的地方,虽是在中国境内,却没有标上任何的地名,一片空白,为什么?原来1962年,中国政府不承认英国人在中印之间划定的边境界线即“麦克马洪线”而与印度发生了战争,中国军队长驱直入,把印度人打得溃不成军,眼看着印度人要承认我们认定的边界线,可是,中国政府却莫名其妙地宣布无条件撤军,令全世界瞠目结舌。随后,印度人一天天地收复失地,日积月累,得寸进尺,现在的实际控制区域已经跨过了“麦克马洪线”,并在该区域安置了数百上千万的居民。也就是说,作为战胜国,我们却稀里糊涂地失去了大片的土地。我担心,这块土地将会永远地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这又是中华民族心头的一个“永远的痛”啊。我认为,这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两大败笔之一,另一大败笔就是放弃向龌龊的日本人索赔的权利。

阿里这片广袤的土地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人类生存其间非常困难,其原因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岗底斯山脉和喀刺昆仑山脉的汇聚地,海拔太高,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植物很难生长。有大陆首富之称后来又变成了大陆首骗的最终被判有期徒刑的“空手道”高手牟其中曾语出惊人,说他要实施一项人类史上最惊天动地的工程,那就是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流滋润西藏特别是阿里贫瘠的大地,使其成为绿树成荫的人类生活的天堂。这当然是开“国际玩笑”,也是“吹破了天的牛皮”,一场笑料罢了。可是,还有人接下去说,要是牟其中真的能够做到,在阿里变成了肥田沃土的同时,佛教的诞生地印度却会因雪水的融化而成了一片汪洋,到时,中印之间非得发生一场核子战争不可。

以下转入正题。我们一行在相互诉说着昨天夜里历经饥寒交迫的“苦难”时,车子已经行走于岗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车窗外交替出现着雪峰冰川、高山草甸、荒漠戈壁、河流湖泊、农田牧场等等自然风景,尽管已不算新鲜,但我还是津津有味,百看不厌。我们看到的牛羊比见到的人多得多,我们说话的时间比沉默少得多。我明白,大家都在感受,都在咀嚼、都在回味。飘泊游荡的一群人哦,经过如此漫长艰辛的颠簸,不就是为了让这里的圣洁纯净洗去灵魂之中的污垢和尘土吗?
下午4点半左右,我们见到了圣湖玛旁雍错,如果不是宗教赋予圣湖那么多的意义和使命,我并没有看出她与西藏的其它湖泊有什么不同。当看到与我们几乎同一时间到达的包括那个神僧在内的那批印度朝圣者对圣湖的那种顶礼膜拜的虔诚时,我也深受感染,并与那位12年不洗澡的神奇人物合拍了一张照片。但是我疑惑,这就是圣湖带给我的一切吗?我感到有点失落和不满足。直到两天后我从扎达回来再一次在黄昏时独自一人徜徉在圣湖四周时,我才真切地感到这个被唐玄奘称之为“西天瑶池”的圣湖的美丽和迷人。
玛旁雍错是淡水湖,海拔4580米,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湖水是由岗底斯山的雪水融化而来。当太阳西沉的时候,我看着玛旁雍错的湖水泛着鱼鳞斑状的红光。清澈的湖水,鱼儿在水中随波逐流,野鸭在湖面悠闲飘荡,这里除了风的声音,鸟的鸣唱,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寂静和美丽。我想这里的鱼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最自由自在最高枕无忧的一群了。佛教认为,玛旁雍错是世界上圣湖之王,湖水是佛祖赐给人类的圣水,能够洗净人们心灵中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我用双手掬起一泓圣水,喝了下去,清甜而又冰凉。我指望圣洁的清水能够洗去证券投资者心头的“四毒”——懒(不劳而获)、愿(一相情愿)、贪(贪婪)、怕(恐惧)。玛旁雍错沿湖一圈约80公里,转湖需要4至5天的时间。
与玛旁雍错相隔仅3公里有一个被称为鬼湖的拉昂错,其实鬼湖与圣湖是相连的,圣湖的水经一条小河可以流向鬼湖,奇妙的是圣湖里的淡水一流向鬼湖就成了咸水,据说,圣湖总是如此的风平浪静,温文尔雅,而鬼湖却时常风高浪急,变幻莫测。我站在纯洁的圣湖空旷的边缘,想象着鬼湖的诡秘狡诈,思考着人类的善与恶。
在圣湖畔往西北眺望,在20多公里之外,那个峰顶终年积雪,在夕阳下散发着柔和光辉,形状浑圆,宛若一顶巨大雪白宝冠的山峰便是神山——岗仁波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对于神山岗仁波齐来说是非常的吻合。这座亚洲最著名的神山的海拔高度是6656米。峰顶四季覆盖着冰雪。雪峰附近,发育了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们分别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特累季河和恒河的源头。在信徒们的心目中,这些河流与岗仁波齐有着神圣的密不可分的关联。在神山的南面,与其遥遥相对的是海拔高度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两峰相距100公里,纳木那尼峰也位于普兰县境内,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主峰。
恒河,一直是印度教徒心中的“信仰之河”,我对恒河的深刻印象来自于余秋雨写的《千年一叹》。书中说,尽管恒河里的水脏得象墨水,可丝毫不影响信徒们投身其中的狂热,千千万万的信徒一边喝着墨汁一样的恒河圣水一边在其间洗澡,还有成千上万的垂死的老人在河边等待着死神的降临,这情景让作者和凤凰卫视的一群美女没有能耐再看下去,为此还影响了他们一行人数日的食欲。印度人认为,阿里的神山圣湖就是恒河之源,所以,岗仁波齐成了印度教的神山也就不奇怪了。
岗仁波齐做为藏传佛教、印度教和笨教共认的神山,每年都有大批的来自各国各地的信徒到这里朝拜,转山。他们认为,转山一圈,可洗清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下地狱之苦,转一百圈,就可以立地成佛。转山路全程57公里,正常情况需要2至3天,也有一些当地的藏民日夜兼程,1天就转完了,而最艰辛的转山方式是磕等身长头,这只有少部分藏民才能做到,据说磕长头转一圈需要15到20天时间。
佛教认为,神山岗仁波齐峰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传说佛祖曾亲自到过此峰,并把这里选为自己的道场。因此,来朝拜岗仁波齐峰的信徒,实际上是对释迦牟尼的顶礼,由于传说佛祖的生肖属马,同时马年又是佛祖修炼成功之年,还是尊者米拉日巴战胜外道之年,所以,在马年转山1圈相当于其它年份转13圈。明年就是马年,西藏、西藏的阿里和阿里神山脚下的大金镇一定会越来越热闹了吧,但愿只是热闹而不是喧嚣。

