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中国背景的企业来说,业务合规和税务合规是数字资产交易所上市的阻碍。
“数字资产交易所要在传统金融领域进行上市,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符合传统金融领域的规则,特别是业务的合规。Coinbase可能很快就会上市,因为它用合规的战略获得了区块链领域最多的用户量和最高的估值。火币收购的BitTrade是FSA(日本金融服务管理局)批准的合规交易所,那么该日本交易所也可以上市。但其整体业务能否上市,则必须看整体业务是否能够合规。”
茅毅峰认为交易所的整体业务如何上市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目前对中国背景的企业来说,业务合规和税务合规是数字资产交易所上市的阻碍,根据茅毅峰的理解,他认为中国背景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在全球基本都不交税,他们要想上市,要先把这方面的空缺弥补上。
近日,应火星特训营邀请,Bitmaga CEO茅毅锋做了主题为“区块链是社会和公司变革的最后一块拼版”的分享,课程间歇,火星财经(ID:hxcj24h)独家采访了茅毅锋。
茅毅锋是当时中国大陆最早和最年轻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是金融数据科技公司高圆研究的创始人,后创办美国区块链金融科技集团Bitmaga。Bitmaga深耕区块链金融领域,主要做美国合规的区块链金融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Bitmaga旗下的金融服务平台Digitamex,在初创阶段为了保障整体项目运营模式上满足合法合规这一项,就花了一年之久;茅毅锋透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一条底层的公链来支持我们的一些区块链应用,以太坊速度实在太慢了,而且成本非常高。”
后来他们发现TPS够快的公链最有可能的是EOS,“我们刚进入的时候,EOS宪法还没有开始制定,甚至连草稿都没有。我们对EOS社区的治理部分又非常感兴趣。”于是茅毅锋开始深耕EOS治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作为深度参与EOS宪法撰写的绝对价值导向者和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茅毅锋对EOS上线后出现的一系列混乱状况和相应的生态治理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专注于区块链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EOSREAL团队应运而生。
但对于EOS超级节点的竞选,茅毅锋本人并不十分执着,他告诉火星财经(ID: hxcj24h),EOSREAL在EOS的节点排名目前在120名左右,“宪法的每一条我们都至少参与了一半以上,超级节点的协议中的一小半是我们贡献的”,“对我们而言是否成为EOS备选节点或者超级节点的意义并不大,而且我们的资源也很有限,我们团队的主力都花在对EOS社区的治理和开发研究上。”
对于时常为人们所诟病的EOS治理困境,茅毅锋表示目前EOS治理存在的最大困境是代币持有人对整个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简单来说,现在的代币持有人跟EOS整个系统设计的初衷是有一定不同的,他们未必理解整个系统的治理框架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治理。
茅毅锋认为,Gemini发行的GUSD只是美国一个州的监管机构批准的一个类美元的产品,这样一个产品基本上没有改变美元这个中心化货币的一些问题。和现存的法币体系一模一样,GUSD不可能超越比特币。
茅毅锋表示,交易所用户量太大,范围太广,交易所如何根据各国用户当地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合规和交税,是数字资产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和上市的最大阻碍。茅毅锋认为Coinbase有可能很快就会上市,或者说它可能最早上市,因为它主要的用户还是在美国,其用合规的战略获得了区块链领域最多的用户量和最高的估值。交易所按照美国的税法也交齐了税费,其用户的税也配合美国的税法交纳,那Coinbase自然就可以很顺利的上市并获得传统金融界的认同。”
以下内容由火星财经(ID:hxcj24h)根据采访整理:
代币持有人为何每人30票的投票权?
火星财经:
从高圆研究到EOSREAL,您创办EOSREAL的契机是什么?目前在EOS社区的节点排名是多少?
