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500亿上海IC基金预计7月全部到位;芯朋微冲刺创业板IPO;昨天再跌26.92%,科通芯城股价暴跌近六成;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6-02 07: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500亿上海IC基金预计7月全部到位;

2.芯朋微冲刺创业板IPO;

3.昨天再跌26.92%,科通芯城股价暴跌近六成;

4.松山湖已聚集40余家IC设计企业;

5.宁企为“大硅片国产化”研发关键设备;

6.是德科技助力锐迪科微电子加速窄带物联网芯片研发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500亿上海IC基金预计7月全部到位;


5月31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表示,去年成立的500亿元集成电路(IC)产业基金,最后一笔装备材料基金将在两个月内到位,届时这支IC基金将全部完成。


当日,上海市政府举办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去年成立了500亿元的IC基金,但其中的装备和材料基金还没有出来,现在预计6、7月份成立,这样500亿元第一期基金就全部完成了。”


成立于2016年1月的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金额500亿,采取“1+3”的模式运作,即,其中300亿元为制造业基金,100亿元为装备材料业基金,100亿元用来并购海内外优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据早前媒体报道,规模为100亿元的装备材料基金,以临港集团为主,主要用于扶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12英寸大硅片研发和产业化。上海近来正在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在支持12英寸大硅片项目开发建设、微机电系统(MEMS)、磁存储器(MRAM)等方向上均有投入。


根据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个月发布的公告,上述规模为100亿元的装备材料基金,经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复,由管委会牵头组建,经公开招标,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标,成为该支基金的管理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之后,该基金将运用“基金+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聚焦集成电路装备和材料领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以“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市场”为根本宗旨,以跨境并购及PE投资为主要手段,以一二级市场联动为投资模式,为临港引进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资源、打造若干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提升临港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的地位。(王媛媛 朱凯) 证券时报



2.芯朋微冲刺创业板IPO;


新三板集成电路(IC)设计公司芯朋微昨日披露,公司于5月27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份(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议案》。


据披露,芯朋微拟通过询价方式,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低于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即不超过2570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项目:一是智能家居电源系统管理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9416.46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9416.46万元;二是新型电机驱动芯片及模块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投资总额7202.76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202.76万元;三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5428.6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428.6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芯朋微冲刺IPO可谓“神速”。公司今年3月14日披露涉及重大不确定性事项暂停转让公告,仅2个半月后即披露申请IPO方案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作为一家业内颇为优秀的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公司,芯朋微成立于2005年,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63亿元、1.87亿元和2.3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44.92万元、1492.9万元、2062.89万元和3005.13万元。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电源管理芯片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青睐。此前,芯朋微方面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表示,公司的重点正不断向中高端产品线转移,从“进口替代”走向“升级换代”;并积极从家电市场向无人机、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家居等新兴市场领域拓展。资料显示,芯朋微具有五大核心技术,即半导体高压器件及工艺技术、高低压集成设计技术、高功率密度封装技术、器件级可靠性分析技术和功率系统及应用技术。作为行业细分龙头,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美的等家电巨头。 上海证券报



3.昨天再跌26.92%,科通芯城股价暴跌近六成;



短短几个交易日股价暴跌近6成,科通芯城被做空的“厄运”可能还没到尽头。


6月1日儿童节,截至收盘,科通芯城再度跌26.92%,以4.37港元收盘,这是科通芯城第二次被做空。


二次做空,股价腰斩


5月22日,烽火研究发布做空报告,称科通芯城夸大收入净利润,给予“强烈沽售”建议,目标价仅值0.53港元。受此影响,科通芯城股价暴跌。当日,科通芯城股价跌22%,报价7.80港元。


5月29日晚间,科通芯城针对诸多质疑发布澄清公告回应,并表示公司股票将在5月31日复牌。


5月31日,烽火研究发布第二份做空报告,称科通芯城的澄清公告没有出乎其预期,烽火研究将展示坚实证据,说明科通芯城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客户根本不存在。


