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20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21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蛇钞二次预约号段公布!重点关注这些号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北邮研究生搞不定北京初中生科创比赛?细思极恐……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4-24 12:00

正文

文 | 米粒妈
图文转自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最近北邮女教授郑凤火了,火得让人窝火

211名校的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被15名学生联合举报了。

举报人是 郑凤 2022级、2023级的硕士研究生。 举报信长达23页,罗列了这位导师诸多“师风师德”问题,比如情绪暴力、侮辱学生、克扣待遇、不合理加班、缺少学术指导等等。

北邮反应倒是很迅速,第一时间通报处理结果——

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为讲师十级,后续还会依照程序进行党纪处分。


看了一些评论,真的有点无语。


竟然还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太脆”了

那咱们就看看这位导师是怎么在学术上“指导”研究生的。

“长期早上7点召集多名同学去食堂购买包子、鸡蛋, 一人限购4个包子,两个食堂可以购买8个包子,每次一般为32个包子,20个鸡蛋。”


这明摆着就是这位副教授全家老小一周的早餐嘛。看到了吧,限购都拦不住她这样的“利己主义者”。

另外,给这位导师当研究生,还要兼职 做她女儿的家庭教师、体育陪练、生活保姆。


教授的女儿体育中考,学生必须查询考试要求和规定,然后陪公主 跑步、打乒乓球,安装仰卧起坐设备。

日常给教授女儿打印各种学习资料,包括图片转word。

辅导作业、接送上下学已是家常便饭。

但有两件事,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最引起众怒的。

一件是导师让学生帮助她女儿考试作弊,而且是重要考试。


看微信聊天时间,2022年12月正是大家全都阳了的那段时间,这位郑教授前一晚在群里@两位同学,让他们第二天早上7:30注意接收试卷。

第二天一早,又在群里强调,“这次考试非常重要”,然后叮嘱他们, 说海淀区统考,网上没准儿会在开考后一小时传出答案,但是“答案可信度不高,仅供参考。”

意思就是你们不能直接去扒网上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做,而且还找了多个同学一起做题、对答案,确保万无一失。

另外一件事,就是导师为了女儿升学,派出两位研究生给女儿做科创比赛项目。 从调研方向、制作材料到撰写报告,她女儿不参与任何过程,最后项目失败,她还要求学生道歉,指责这两位研究生“连初中的事情都做不好”。


看了这段,真的窒息,同情“开智”同学

看群聊里,这位郑教授还不断叮嘱学生们“认真落实科创项目,动动脑筋,要新意,一定要新,而且要实用,工作量还要大,要把提交的材料渲染好。”

米粒妈真想对这位自以为是的教授说一句:你行你上啊, 你亲自下场也未必能拿到奖好么!

很多人好奇,不是初中生参加的比赛吗?怎么北邮研究生都搞不定?

今天米粒妈就好好给你们扒一扒, 北京科创比赛中的卷王——金鹏科技论坛。

大家可以看下,能在金鹏中拿奖的,都是些什么神仙项目

小学组


初中组


高中组


(可上下拖动看更多获奖项目)


是不是字都认识,但放到一起却读不懂?

所以我说两个 北邮硕士研究生搞不定这个科创竞赛可太正常了,输了不冤。

别说硕士了,连博士生也未必搞得定。两位研究生并不是 “初中的事情都做不好”,而是这个难度远远超出了硕士生的能力范畴。

金鹏科技论坛并不是白名单赛事,但在帝都,鸡娃家长却尤为看重。

(人大附中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

大家都知道,一些白名单赛事,你只要跟着靠谱的大机构去学习、备赛,通过率还是挺高的,因为人家常年在这个圈子里,比赛规则、要点、注意事项,什么样更容易拿奖,老师每天都在研究,比赛前还有赛前指导。

但金鹏不一样,主题内容不聚焦,你要自己大开脑洞去选项目课题,参赛难度非常之高。


更可怕的是,你对对手一无所知。

郑教授派两个硕士研究生出战金鹏科技论坛,难道她以为其他竞争者,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自己单枪匹马做课题,学校老师指点一二,就去参赛了?

其实大家看获奖项目就能懂,不必我多说什么。

只能说, 女儿长这么大,这位教授大概率只是动动嘴皮子,让学生替她鸡娃 ,她自己对海淀鸡娃圈,一无所知。

这几天,谈起这件事,有娃的同事在一起忍不住感慨。

看吧,鸡娃有多难 一个“研究生团队”都搞得头大(当然人家也没这个义务)。

而大部分家庭,都是妈妈一个人, 统筹、规划、选课、辅导作业、预习复习,寒暑假旅游,研究生学政 策,日常打印、复印,做小报,学校活动当志愿者,练钢琴当陪练,体育中考当陪跑,参加竞赛找辅导老师,每天上下学接送、做饭、洗校服,家长群接龙……

郑教授以为自己手握点“权利”,就能呼风唤雨,让别人替自己减轻带娃负担?

当妈不是项目管理,当妈可比项目管理难多了。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职责是专业的学术指导,日常帮着导师取个快递、买个票,或者偶尔帮忙办点私事,没有学生会指责她有“师德”问题。

但带孩子,这并不是学生的“职责范围”,不能动不动拿“延毕”来威胁。

对于女儿来说,她更不是个靠谱的妈妈。

我身边有亲自辅导奥数的清华爸爸,也有每天早起跟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的北大妈妈,有带孩子做实验的、有陪娃逛博物馆的……

父母工作忙,也会给孩子挑选靠谱的机构、课程、老师去学习。

鸡娃,不是把孩子送到一所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