茅毅锋:
我们从2010年创办高圆研究,到2012正式商业化,当时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打击了浑水做空新东方的事情。之后高圆研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尤其在数据金融领域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其实在EOSREAL之前,我们创办了一家美国区块链金融科技集团Bitmaga,Bitmaga主要做美国合规的区块链金融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一条底层的公链来支持我们的一些区块链的应用,于是我们就开始寻找。以太坊速度实在太慢了,而且成本非常高。所以当时我们就猜想,下一代TPS够快的公链到底是谁,我门研究了很多,发现最有可能的是EOS,我们刚进入的时候,EOS宪法还没有开始制定,甚至连草稿都没有。我们对EOS社区的治理部分又非常感兴趣。
创建EOSREAL的初衷是我们希望结合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这跟Bitmaga做的区块链金融的初衷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希望打通现实界跟数字世界的资产,跟数字货币跟现实的法币之间,或者储备货币之间的一些桥梁。
我们跟其他人也不太一样,因为如果要完成我们刚才说的现实世界跟数字世界的桥梁或者纽带,必须从区块链领域的治理开始,EOS是第一条带治理的公链,所以我们就毅然决然地投入到EOS治理的创建之中。
里面有很多关于EOS治理的文档,特别是EOS的章程或者叫做宪法,我们参与了至少一半以上,宪法的每一条我们都至少参与了一半以上。超级节点协议中的一小半是我们贡献的,有些主要条款还是我们根据现实世界的法规来进行改良的,比如用来投票的Recardian Contract(李嘉图协议),Voters,投票者协议里面也有一小半是我们写的。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寻找一条对合规的区块链金融业务能够有所支撑的主链,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对我们而言是否成为EOS备选节点或者超级节点的意义并不大,而且我们的资源也很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我们主营业务上的人员全都放到EOS节点竞选上,我们只是放了一部分精力在上面,所以我们团队的主力都花在对EOS社区的治理的和开发研究上。
我们现在的节点排名大概是120名左右,因为我们没做社区,我们也没写其他的代码,EOS主要的社区还是以技术为主,以炒币为主,这两部分我们其实都没去涉及。我们努力把治理做好,然后希望有一条能够使用的、带治理的、高TPS的公链,这是我们最终的和唯一的目标。
火星财经:
你刚刚说就EOS宪法有一半以上是我们参与制定,包括节点竞选机制,我想了解一下,EOS节点竞选机制为什么是30票?怎么去定义某些某些节点是否能投票?比如说超级节点能不能给自己投票,交易所能不能投票?
茅毅锋:
整个投票机制是DPOS机制最核心的一块。为什么30票?我们假设每人可以投一票,市场上可能有人说每人一票得机制挺好的,这样就不会有买卖选票和贿选这些事情,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
因为如果每人一票,那么前21个超级节点会相对固化,一旦投了他们,那结果就定了。但是如果你有30票的话,那么除了前21个节点之外,你还能投多投九个节点。现在投票机制中的每一票的平均节点数量大概在10个左右。
所以平均还有20个节点可以以后慢慢投票,那也就意味着新进的节点以后会有机会被选上,不然大家就很固化前面21个节点或者前面几十个节点的排名,因为一个token只有一票。这个机制跟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有一点相似,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比这个更复杂。它规定每人有若干票,然后每一轮淘汰掉最后一名,然后再把淘汰掉的票数分给前面的几个候选人。在澳大利亚的选举中被证实,少数党派或小党派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选票继而当选的,所以这个方法其实要比每人一票的投票机制要好得多。
接着谈到的就是我们怎么避免贿选的问题,宪法里面有规定,第一,所有的投票需要持有人本人自己投票或者授权投票。所以只要完成“持有人授权”这个可信的动作之后,交易所来投票也是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的。但是在初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火币有一套系统可以追溯到持有人的投票记录,但是在初期很多交易所没有这样一套系统,导致了持有人的投票misrepresent,中文的意思就是持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投了票。所以在宪法里面我们也明确说过,这种行为是要受到处罚的。
其实代表投票分两种,proxy voting(代理投票)和delegate voting(委托投票),proxyvoting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持有人,我让交易所来按照我的想法进行投票;delegate voting的意思是我授权交易所代表我做任何的投票动作。EOS支持这两种投票方法。
EOS治理的最大难点在代币持有人
火星财经:
持有人在授权交易所去帮他做决定的时候,中间会不会产生一些欺瞒和欺诈的行为?