受二度被沽空影响,科通芯城5月31日复牌后短暂上涨,随后大跌23%,相较于5月22日10.12港元的开盘价,两个交易日内跌幅已超40%。


6月1日,科通芯城股价继续前一日暴跌之势,再次暴跌。


世纪骗案还是诡异沽空


烽火研究称科通芯城为世纪骗案,并通过一份长达58页的沽空报告一一指出。


《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就相关问题联系科通芯城,其董事办以负责人员不在公司为由拒绝。


财务数据造假是被沽空公司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司一般通过夸大营收数据或者压低成本端数据来对业绩进行粉饰,科通芯城此次也是中招于此。


烽火研究称科通芯城不但夸大收入及净利润,其线上平台Cogobuy.com及所谓的“中国最大的硬件创新平台”硬蛋网也完全是一个骗局。


相较于同行,科通芯城的估值偏高,当然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业绩”,正如科通芯城在其2016年的年报中所言,“截至去年年底,线上交易客户数目突飞猛进,并已突破20000名,按年增长104.4%,继续成为业绩增长的动力。这让我们成功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取得令人欣喜的业绩,三大业务继续维持在高速增长的势态。”


线上交易的强大发力成为其业绩的有力支撑。然而《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其流量数据,显示日均IP在7000左右,5月以来在4000-14000之间波动。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该数据应该是最低指标了,针对其自身属性,行业门户网站的日均浏览量达到日均5万以上才比较合理。



对此,科通芯城董事长康敬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科通芯城是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公司客户的订单和流量没有完全经过这个网页,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网页下订单,也可以用传真下订单,然后订单再进到系统里面。甚至公司主动把订单做好,推送给客户,让他们按键确认,这一部分更多是在PC端和移动端完成。目前,公司大部分业务需求流量订单是从移动端过来的,现在手中还没有准确数据说明多少交易来自网站,但是在2014年递交IPO材料时,已经有60%订单来自Web端和手机移动端。


《国际金融报》记者下载科通芯城手机客户端未果后,以用户名义致电科通芯城公司人员,被告知不存在所谓的APP,移动端只有微信。


这也意味着承载着科通芯城大部分商业需求的手机应用程式便是其微信的官方服务账号——芯云。


记者以任一公司名称注册后,无需资质审核,直接通过。该微信服务号设计比较简单,产品皆为科通芯城自营。产品信息栏里仅有“新品推荐”、“特价促销”“产品询价”三个选项。其中新品推荐里仅一款产品,特价促销里两款产品,皆来自欧司朗品牌。这与其年报中所言大约11020家供应商(包括主要类别的部分顶级品牌供应商)进行采访出入较大。


记者尝试交易,应付信息里提示“该公众号暂时无法提供服务,请稍后再试”,多次操作未果。



此外记者试图通过读者数量来估算芯云的流量或订阅数。芯云的微信推送并不固定,其中2017年1月16日至5月12日期间未发布任何内容。原创内容占比不多,大部分为转载媒体。阅读量多为500以下,100-300间较多,3月以来其微信阅读量平均141人次。按照微信大数据的粉丝数为阅读量的10-20倍,专业性越强点开率越高,大致推测芯云的关注人数在1000多左右。如此的用户基数要承担科通芯城数十亿的交易额实难想象。


此外,对于烽火研究提出的“公司净利润和调整后的现金流有接近19亿元的人民币差异”,康敬伟给出的解释为,“2014年上市之后,单纯的IC元器件业务盈利现金一直都是正现金流,年报中间出现现金流是负数,是由于我们在经营的现金流当中包含了供应链金融的部分,这一部分目前是净流出的,而且金额比较大。”


记者通过查找其2016年年报发现确实有近21亿元的应收款,且应收款在逐年增加,而科通芯城2016年的利润不足5亿元,应收款为利润的四倍,令人不得不质疑其回款能力。


暴跌尽头在何处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目前科通芯城的情况,后续股市反弹难度较大,可能会继续保持较弱走势,毕竟其董事长的反驳不足以令人信服,且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持性证据,因此,对于做空的反击力度不强。何时止跌,要看两方面,一是科通芯城股价缩水的程度与其真实财务状况相匹配,二是做空方何时愿意收手。


