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场先生MrCareer
职场先生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的求职服务,拥有来自海内外世界500强、科技、投行、咨询、会计等行业的优秀导师,通过海量成功求职案例和经验,深刻的求职趋势洞察,为大学生提供兴趣挖掘、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定向辅导直至求职冲刺的咨询和培训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智联招聘HR公会  ·  携手共赢,智联招聘与HR伙伴共赴未来 ·  2 天前  
人力资源管理  ·  百万年薪“招兵买马”,这泼天的富贵Deep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职场先生MrCareer

不开玩笑:最凶险的全球经济危机要来了

职场先生MrCareer  · 公众号  · 职场  · 2020-03-24 12:00

正文

作者:花猫哥哥

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写文章从不用耸人听闻的观点来制造焦虑。但是,我现在觉得未来全球的经济危机会非常凶险,不开玩笑,大家对未来严峻的经济形势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NO.1


全球防疫的两种模式

未来经济危机来源于新冠病毒的大爆发 。现在意大利的灾难只是一个开头,接下来英法德等国包括整个欧洲都会沦陷,然后是美国,所有的发达国家有一个算一个没有哪个能躲过这场灾难,接下来就是发展中国家。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公共卫生危机中,可能只有中国能幸免于难,但是如果全球爆发经济危机,中国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现在全球防疫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意大利模式,特点就是全面检测+封闭疫区,这种模式与中国作业很类似

一种是英国模式,特点就是瑞典的4不政策——“不检测、不收治、不隔离、不公布” ,只不过英国人理论水平很高,给这种让老百姓自生自灭的模式套上了一件漂亮的“理论”外衣, 这叫“群体免疫”模式


法德模式介于意大利与英国模式之间 ,也在检测疑似患者,但是检测数量与范围都不够,采取取消了大型集会与停课等有限的措施,但是距离封城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西班牙顶不住了,也开始效仿意大利,宣布全国封闭。


美国一开始也是准备采取英国模式,但是资本市场不买账连续暴跌,逼迫川普不得不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来应对疫情。


但是美国现在只是承诺扩大检测范围以及检测费用免费,还没采取限制国内人员流动的措施,距离法德模式都还有差距。


现在我们来分析上述的现象——为什么欧美一票发达国家应对疫情的模式有这样大的差距?


这是根据各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决定的!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有一个特点,就是 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较高 。第三产业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服务业, 服务业是需要人与人多接触才能创造价值 ,如果发达国家限制人员流动,必然对第三产业造成重创,整个国家的经济就很有可能一蹶不振。

(纽约时代广场*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到各国第三产业GDP占比又有所区别。


意大利第三产业GDP占比是60%+,法德是70%+,英国是80%+,美国与英国差不多。


因为意大利第三产业GDP占比相对较低,所以意大利第一个跳出来学习中国模式,而法德还在首鼠两端,英国第三产业GDP占比最高,所以才弄出一个“群体免疫”的理论,宁愿让60%以上的英国人感染病毒,也不愿对人员流动有任何限制。


美国第三产业GDP占比也是80%+,所以美国一直在拼命掩盖疫情,现在股市暴跌加上国内舆论压力所以不得不装模作样的宣布国家进入紧急事态——但也就是切断与欧盟各国的航班,还是不愿出台限制国内人员流动性的措施。


按:欧美这一套模式说白了就是要钱不要命,为了保住经济不惜以底层民众的生命为代价,但是这种反人类的做法注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最后大概率是死一堆人,经济也没保住的“人财两空”的结局

而中国从一开始就是采取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的方针,虽然付出重大经济代价,未来也会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大概率会有“人财两得”的惊喜。
























NO.2


经济危机快要来了

因为欧美这票猪队友的神操作,我估计未来疫情在欧美全面爆发已经不可避免。一个国家一旦国内患者确诊人数超过万人这个数量级,其国内医疗资源将面临被挤兑崩溃的危险。

这票欧美国家即使万般不情愿,最后也不得不抄中国作业——采用封城+限制人员流动来应对疫情,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欧美国家的经济将遭受重创