茅毅锋:
肯定会产生,但是如果我们按区块链的精神来说,持有人都把EOS存给这个交易所了,那么他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其实提到中心化的交易所,大家对它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信任问题。但是最后都是由用户自己做选择的,没有人逼着他们一定要把EOS存在某个交易所中。
最近有很多交易所诱导用户往他们的交易所里面存EOS,然后就会给用户们奖励。其实这也是贿选的一种。在现有的EOS宪法里面,我们也专门定义了禁止贿选的事项。因为一旦有发生贿选,或者利益交换,就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去中心化。因为如果大家都是一致行动人或者利益一致的话,那最后选出的这21个超级节点的利益其实也都是一致的。那样就会很可怕,万一他们联合起来去做一些坏事的话,就跟我们现实世界中这些中心化的机构没有什么区别了。
火星财经:
您认为EOS超级节点除了获得验证和投票的权利,包括每年EOStoken1%的增发,超级节点的价值还体现在哪里?
茅毅锋:
按照最初的系统设定而言,超级节点就是系统的服务商,他们没有任何权利,或者说他们只有很少的权利。但现在运行下来之后,这些超级节点发生了跟现实世界里中心化的机构一样的问题,就是一开始大家没有多少权利,但一旦把现有的活干完了,他们就会去寻找权力。
这也是EOS现阶段比较大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引起的根源有很多,其中有人说EOS超级节点每年获得的EOS token 1%增发的收益还是太高,假如每年5000万美金的收益分给大概50个到70个超级节点和备选节点,这个数字还是太高,导致了整个治理的缺失和4%的通胀。
治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是1%增发的收益是不是太高,要不要取消?第二就是这4%的通胀本来是用于分发给干活的人的,现在干活的人没有分到钱就不干活了,那系统的发展也就受到局限了。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坏的循环,所有的活都由超级节点来干,超级节点的权力比原先系统预设的更大。
火星财经:
你能从代币持有人,超级节点和仲裁方三个方面说一下EOS目前有哪些治理困境吗?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茅毅锋:
最大的问题就是代币持有人对整个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简单来说,现在的代币持有人跟EOS整个系统设计的初衷是有一定的不同的,比如说他们未必理解整个系统的治理框架,为什么要做这些治理?为什么做了治理以后,貌似中心化的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更去中心化的系统。大多数持有人没有理解到系统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超级节点在一开始就钻到了空子,可以获得系统上更大的权力。
仲裁机构一开始没有准备好如何处理纠纷,也导致了最早的超级节点尝试到了他们可以控制一定的权力。导致了仲裁机构权力越来越小,而超级节点权力越来越大,仲裁机构后来管不了超级节点。
火星财经: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竞选超级节点呢?超级节点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
茅毅锋:
超级节点从最早系统设置的服务运营商的角色,慢慢地变成系统的守护者或者管理人的角色。这个角色的转变其实是跟最早的设计是不同的。现在对超级节点而言,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一年大家可以分5000万美金左右的收入。他们在EOS生态系统里面得到部分额外利益。比如他们可以对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可以在整个区块链社区里面得到一定的技术认可,或者说参与认可。我觉得超级节点目前最主要的职能还是恢复,或者说更进一步地去改善EOS现有的治理框架跟整个系统的运行。
GUSD本质上没有解决中心化货币的问题
火星财经:
您之前公开发言说过,跟USDT这个相比,比特币是更有能力成为未来的储备货币,您为什么这么认为?您认为这种受监管的稳定币能否成为储备货币?
