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新派V
当别人都轻而易举地取得共识时,你不可以不思考 - 或许真相被大家都忽视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新派V

上证50的体检报告

知新派V  · 公众号  ·  · 2018-01-19 21: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元旦之后,连涨三周,上证50距离15年的高点只剩不到10%的距离。对于拿着上证50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讨论牛市是否来临的时候了,已经是牛市已经来了,还能持续多久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从上证50指数的走势来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几乎没有回撤,只要回调买入分批建仓的简单策略即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每一次的回撤调整均是极好的买入机会。从16年至今,50指数已经上涨超过50%。



最近几天,很多人开始在喊买入50 ,要赌“国yun”。纷纷强调这是最简单的挣钱方式。


这个观点,在去年说是牛逼,今年,可不一定。


如果你想要买入50,那你很有必要好好看一下我们这篇“上证50的体检报告”,至少了解清楚,你买入的,都是什么。


基本情况


上证 50 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4年1月2日创建,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一直作为大盘股的代表而存在。


根据官方的定义: 上证50指数由沪市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一批龙头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是当之无愧的沪市“超级大蓝筹指数”。


挑选规则: 从沪市各行业按照市值、流动性等指标加权排序,选出180只股票,也就是上证180。在上证180成分股这个样本中,按照最近一年 总市值、成交额 进行排名,选取前50只股票,组成上证50指数。


50只成分股的霸主地位,从营收、利润、分红规模也可见一斑。



截至今日收盘,上证50成分股占上证全体市值48%,而从盈利、收入、分红规模角度来看,上证50占据比例更高,分别占48%,63%,62%。所以上证50的影响力, 绝不仅在市值体量,更在于行业地位、经营能力。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下,都是什么企业在50里面。


十二家银行+八家券商+四家保险,从数量上看,金融巨头构成了50的半壁江山。基建+地产有八家,资源类的有色+石油共五家,其余各一家分布在白酒,汽车等行业。



从数量上看只是比较表面的,接下来看下市值和权重的分布,画个图更明显些。

大家看明白了吗?


上证50≈金三胖


金三胖市值占比为60%,权重占比高达63%。 中石油和中石化虽然市值占比为13%,但是权重占比仅为2%。其余可以基本忽略不计。


接下来根据行业的顺序给你们具体说一说其中的50个公司。


从行业上来说,50成分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费。

大金融:


大金融部分涵盖的公司最多,基本就是金三胖( 银行,券商,保险 ),基本涵盖了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



十二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

市值加起来达到七万五千亿,占据50权重的32.6%。

五大国有银行,唯有建行因流通股本太少而被上证50拒之门外,估计很快就会出现在成分股中。除了大银行外,还混进来了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这样的城商行。

八家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证券,中国银河,浙商证券。

中国证券总资产排行榜,前九名中除了申万宏源和广发证券其余的都在这里了,浙商证券是八大券商中资产规模较小的,也是唯一一家不在券商总资产前十排行榜中的券商。

四家保险,分别是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四家保险公司是我国保险行业的四大天王,中国人寿是国内做大的商业保险集团,同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更是上证50的第一大权重股,权重超过15%;中国太保是全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仅次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新华保险连续两届蝉联世界五百强。


大基建:


大基建部分包括了15家公司,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能源化工,包括了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



五家基建,分别是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交建。

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名字体量很相近这导致很多人傻傻分不清,其实类比联通和移动就好了,都是通行高铁路建设的。剩下三家就很明显了,分别是地产建设,电力工程,和交通工程方面的大哥。

三家地产,分别是保利地产,华夏幸福,绿地控股。

保利地产和绿地控股今年的房地产销售额都打了3000亿以上,与万科,恒大,碧桂园,融创同属国内房地产第一梯队。华夏幸福曾在雄安拥有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目前项目停工了,正等待国家的统一规划。

两家石油和一家电力,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核电,中国神华。

两桶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都懂的,重点提名中国石油自从上市亢奋那一下以后,萎靡了近10年。中国核电建造了第一座依靠自己力量研究、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核电站,曾被国家领导人邹家华题词为“国之光荣”;吴邦国题词为“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中国神华是国内最大的煤企,去年宣布与国电电力合并,继续“中国神车”后,创造出“中华神电”