我有一个在深圳做外贸的朋友告诉我,其实早在3月6日,来自美国的订单就出现诡异的变化——从那一天开始, 美国室内用品的订单暴涨,而室外用品的订单一落千丈。

这种诡异的现象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也就是在川普宣布全国进入紧急事态一周之前,美国国内民众已经有恐慌的征兆。

3月16日美联储宣布降息100个基点,联储基础利率降为0,并且启动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

这么大的力度可惜资本市场根本不买账,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后, 美股股指期货应声大跌5%,第三次触及熔断机制,当晚美股暴跌3000点创1987年以来最大的跌幅。
(图片来源:新浪网)
大家比较一下同样是央行,3月14日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1%,降息没提,这样的力度相比美联储是不是差距很大?

为啥中美央行货币政策有这样大的差距?
因为美国经济危机快要来了!

美联储是真急了!所以,在不到两周内美联储就打光了自己所有的子弹!而中国却没有这个危险,所以我们央行才能这样不紧不慢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人民银行手里还拽着1.5%的存款利率这个宝贵的弹药!


(图片来源:新浪网)


欧美这一轮经济危机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凶险。 因为金融危机本质就是市场缺钱,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央行开动印钞机来解决。而本轮的经济危机是因为疫情爆发引发的通缩危机!这可不是撒钱可以解决的


未来病毒肆虐,欧美国家的民众因为恐惧而被按在家里,除了基本的生活物资,其他所有的消费、购物统统完蛋,相比美国可能欧洲更惨——


消费领域所有的高端品牌全在欧洲,而且是欧洲各国的支柱产业,包括化妆品、包包、时装、红酒、钟表等等,这些高端消费在疫情冲击下第一个就得跪!(所以,喜欢奢侈品的同学可以等几个月,可能会有惊喜)


美国日子也不好过,包括汽车、房地产行业同样会遭受重创——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房地产产业在每年GDP中占比超过20%,是妥妥的支柱产业。


然后酒吧、咖啡馆、商场、餐馆、酒店、影院等服务业也基本完蛋,这些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这些产业完蛋了,直接就会导致大量人群失业,老百姓没有工作反过来又会冲击金融体系的安全。


欧美发达国家老百姓储蓄率是很低的,绝大部分人群都靠刷信用卡的消费贷款过日子,老百姓没有收入一定会造成大量消费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然后就会有金融机构倒闭。

(2008年倒闭的雷曼兄弟*图片来源新浪网)


我估计这次会有一批欧美百年老字号大牌金融机构完蛋,别看这些金融机构平时一副牛皮哄哄的模样,如果有大批民众信用卡违约,没有几个能撑得住。


当然,各国央行一定会出手来挽救金融机构,但是这次经济危机与2008年又不一样,如果不把疫情控制住,央行给金融机构注资再多也是无底洞。


按:北京时间3月17日(美国时间3月16日),一个做外贸的朋友转发给我一封亚马逊刚刚发来的邮件。

从美国时间3月17日开始,亚马逊除生活必要物资与医疗产品的其他产品停止入库!亚马逊是欧美最大的电商平台,相当于中国的淘宝。亚马逊的大数据分析是很牛的,也就是说亚马逊经过评估认为,从3月17日开始,就不大可能有非生活必要物资与医疗产品之外的销售!这个禁止令截止时间暂定为4月7日,我估计4月7日之后大概率会延长。

这个邮件发到中国之后,国内出口商集体恐慌,大家纷纷登陆亚马逊后台创建发货计划,都想抢在美国时间17日之前做最后一单,然后,因为登陆人员太多,直接导致亚马逊系统平台崩溃了!

另外,最近几日跨国空运费用大涨,虽然国际油价一路走低,但是因为涉及跨境检测以及疫区感染的风险,各大航空公司纷纷提高物流空运价格。

随着欧洲各国陆续封锁边境,空运可能将成为欧美各国跨境主要的物流方式,物流成本大幅度提高,对于脆弱的欧美经济也是雪上加霜

发达国家面临通缩型危机,发展中国家日子也不会好过。


即使不考虑疫情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影响,光是一个本币汇率贬值就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日子难过。


全球股市持续暴跌


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下跌


原油持续下跌

全球投资者疯狂地抛售一切风险资产,股票、黄金、原油三杀

那么,当投资者抛售风险资产之后,他们会作何选择?