茅毅锋:
第一我想说就是USDT本身有自己的问题,它背后到底有多少美金存款,这是衡量稳定币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它都没有办法自证,所以说它本身就是有问题的。GUSD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解决中心化货币的一些问题,还是可以任何时间每隔48小时来更新智能合约,把它改成一个另外东西。
也有那个代码表明它可以没收任何人的GUSD,或者新的类USDT的产品。我觉得以美金作为稳定币的一个基石,这显然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没有像现有的媒体说的这么夸张,说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战略意图。其实这个GUSD是由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部来监管的,也就相当于纽约州的银行监管或者金融机构监管,也就是类银行监管的最高机构了,只是一个州的监管机构批准的一个类美元的产品,这样一个产品基本上没有改变美元这个中心化货币的一些问题。
GUSD肯定要比USDT更可信,GUSD背后真地会有美元储备。但是GUSD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也不会像USDT这么方便。目前我们正在联系Gemini了解更多的细节。
我认为GUSD肯定不会像USDT一样,持有人可以随便转账交易和匿名使用。我的理解是如果交易超过1万美金以上,用户就需要在某个地方进行登记,不然无法转账和交易。和现存的法币体系一模一样,不可能超越比特币。
所以我认为最有可能的稳定币应该在数字资产领域去寻找。比特币的coincap,我不太喜欢叫它市值,用coin的流通量乘以它换算成美金的价值占据了整个数字资产领域65%的价值。比特币形成的数字资产的共识,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基准。比特币自己不一定变成一个稳定币,而是说从比特币上生长出来的,或者发展出来的新的币种可能成为稳定币,符合简单易用,去中心化和货币的流通手段,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职能。
目前比特币跟美元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储备货币,已现呈现半挂钩的状态。人们可以用比特币来定义一个价值,比特币已经做到了价值存储的货币职能。所以可以锚定比特币,然后改进比特币速度慢的缺点来生成一个新的稳定币。这会是一条就是比较方便或者比较容易的道路。
锚定法币其实最容易,不用做任何多余的工作,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锚定一个实物资产,比如锚定黄金,铜,石油,煤炭,天然气,或者其他能源。一旦有了这样一个桥梁,其实比特币也是一个桥梁,比特币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的桥梁。锚定实物资产更为复杂一些。锚定比特币对数字资产领域相对来说就更加容易,因为锚定美元就会碰到美元法币的各种各样问题,比如USDT没有办法拿出银行的存款单,GUSD还是必须根据美元的一些法规来操作。
但是锚定比特币的话,比如通过锚定几分之几的比特币来创建一个稳定币,这还是比较容易的,或者像比特币现金分叉一样,拥有货币的一些基本职能,然后这些货币的特性可以慢慢地发展出来。这是锚定比特币,法币和实物资产之外的第四条道路,但这条道路会走得很辛苦,因为需要很长时间去实现,需要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
火星财经:
万向区块链的肖风博士在2018年区块链全球峰会上曾表示,“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稳定币,在未来一年有望产生”。您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茅毅锋:
我觉得阻碍数字货币发展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肖博士讲的,目前我们只解决了价值存储问题。比特币是一个新的资产,但资产不是货币,货币是资产,但资产不是货币。一定要有一个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稳定币,一定要有就是这个应用场景。但我有一点跟肖博士想得不太一样,在货币历史上,最早用贝壳作为货币进行交换,我们相信它有价值尺度,但这个尺度是波动的。比如今天一个贝壳可以换一只鸡,明天可能换两只鸡。但是在慢慢的使用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会让它的价值趋于稳定。我们觉得稳定币并不一定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或者是有资产作为支持的。
随着速度问题和支付场景这些问题的解决,某一种虚拟货币慢慢地稳定下来,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达成一个共识,它的价格或者价值被定义在某一个水平上,比如10万美金,那么它的波动可能会慢慢变小。因为它的使用场景和支付场景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币价也会渐渐稳定。所以我和肖博士认知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有些人觉得稳定币是被凭空设计出来的,我反而觉得稳定币是通过共识或者现实使用中被选出来,根据现实场景的需求应运而生。
数字资产交易所上市的最大阻碍
火星财经:
最近火币收购了一家在日本有牌照的交易所,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了日本的牌照,前段时间又收购了香港的同程控股,很多人说火币的做法是为了“借壳上市”。您认为数字货币交易所该如何合规上市,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中美两国对交易所上市的规定有何区别呢?
茅毅锋:
在做高圆研究之前,我们做的是美国股票市场,包括中国的股票市场,就全球的股票市场而言,我们对监管法规有一定了解。在香港,目前合规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基本上也是不太存在的。日本有明确的合规交易所,就是火币收购的BitTrade。只要是合规的交易所,理论上说就可以上市。这其中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交税的问题。对现在的数字资产交易所而言,它的收入都是用数字货币或者数字资产来收的,这些收益该如何用法币计算,而且交易所的税收还要满足各个地方法律法规的监管。中国的这些交易所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他们的用户量太大了,范围也很广,那么这些用户是不是应该按照各地的税收情况交税,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不止交易所要交税,对于交易所的用户交不交税的问题,在很多国家也是有不同的规定的。
Coinbase有可能很快就会上市,或者说它可能最早上市,因为它主要的用户还是在美国,交易所按照美国的税法交齐了税务,用户的税也配合美国的税法交纳,那Coinbase自然就可以上市。如果火币收购的BitTrade是FSA(金融服务管理局)批准的合规交易所,那么火币在日本的交易所也可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