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这部同样闪耀颁奖季的佳作——
《华盛顿邮报》
196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加上民权运动,肯尼迪的遇刺,各种极端势力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正是新闻人脱颖而出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掀起了全美报业,尤其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良性竞争。
先跟大家说个轶闻——
1968年,《华盛顿邮报》 写了篇关于《纽约时报》幕后老板“庞奇”撤下原定华盛顿分社负责人,而改用亲信的深度报道,抨击《纽约时报》用人唯亲。
时任《纽约时报》总编的阿贝·罗森塔尔(迈克尔·斯图巴饰),虽然事前给时任《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总编辑本杰明·布莱德利求情,不要让这篇报道问世。
但在见报后,
《纽约时报》幕后老板“庞奇”
责问总编阿贝为何不极力阻挡(华盛顿邮报)时,阿贝回应:“你外祖父(阿道夫-奥克斯,《纽约时报》崛起的推手)的办报信条就两点——
决不能让有失公正的新闻玷污了读者的早餐,也决不能让可以刊载的新闻不见报。”
这就是当时新闻从业者心中充斥的共识:
公正和责任感是新闻的基石。
在《华盛顿邮报》这部影片中,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正是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则是
总编辑本杰明·布莱德利。
报纸或媒体本身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是新闻本身,
更是对新闻事件的一种态度,对其重要性的判别能力和专业能力,它反映的是报纸或媒体本身持有的价值观;
而新闻公正的底蕴
来自做人的刚直和明辨,人的价值观,会决定所代表的行业之面貌。
因此,不同于《聚焦》、《总统班底》这类新闻工作者寻踪觅迹去探求事件真相的电影,《华盛顿邮报》是部
讲述新闻从业者如何遵从良知,
不自我阉割,
谨遵职业规范,战胜恐惧和关系羁绊这一职责的电影。
它是内向型的,
它强调的是新闻人对所从事行业的再度审视和重新敬畏。
由这个理念出发,观众看到斯皮尔伯格是如何舍弃“设置重重悬疑去寻求证据”这一好莱坞惯常套路,转而向古典戏剧模式寻求角色塑造的灵感。
他这一取舍,可称之为“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原因很简单,
真正的战场不在外来的官方压力,而是存在于当事人和观者的内心里。
电影里,无论是凯瑟琳(梅丽尔·斯特里普饰)还是本
(汤姆·汉克斯饰)
,
他们的天人交战,他们的犹豫和决断,才是这部片的核心,
让观众窥见他们的内心,再从他们的选择和立场出发,方能得出新闻行业的神圣性所在。
在“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后,《纽约时报》的抢先报道让《华盛顿邮报》从上至下难脱深深的屈辱之感,他们为没有能抢到这一新闻的头条而倍感郁闷。
本(汤姆·汉克斯饰)原是被凯瑟琳那自杀的丈夫菲尔从《新闻周刊》挖过来的,本对新闻的嗅觉和包装能力不在罗森塔尔之下,可谓一时瑜亮,但他面对的是美国新闻业自建国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巨大难题;
而凯瑟琳则正为如何收拾丈夫留下的烂摊子而苦恼烦心,董事会不信任她,而家族企业也要募集巨大资金弥补巨大亏空,不得不上市以求发展,她要应对的是外来资本对报业安全边际的担心。
《华盛顿邮报》挑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节骨眼,来讲述
面临权力和资本的威逼利诱时,新闻工作者应当如何做人乃至办报,以及做为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和判断。
前者从本做为总编辑面临的挑战入手,后者则以凯瑟琳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顶住压力结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凯瑟琳和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为后世做出了表率。
片中有个细节,是切题之笔,本在《华盛顿邮报》也被司法部告上法院后,奔赴凯瑟琳的办公室,掏出一大沓报纸,全美最具分量的所有报纸都把“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和“《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告上法庭”做为头版头条,做为对凯瑟琳、本和阿贝的声援。
这一幕足可与《辩护人》结尾律师们纷纷站立表达对税务律师宋佑硕的支持相提并论,令人动容。
至此,五角大楼文件一案已不再是《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与司法部的对抗,而是整个新闻界与政府的一场总体对抗。
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以6:3的投票做出了新闻界获胜的最后判决,这个判决强化了美国宪法对于公民权和新闻自由的保护,强调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福祉最大的威胁不是公众知情,而是公众不知情。
由于本片是梅姨和汤叔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的合作,加上两人都是奥斯卡多次认可的超级实力派,所以,两者在这片里的表现孰高孰低成了影迷们热议的话题。
窃以为,梅姨的表现更精准,更传神,有五场好戏为证。
本到凯瑟琳家游说凯瑟琳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的前夕,两人就跟肯尼迪夫妇的往事和民主党的纠葛唇枪舌剑和互相诘问,这两场戏汤叔和梅姨打了个平手。
两人之间的走位调度和微妙语气中透露出的立场,在前后两场戏中相映成趣,第一场汤叔站着,梅姨坐着,气定神闲占优,第二场汤叔坐着,梅姨站着,心慌意乱。
质问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布鲁斯·格林伍德饰),因为凯瑟琳全家和民主党派人士的世代交好,所以这场戏可看做是对美国政治虚伪面目的驳斥,从而传递出弦外之音——
政治家从来都是狡黠的,因为政治是没有原则的,只有利益;但新闻不是,新闻捍卫的恰恰是客观公正的立场。
感谢女儿拉莉·格雷厄姆(爱丽森·布里饰)的默默支持,因为家人全方位的支持,让她在上市定价会议上以沉默得到了定价主导权,从而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得以从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自信来源于支持,梅姨在这场戏里把一个女强人的本来柔弱面目刻画出来了。
最后的一语定乾坤,“我去睡觉了”,一句话让所有人吃了定心丸,并间接反驳报复了资本的代言人,董事局里的主要对手亚瑟·帕森斯,一个母仪天下的时代终于来了。
这句话,被梅姨以一种近乎黑色幽默的口气说出,气场简直不能再强大!
及时发布热点影事
有态度的原创影评
贴心的观影指南
与微信用户实时有奖互动
2018年第2期《环球银幕》
快速购买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