持有现金!

持有流动性最好的国际货币!


美元指数大涨

美股都跌成渣,为啥美元指数反而大涨?


大家想一想,假如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极度悲观,当他们慌不择路抛售股票、抛售黄金等风险资产之后,他们会选择什么现金?


现在全球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就四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假如一个全球投资者必须在这四种货币做出选择,他该选什么?

怎么看也是美元要好一些啊!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比烂的时代——美股再跌成渣,美国未来疫情再严重,也要比日本、欧盟、英国要好一些吧。


所以,大量的投资者纷纷兑换美元,直接推高了美元指数。

同时经济底子较差国家的主权货币就面临较大的抛售压力。

所谓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国家实力如何,看看经济危机时主权货币汇率就一目了然。






















NO.3


一半海洋,一半火焰

这个世界有200多个国家, 掌握现代制造业的只有不到20个国家 ——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呃,中国是例外)。

不掌握现代制造业,工业品基本都要依赖进口, 进口所需的外汇主要就靠卖资源卖劳动力来换


现在发达国家面临通缩性危机,最有钱的人群消费锐减,不但拖累油价大跌,导致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低迷,而且劳务需求也会锐减。所以, 现在不管是卖资源还是卖劳动力的国家本币汇率都纷纷跳水


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从1月底到3月,卢布兑美元汇率贬值21.48%;

依赖铁矿石出口的澳大利亚1月底到3月,本币兑美元贬值10.02%;

依赖西欧劳务输出换取外汇乌克兰1月底到3月,本币兑美元贬值7.89%;


这还只是开始,一旦欧美各国因为疫情爆发被迫采取封城+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全球发展中国家本币汇率还会大幅度跳水。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本币汇率跳水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进口锐减!

意味着自身不能生产的工业产品供应奇缺,推动这些产品的价格暴涨!然后,通胀就来了。


所以,未来全球性经济危机将出现一副诡异的画面,疫情爆发的国家纷纷闭关锁国,爆发通缩型危机;而没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则民生用品价格飞涨,爆发通胀型危机;


一边是通缩,一边是通胀;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所有的货币政策统统失灵,新冠病毒将全球化的供应链、消费链打得支离破碎,大部分人在病毒肆虐+经济危机的风暴双重打击下苟延残喘,苦苦挣扎。

那么,希望在哪里?


希望在东方;

望在 中国!






















NO.4


中国的短期压力

下面讲一讲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中国短期与长期影响。

短期来看,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首先是出口影响很大

(图片来源:搜狐网)

2018年中国进出口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有四个,美国、欧盟、东亚、东盟。


欧美如果爆发通缩型危机,这两块出口一定会大幅度锐减,然后东亚可能韩国情况还好点,日本一直捂着盖子,谁也不知道日本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但是,东亚人民纪律性很强,不像欧美人自由散漫惯了,即使日本疫情爆发,被迫采取严厉的手段来控制疫情,我估计日本把疫情控制下来的速度也比欧美快。


但是至少短期内欧盟、美国、东亚三大块出口下滑会很快。


按:外贸准备做美国医疗产品出口的一定要当心美国佬耍流氓。

最近中国有做美国口罩出口的,突然被美国佬以“发国难财”的理由扣着不付款。美国佬做事如此没有底线,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观

发达国家出口锐减,发展中国家出口也有很大的麻烦,这个麻烦就是汇率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乌克兰海关突然积压了上千个中国出口产品货柜。为什么会积压?因为乌克兰本币汇率突然贬值100%,所以乌克兰客户虽然提前支付了30%的定金,但是中国产品入关之后,乌克兰客户选择了违约——宁愿30%的定金也不要了,也不愿意支付剩余70%的尾款。


这些货物都是按照乌克兰客户要求定制的,款式、尺寸与常规货物都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出口商拉回来也没多大用处,最后只能委托乌克兰海关拍卖处理,损失惨重。


现在一票发展中国家汇率摇摇欲坠,进出口双方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一个在北京做外贸的朋友告诉我,最近做出口什么信用证、保险统统不认,只要现金,首付30%定金开工,完工之后拿一张当日的报纸与产品合影——证明已经生产完成,客户必须付清尾款才发货。


大家想一想,这样苛刻的付款方式对出口影响有多大?