在离开聂拉木的时候,我曾有过要去转山的念头,目的是想体验一下朝圣者的艰辛,同时也考验一下自己的身体极限,同行中的一位铁了心一定要转山的海南女孩也一再邀我相伴同往,但是我最后还是决定不去,原因是:1、根据我们的行程安排,要是去转山那就去不了扎达土林和古格遗址,代价不小啊。2、我心里隐隐约约有一种期盼,明年或许还有机会再来,那时再去转山1等于13,投入产出比或者说收益率就大不相同了嘛。看来,在证券市场混了太久,干什么事情都沾上了投机的心态、势利的毛病,罪过罪过。3、旅游者当中去转山的大致是两类人:佛教信徒和老外。老外什么事都爱凑热闹,而佛教徒的力量来自于对信仰的虔诚,我两者都不沾边,想想也就罢了。
如果只想目睹神山的风采而不打算转山,其实在圣湖玛旁雍错旁眺望,其视角效果更好。而到了神山脚下的大金,反而看不见岗仁波齐的全貌了。当然,神山脚下聚集的大批来转山的香客信徒,有印度人、尼泊尔人、藏民、还有欧美游客以及国内旅游者,他们在这里搭起了一片片账房,也是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值得一看。当晚,我们就下榻在大金的岗底斯宾馆,所谓的宾馆是5人一间,每个床位60元,与从聂拉木出来的所有地方一样,没有洗澡条件。
第二天早上9点多,我们便从神山下的岗底斯宾馆出发,向着此次行程的最西面——扎达县城挺进,中午时分,路过巴尔兵站,在附近的藏民家要了些开水泡方便面算是午饭。下午4点多钟,我们的车子经过了几个大的拐弯,便进入了扎达沟。这是一条长达47公里的迂回的土林沟谷,自然风化的泥峰奇形怪状,那天是阴天,太阳不知躲到哪里,戴着墨镜远处望去,宝石蓝的天空下,白色的云团象巨型蘑菇不断地从土林丛中膨胀升腾,使得土林充满了鬼气,我的心里突然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我感到自己似乎闯进了一个极度遥远非常陌生的国度,感到自己就要同所有的熟悉的记忆告别。
扎达的土林奇观在地质学中把这种地貌称为“河湖相”,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湖泊,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上升,水面下沉,黄土被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造就了这片延绵几十公里的天然雕塑群。当太阳重新露脸的时候,刚才充满鬼气的土林又变成了迷幻的神话世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的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有的酷似鳞次节比的城堡,我们车子司机——那位始终戴着藏帽、佩着藏刀的康巴汉子告诉我们,以前他载的老外(欧美游客)每到达这里时,总是惊叹得咿呀个不停。确实,这是一片神奇的世界,我想任何人经过这里都会在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据说扎达土林奇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下午6点半左右,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位于狮泉河畔的土林环抱之中的扎达县城。

扎达县城尽管位于偏远的阿里的西部,但是这里的一切充满着生机活力,四周金黄色的土林成了扎达县城天然的屏障。象泉河从县城所在地托林村横贯穿出,村子周围绿树成荫,这里的海拔高度只有3600米,村子里还有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托林寺,这是阿里地区的第一座佛寺,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兴建的第一寺。
安顿下来之后时间是傍晚8点多一些,但是太阳依旧高悬天空,这里要到晚上10点半天才会完全黑暗下来,于是,我一个人就到附近逛荡,顺便拍了一些夕阳下金光灿烂的土林美景。路上碰到许多在县城上中学的学生,与其中的一位小男孩聊了聊才知道,这是该县唯一的一个初级中学,如果考上了高中,就要到300多公里之外的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去上学,“我的家乡距离县城已经有160多公里了,我在这里每年也只能回家两三次”,这位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长得非常俊秀的男孩的脸上表情成熟得与他的年纪不相称,但是目光中还是充满着期待和困惑,“要是真的能考上高中,可能三年都没有办法回家了”。从他的平静的口气里,我体会到了辛酸和沉重。
在同样只有一条街的扎达县城靠近托林寺那一头,有一家来自河南的兄妹开的叫“一品香”的小餐馆吸引了我,因为在餐馆的门上,有一行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的字:日本人和狗不许进店。了解后知道,来扎达古格的日本人很多,有一次这位老兄跟一个日本游客发生了争执,却被当地的干部罚了款。从此以后看到他们就更来气了,“钱可以不赚”,他说,“但是,咱们中国人应该要有骨气,对不对?”,这是什么?这是民心民意啊,我自问自答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