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圈
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传媒资讯与传媒评论公众平台!订阅者为各大电视台 、报纸、杂志,电台、各大网络媒体的台长、总编、CEO及高管,还有媒体记者、编辑、营销、广告、策划等人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沙县行政执法局  ·  40天坚守,护平安归途!2025年春运执法保 ... ·  16 小时前  
长沙县行政执法局  ·  40天坚守,护平安归途!2025年春运执法保 ... ·  16 小时前  
天津广播  ·  哏儿 | 天津地铁将出现“天津话”报站! ·  昨天  
生态梦网  ·  5项签约!滨海新区在日本东京有大动作 ·  2 天前  
天津日报  ·  14℃!天津要升温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圈

哀悼!又有几位媒体人永远离开了

传媒圈  · 公众号  ·  · 2024-03-05 22:18

正文

来源丨综合自传媒见闻、澎湃新闻、 观媒智库、仁荷在线、都市快报橙柿互动等

2月15日, 沈阳日报高级记者、有“中国特稿大王”之称的李作明,因突发心梗在沈阳离世,享年58岁。

2005年10月25日,李作明从北京齐鲁饭店开走了《家庭》杂志社颁发给他的纪实特稿大奖——一辆雪佛兰小轿车。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者获得的第一个轿车大奖,空前绝后。 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李作明在近二十年间,在包括《家庭》《知音》《华西都市报》等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他采写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的正能量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被誉为特稿大王。

李作明对于特稿创作颇有心得。他认为,特稿选材的最高境界是寻找标志性新闻,即那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能够显示其典型意义和标志意义的新闻。他曾以浙江三门保护古樟的事件为例,生动阐释了如何捕捉和呈现标志性新闻。

然而,李作明的生活并不轻松。熟悉李作明的人表示,李作明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常年劳心劳力,熬夜写作,甚至需要日夜兼程地赶赴现场。

可以说,超负荷工作对媒体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2024年刚刚开始,已有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引发关注。

01
2024年以来 已有
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

2月12日,知名媒体人、《中华工商时报》原副总编辑张志勇去世,享年61岁。

张志勇是资深财经作家、“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中华工商时报是全国工商联机关报,张志勇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和民营企业打交道,这为他长期致力于民营经济史和企业发展史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张志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民营企业40年》、《中国往事30年——揭幕民营经济中国式进程》、《有产者启示录》、《改革中国——来自传媒的力量》等。

2月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因突发疾病,于当日上午在郑州逝世,年仅53岁。


公开资料显示,施宇,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生前担任《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副主编,兼任郑州大学中原传媒研究院研究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等。

施宇曾荣获“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省期刊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和奖励,并获130多个省级以上奖项。撰写的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出版年鉴》《新闻与传播》等转载、转摘、索引等。

1月27日,前财经杂志社和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41岁。


张岚是浙江嘉兴海宁人。200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赴挪威沃尔达大学留学。

毕业后,张岚进入芬兰广播公司工作,担任中方秘书,期间曾深入5·12汶川地震灾区采访;2009年初,加入《财经》杂志工作,后又进入财新传媒,工作期间担任视频报道负责人之一,带领团队遍访国内外政商要人。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张岚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深造。作为国际班班长,张岚牵头举办并主持多场活动,促进中外同学交流,平日解危纾困、保障同学权益,被一四级同学爱称为“香香姐”。

2016年10月,张岚入职上海富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中概股投资者关系工作;2020年10月起,张岚供职于中国文化产业母基金,从事投资者关系工作。

“张岚同志治丧小组”发布的讣告显示,张岚患病后曾在疫情期间独自辗转多地求医,但该讣告未写明张岚究竟因何病就医、去世。

1月19日,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先生因心脏骤停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


赵铮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职业生涯早期曾在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知名媒体担任部门主任,后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在网易新闻、3G门户担任新闻总监。

赵铮也是成功的创业者,先以文化投资公司副总裁身份进入被投企业,后自主创业,并于2017年加入新媒体创业公司有好戏(毒舌电影)担任合伙人。

赵铮的同事高峰说“他以前长发,梳过脏辫,但人特别好,1月20日朋友圈悼念的人里面,至少有6个人对他的性格用了‘温柔’这个词,说话慢声细语,想法特别多,擅长做各种媒体策划”。

02
媒体人的几种职业病

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发起《2016年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媒体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职业病。

(1)肠胃病、肥胖、高血压成媒体人最普遍的问题


本次问卷列举了肠胃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一些职业常见病,参与调查的人可以进行多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肠胃病是最普遍见的不健康症状,23%的人有肠胃病。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分别列在不健康症状的二三名。


深蓝2014年与著名的健康网红于莺进行交流时,不少媒体人也普遍反映肠胃不好。可能这个症状与记者编辑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关。一些媒体人表示,目前的工作状态,没办法让自己的饮食规律起来。


本次问卷调查还发现,有57%的人吃饭过快,还有63%的人喜欢吃辣的,70%以上的人无法保证每天吃早餐,这些也是导致肠胃病的一种因素。


(2)80%的媒体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


现代人每天承受着太大的压力,经常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媒体记者更是如此。此次调查显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到了83%的。


工作压力剧增,导致有60%的人超过晚上12点睡觉。晚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采访写稿、看新闻以及精神状态焦躁不安。在这些不安因素之中,主要因为工作、收入和前途。其引发的问题是,有4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严重的疲劳、睡眠不足、压力大伴有焦虑、情绪紧张等往往促发了媒体工作者猝死的发生。


03
寒冷应激是重要推手
重视急性心梗预警信号

研究显示,当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血压平均会上升6.2mmHg,而当人体在-5℃的环境中暴露5分钟,血压则会升高10mmHg,此时,心血管病死亡率会上升21%。

医生表示,寒冷应激是急性心梗的重要推手。“寒冷刺激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大了冠脉粥样斑块破裂风险;寒冷也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便发生了。”

每年秋冬、冬春季节转换时或冬天最冷、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浙大邵逸夫医院胸痛中心接到的心梗病人就会变多。

在此提醒大家重视急性心梗前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有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及时送医院。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获益越大。

-完-


推荐更多阅读:

李思思离职!主持人阵容加速上新

张泽群实名举报后,法院有回应了!

芒果台意外获“猫晚”直播权!

《新闻联播》首位90后主播来了!

淘宝与微信:广告版图重构

空缺5个月后,广电总局迎来新局长!

谁革了国产综艺的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