所以,未来出口很不乐观。


拉动经济有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2018年中国出口GDP占比是16%+,如果这一块缩水很大,能靠投资与消费弥补吗?


消费也不乐观。

(图片来源:搜狐网)

2003年非典之后,国内消费报复性大幅增长,但这次新冠疫情影响会远远超过非典,而且国内疫情过后会不会有消费的大幅度反弹也是很大的疑问。


首先,2003年中国刚刚加入世贸,出口增长强劲,然后城市化也在提速,房地产行业也增长迅猛, 出口+房地产双轮驱动才有了消费的报复性反弹


现在出口锐减,房地产也难言乐观,加上疫情期间对第三产业的冲击——老百姓兜里没钱,消费怎么看也难言乐观。


最麻烦的是,我们未来还面临疫情输入的风险 。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大国,每年进出口贸易高达33万亿人民币,即使把旅游、读书等等非必要的出入境全砍掉,每年出入境人数也会超过1亿人,这么大规模的进出境人流怎么防止疫情输入?


我想了几天,最后结论是——在疫苗出来之前,在高效安全快速的检测工具出来之前,可能我们这个国家还得采用有限管控的方式运行。


包括全民佩戴口罩,包括限制大型集会,包括限制休闲娱乐等密闭空间的消费,这些措施对于消费都是不利的影响。


最后就是投资

(图片来源:新浪网)

这块有点戏。


在中国投资拉动主要靠政府投资,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的财政必须发力承担投资的领头军。


现在的格局是这样,中央财政牵头准备在“新基建”发力,地方财政准备在“老基建”发力。


看两则新闻。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微博)

中央财政牵头搞新基建,这个没问题。我们中央财政负债不高,还可以加加杠杆;但是地方政府搞基建钱从哪里来?稍微了解地方政府财政情况的都很清楚,地方财政最近一两年压力极大。


所以,中央给地方发了一个政策大红包。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这是一个超级政策大红包。


过去我们各个省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在国务院,现在这些权限或全部,或部分下放给地方政府。


具体而言,这个政策红包就是两个内容:

——非永久性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全国省级政府;

——永久性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试点的省级政府(这一批给了8个省与直辖市)

对于全国性的地方政府,拿到非永久性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可以疏通基建环节的一些障碍,推动基建工程的顺利开展。


对于获得永久性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的试点地方政府,想象空间就更大了,可以将更多的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获得更多的卖地收入,保证地方的基建工程投入。


这个政策将产生三个方面的后果。


其一是稳房价 ,更多的土地供应对于缓解一些发达地区房价上涨压力是有明显作用的。


其二是利好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 ,卖地收入多了基建投资就有保障。


其三是促进偏僻农村吸引投资 。过去在偏僻地区你要搞一个酒店、休闲度假居所,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问题。


由于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限制,一般这些投资都是打土地的擦边球,最后土地没有土地证,房产自然就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现在这个框框解决了,自然能吸引更大的民间投资热情。


但是,对于基建这个投资拉动的预期我们也不能设定很高。


首先现在基建最大的方向还是“新基建”——包括5G基站、工业互联网、充电桩等等,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虽然符合我们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但是力度与老基建(铁公机)相比还是远远不如。


其次地方政府启动老基建即使不考虑财力的问题,与2008年相比现在能投资的地方也很有限,强行投入也是经济效益很差的工程。


据我了解,现在有的地方搞乡村振兴,连一些实际居住人口很少的村庄也修公路,也建自来水管道,巨额的资金砸下去,其实经济效益基本为0。


现在我们可以盘点一下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中国三架马车的预期表现:

出口肯定大幅度下降;

消费也不乐观;

投资拉动能力有限;

所以,在短期内我们的经济不大乐观。


国外有投行预测美国一季度增长为0,二季度经济将衰退5%,也就是负增长5%,我估计欧盟可能更惨。


中国一季度经济肯定很难看,大家都对二季度预期很高,我估计二季度能保证一定幅度正增长就很不错了,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


那么下半年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