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厕所分布以及如何根据区域(户外
和楼内)的特点进行公共厕所规划和布点。本章主要探讨
如何设计厕所结构与内部空间才能更便利和人性化,具体
涉及厕所的入厕口设计、空间分布、男女厕位数量、厕位
大小和残疾人卫生间及第三卫生间设计。
公共厕所设计者们习惯用门来保护如厕者的隐私,但如厕者却不习惯开门、关门,厕所门在保护隐私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人流量大的厕所由于进出频繁,根本无法使用门保护隐私。
在我国,目前公共厕所一般习惯用门来进行视线遮挡和隐私保护,但对于公共厕所来说,门并非隐私保护的最佳选择。公共厕所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厕所门若常闭,则使用不便;如若敞开,则失去隐私保护之效,而且如厕者基本上不愿用手开门和关门。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国大部分公共厕所的门都是常年敞开或半敞开的。由于入口设计不合理,许多公共厕所内部情形常在外面就可一览无余,毫无隐私可言(如图 1、图 2 所示)。
▲ 图1 设计师们常用的大楼内部公共厕所模式,内部情形都在路人的视线内
用迷道来代替门,既可以免去人们开门、关门的烦恼,又可以很好地保护厕所内的隐私,可以说是公共厕所隐私保护的最佳选择。设计好迷道入口是公共厕所人性化的直接体现,方便如厕者进出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个人隐私,且在大型传染病暴发期间还有可能降低如厕者相互传播的概率(如图 3、图 4-1、图 4-2、图 5 所示)。
▲ 图 4-1 这是某医院门诊厕所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改造前入口无遮挡,厕内情况一览无余,隐私性差
▲ 图4-2 改造后,采用了迷道设计,入口有遮挡,隐私性好
▲ 图5 某医院门诊大楼的厕所,改造前私密性差,路人可看到厕所内观,改造后入口 采 用 迷 道 设计,隐私性较好
在这方面,我国大型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部分商场的公共厕所做得比较好,但也有许多地方的公共厕所却考虑得不够周到。一般而言,迷道宽度应根据公共厕所类型(室内、室外)和服务人数来设计,如果是景点、会议中心、学校等地点的公共厕所,还需要考虑高峰时段的使用人流量。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方便人群进出,不拥挤,因此迷道必须有足够的宽度。但乡镇(村)公共厕所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卫生条件与城市相较要差很多,从防蚊防蝇角度考虑,肯定门比迷道更好;从安全角度考虑,则各有利弊。关上门,虽然可以较好地保障如厕者的人身安全,但却很容易被有不良企图之人利用其堵在偏僻的公共厕所内,因此到底是用迷道还是门,值得商榷。
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学校、医院和大型商场等人流量大且集中的公共厕所,建议入口采用迷道结构。
会议中心、剧院等厕所建议采取迷道加门的设计,平时关闭,会议期间把门敞开。
人流量不大的公共厕所则视实际情况而定,也可用门遮挡视线。
来源:摘自《厕所革命的实践》,以上内容已经过作者审核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