针对港股最近的屡屡被做空,郭峰坦言,主要是“部分内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实事求是,对财务数据太当儿戏。”


港股做空季,5家企业“受害”


近3个月里,港股市场“做空”风肆虐,频率达到近乎疯狂的每月2家。


3月1日,山东首富旗下公司中国宏桥被做空,当日股价暴8.33%,3月21日因为无法按时发布年报,中国宏桥难逃停牌厄运;


3月24日,东三省最大乳业公司辉山乳业被做空,股价当日暴泻85%并随即停牌;


4月25日,南京当地实力雄厚的企业丰盛控股被做空,股价当日大跌11.89%;


5月11日,被众多基金看好,且属于港股里少有的科技过硬的瑞声科技也难逃被屠命运,做空当日公司股价大跌10.45%,5个交易日内连续下跌25.6%,数百亿市值灰飞烟灭。


5月22日,一家不知来头的神秘者烽火研究将做空之火点向了B2B龙头公司、国内最大的IC电商平台——科通芯城上。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孙婉秋)


4.松山湖已聚集40余家IC设计企业;


记者了解到,第七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日前在东莞松山湖举行,百余名国内IC设计知名企业代表及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IC设计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目前,作为东莞市IC设计企业的集聚地,松山湖已入驻IC设计企业40余家,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戴伟民介绍,当前,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已经成为IC新品的发布会,前六届推出的新品90%都已量产,而且每年推出的几款新品都代表着那一年IC国产的较高水准。记者了解到,在论坛上,共有9款新品发布,全部集中于智能硬件领域。


市政府顾问、松山湖ICC董事长宋涛在论坛上介绍,松山湖自2009年开始谋划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至今已累计引进IC设计企业40余家,成为东莞IC设计企业最为聚集的区域。从企业业务类型来看,东莞的IC设计企业已涉及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北斗导航及GPS芯片研发、视频监控及数码照相芯片设计、传感芯片及器件研发、单片机及电子元器件芯片设计等领域。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5.宁企为“大硅片国产化”研发关键设备;



南京晶能研制的国产12英寸350KG半导体单晶硅炉。本报记者 张璐摄


硅是集成电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生活中每天使用的手机、电脑、家电、汽车甚至是大飞机,都离不开由硅经过数道工序之后制成的半导体芯片。目前,中国已是全世界半导体芯片用量最多的国家,而自主生产的能力却接近为零,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企业垄断。


想要改变芯片全靠进口的现状,其原料生产必须先一步实现国产化,为此,国家启动了“大硅片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南京开发区兴智科技园内一家初创企业——南京晶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了这一机遇,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炉”,并在与国外同类设备的竞争中胜出,成为“大硅片国产化”项目中生产制造硅原料的关键设备。


创业之初,造出国内最大容量蓝宝石单晶炉


由硅晶圆“变身”为各种尺寸的半导体元器件,这中间需要复杂的数个工艺步骤,而南京晶能攻克的是产业链最源头的“长晶”工艺,他们研发的是一座用于“晶体生长”的炉子,俗称“长晶炉”。


“之所以擅长做这个,与我们来南京创业之初选择的蓝宝石长晶市场密不可分。”南京晶能总经理吴春生告诉记者,他们的创业团队以海归为主,早在2012年就瞄准蓝宝石单晶体在LED和智能手机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市场前景,在南京开发区注册成立了南京晶升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晶升董事长李辉介绍,他们的创业团队中拥有多名具有丰富半导体单晶炉设计和工艺开发经验的国际顶尖专家,在全世界晶体材料领域科研水平最高的美国纽约州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专家们将最先进的热场设计和晶体生长控制技术,移植到蓝宝石材料的晶体生长中,在国内首家研制出了85公斤级蓝宝石单晶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售价低了近一半。


此后,在85公斤长晶炉的基础上,南京晶升又成功造出120公斤蓝宝石长晶炉,目前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另外还有10多项专利在申请中。这些都为这家初创时间不长的高科技企业进军半导体单晶生长领域奠定了基础。