三家有色和一家钢铁,分别是北方稀土,山东黄金,洛阳钼业,宝钢股份。

山东黄金有4家矿山位居“中国10大黄金矿山”之列,3家矿山位居“中国黄金经济效益十佳矿山”之列,是国内比较领先的金矿企业,股票一度跃居沪深两市第一价位。洛阳钼业16年相继完成两份天量收购,目前是全球股,钴,钼等小金属的巨头之一。宝钢股份的控股股东在完成宝武钢合并后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北方稀土是国内重要的稀土供应商,目前稀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资源。

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业务涵盖MDI、TDI、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产业集群,丙烯酸及酯、环氧丙烷等石化产业集群,水性PUD、PA乳液、TPU、ADI系列等功能化学品及材料产业集群。所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生活家居、运动休闲、汽车交通、建筑工业和电子电器等。

大消费:


大消费部分包括以交通,医药为代表的基本消费和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消费。



医药界的唯一代表,康美药业。康美药业是中成药行业的一哥,业务从药材种植一直到中成药销售覆盖了整条产业链,康美药业制作的中药材指数是相当于上证指数,代表着中成药行业的景气度。

上汽集团,南方航空,中国中车,中国重工,大秦铁路,五家公司基本构成了现在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随便说一家都很有影响力,这点大家在生活中体会应该是最深的。可能大秦铁路大家不是太了解,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601006)是由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以煤炭、焦炭、钢铁、矿石和旅客运输为主的区域性、多元化的铁路运输企业。

剩下的三家,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国联通就更不用说了,国酒茅台,周杰伦代言的伊利,三大运营商之一的联通,都是距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你可以看出,50里面除了少数几个没那么知名的民企,几乎全是大国企,大品牌。虽不能说完全代表国家,但也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金融领域。 买50=买“国yun”,基本上还是靠谱的。


延伸阅读:50之外的巨无霸公司

50的成分公司虽然涵盖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方面。而能够入选上证50成分的公司,不说百里挑一,那也是一等一的大公司。但并不等于50就是中国最大的50家公司。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中国那些没有入选50的盘然大物。

BAT三巨头 都没有在国内上市,目前腾讯和阿里的市值都在3万亿以上,虽然百度已经没落但是市值也基本达到了5千亿的水平。

华为,娃哈哈,老干妈 一直是民间的隐形巨头,华为16年营收5216亿,全球移动设备市场领域第三,娃哈哈估值1120亿,老干妈估值800亿。

顺丰,复星,小米,顺丰 16年借壳上市目前市值2201亿,复星系在前段时间与海航和万达据说被国家盘底了,而在很多公司对此次事件的描述中都少不了万亿这个词,由此也可见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小米传闻准备香港上市最新估值2000亿。

汇金,中国烟草 ,汇金就不用说了,从15年救市开始到目前为止,持有了A股大多数公司的股票,其规模之庞大很难想像。虽然说吸烟有害健康,但仍阻挡不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家,据14年的央企利润排名统计中,中国烟草以1649亿的净利润位列榜首,没错说的就是净利润不是营收。


上证50的历史


说50的历史,其实更应该说是大盘股的历史。50跟大盘股,在大家的认知中,也基本是画等号的。


A股近两年,大盘上涨,总市值增加,但是小票跌跌不休。高送转,炒壳等很多玩法被颠覆了 过往的游戏规则 ,看起来已经完全变了


现在 人人在喊价值投资,认为大盘股的上涨,蓝筹的上涨是未来的趋势。但放到更远的历史看, 这一次大盘股的爆发,也不过是一次正常的风格切换。


从2013到2015 三年时间 炒股的谁不知道上证50是大烂臭 只有中小创才是香馍馍 近两年 在慢刀割肉的熊市里 白马异军突起 还在炒股的 还有几个没对小票死心


回看过去十几年的市场,也不过是一个轮回。


先回顾大盘股曾经独自风光的岁月,大概是二十年前开始,就很多了:


第一波行情:94年8月 ,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上证上涨接近两倍,大盘股更是上证3-4倍, 走势远远强于大市平均水平,久被压抑的国企大盘股的价值第一次被市场认识, 大盘股革命 之说由此发端。


第二波行情:95年7月 ,仅仅一年之后,大盘股又起飞了, 上海石化从6月30日的1.98元涨至9月22日最高3.42元,马钢从1.78元涨至10 月27日最高2.78元,华药从2.54元涨至10月底最高4.25元,均有一倍以上的涨幅,而此间沪市大盘仅有20%多的涨幅。


第三波行情: 96年初, 上面说到的三个大盘股代表继续飙涨,其涨幅均大幅超过两市大盘的涨幅。


第四波行情:97年7月, 香港回归的那段时间,主要是一些国企重组股带来的大盘股上涨,又是一波接近翻倍的行情。


第五波行情:2000年整年, 汽车,纺织,化工等许多板块的大盘股也开始走高。2000年十大牛股中,几乎都是大盘股。

…………


再列下去就太多了,你应该知道大盘股不是总受冷落的。


接下来讲讲最近几年的风格切换。


2012年底涨银行股

2013年涨中小创

2014年底涨银行、券商

2015年涨中小创

2016年底涨基建、二线蓝筹

2017年保险,消费

2018???


看到了吗?每年都不一样。


单纯把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和上证指数拎出来,上证50也不是一直最优的那个。



在 2012 年底至2013 年头及2014 年底及今年初的大盘上涨行情中,作为代表优质大盘企业的上证50 指数,其在涨幅中处于领跑的地位,明显优于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15年,稍稍落后与沪深300和上证指数。17年大幅度领先与上证指数,是今年分化行情的最好体现。


所以单纯从风格切换,全民价投的角度来说,上证50还要继续涨,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为上证50把脉


涨了这么多,也说了这么多历史,最好总要给出处方。涨还是不涨?买不买。


先梳理下16年以来的几波上涨:



第一波上涨: 2016年初遭遇股灾3.0,制造三轮股灾后铁底2638点。2016年2月20日,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上任。2016年3月开始,IPO由于稳定上证指数的动机,上证50开始逐渐拉开和中小创之间的差距。2016年3月4日,上证50放出巨量,上涨3.36%,同日中小板指下跌2.24%,创业板指下跌4.98%。从股灾3.0之后,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开始与中小创渐行渐远,开始在2050点以上调整。


第二波上涨: 2016年8月15日,上证50再放巨量,银证保“金三胖”、地产等权重板块纷纷发力。此后上证50虽有所下跌,但在险资举牌的行情中,仍然自低点上涨12%,并于2016年11月底带领大盘突破3300点,成为今后一年市场重要的心理点位。


第三波上涨: 2016年底,保险企业受到监管约束,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三会一行达成共识,险资举牌行情结束。又逢美联储加息和天量解禁等消息面资金面的影响,上证指数调整至次年1月,此次调整中小创跌幅再次远远超过大盘股。


第四波上涨: 2017年5月开始,上证50开始单边上涨,期间未跌破60日线,至今涨幅约30%,主要以银行保险上涨为主。


现在的50 ,已经完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新年第一波上涨,由地产带了起来,我们在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曾经发过文章 《强周期崛起,地产股的业绩即将爆发》 上周日也发表了 《买房不如买房产股》


还能不能涨?看两个指标应该可以有所参考。一看估值,二看情绪。


先看估值:


加权PE,比历史 52% 的时间高;

加权PB,比历史 32% 的时间高;

股息率,现在 2.27% ,还不到历史均值;


PE BAND:


PB BAND:


股息率:


很明显,50在股灾后,在16年是处于折价的。现在,慢慢爬上了中位数。按泡沫路径来说,还远未到尽头。



再看情绪,最简单的指标,就是成交额。



看上图的成交额对比,上涨50的成交额比起上一轮高点,还差的太多。


最后总结几句:


今年的行情很牛逼,很特别,但也只是正常的风格切换。


50到顶了吗?从估值和成交额上看,还有空间。


从这两年官方的态度来说,防范风险是第一位的,理论上不会有牛市,资金面也一直有加息的压力。 不过,现在看起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上周一的文章 《牛二来了》 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如果看完有收获,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呀!


-END-



关注 知新派 预见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读懂财经 助你拥抱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