瞄准“大硅片国产化”科技专项展开新一轮研发


为什么要推动半导体芯片国产化?一个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目前我国每年购买进口芯片的花费高达2000多亿美金,甚至已经超过原油的进口额。芯片制造受制于人,不仅将直接阻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于信息安全也是巨大的隐患。当前,我国硅片用量已是世界第一,其中12英寸大硅片的月需求量将超过100万片,可国内半导体企业的供应量几乎为零。正是重视到这一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位列其中。


“2014年时,我们从客户那里听说‘大硅片国产化’项目即将启动的消息,重点是制造40—28纳米的12英寸大硅片,当即就将此认定为新一轮研发的方向。”李辉说,“经过与国外专家团队的会商,我们认为蓝宝石长晶技术与半导体硅长晶炉的核心技术平台是一致的,专家们运用模拟软件对整个热场涉及、局部气流控制、内部磁力线分布等对晶体生产影响因素做了大量运算和验证,经过两年研发,终于研制出适合12英寸半导体晶圆制造的、高性价比的单晶生长设备。”


使用南京晶能研制的“长晶炉”,一次可生产出一根1.5米长的粗大硅棒,切割成1500片直径12英寸、1毫米厚的硅片,下游企业可直接用于半导体元器件的生产,而12英寸硅片是目前生产各品牌手机、电脑及各类存储设备芯片必须的原料。


超越进口设备,为“大硅片国产化项目”制造原料


想要改变半导体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解决硅原料的国产化是第一步。南京晶能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帮助硅片生产国产化的关键设备,然而想让市场接受一家初创企业研制的国产设备,开始必然困难重重。


“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来自上海的新晟半导体,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商业化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制造商,承担了国家科技专项28纳米12英寸大硅片国产化项目。去年下半年,新晟采购了3台设备,两台来自韩国,一台是我们制造的。”李辉介绍,“客户一开始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专门到美国看了我们的海外研发中心,最终同意给我们试一试的机会。”


去年9月,南京晶能研制的国内首台12英寸350KG半导体单晶硅炉交付客户使用,连续数月稳定运行,其技术先进性、使用节能性等指标甚至超越了国外设备,性价比更高。很快,南京晶能收到了新晟的第二张订单,新的两台设备最近即将交付。根据新昇的计划,累计要装机超过60台,与南京晶能的后续订单还在洽谈中。


“目前,我们正配合客户进行硅片认证的工艺化改善,未来还将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自主研发,为大硅片国产化项目作出更大的贡献。”李辉说。


本报记者 张璐 南京日报


6.是德科技助力锐迪科微电子加速窄带物联网芯片研发



集微网消息,北京是德科技日前宣布,其行业领先的窄带物联网(NB-IoT)射频性能测试方案中标锐迪科微电子(RDA)项目,助力锐迪科加速NB-IoT芯片的测试。


NB-IoT是国际标准组织3GPP设计的、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窄带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其深度的覆盖和极低的功耗对于芯片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有更严的射频指标,还提出了新的工作模式。芯片厂家在进行NB-IoT芯片研发过程中,需要深入考虑产品在各种实际工作场景下的射频性能,以保证稳定的连接和覆盖。


是德科技与锐迪科正在就NB-IoT测试计划展开合作以确保更高的NB-IoT芯片质量。利用行业领先的NB-IoT综合测试解决方案,控制芯片进入特定的工作模式,可以对芯片的射频性能指标进行全面高效的高精度测量和验证,成功地促进了芯片的研发进度。


“是德科技基于E7515A UXM的NB-IoT测试解决方案是行业领先的NB-IoT芯片射频测试方案,”是德科技副总裁、无线芯片事业部总经理Giampaolo Tardioli表示:“能与如锐迪科这样的行业领先客户展开合作,是德科技能提供更完整、可扩展性更强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将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


锐迪科研发副总裁王靖明表示:“锐迪科一直以来与是德科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德科技提供的NB-IoT综合测试解决方案能够促进我们的工程师更快地发现问题,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研发进度。未来锐迪科将与是德科技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 天天IC” 个人微信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