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日报  ·  断货!全线售罄 ·  昨天  
福州日报  ·  断货!全线售罄 ·  昨天  
970水果糖  ·  《哪吒2》,紧急发声!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哪吒2》,全球第一! ·  3 天前  
姑苏晚报  ·  《哪吒2》,全球第一! ·  3 天前  
猎聘  ·  在《哪吒2》里,我看见了自己 ·  4 天前  
猎聘  ·  在《哪吒2》里,我看见了自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一个电影的创意实际上不是那么重要?—— 好莱坞编剧大师的电影观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21 21:48

正文

点击↑蓝字即可订阅

源 | 传媒内参 文 | 理查德·沃尔特

编剧应该承担使观众走进电影院的责任。

—— 理查德·沃尔特


优秀的电影剧作,都是个人化的故事。不管写什么题材、内容的东西,不断重复的都是个人的故事 。例如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其实是一个个人化的故事。卢卡斯从小父子感情淡漠,他在电影里写了一个父子斗争的故事。


另外,想做一个成功的编剧,必须强化自己女性化的一面,让别人看到你的弱点;而作为一个女编剧,就更要比男编剧更强化你女性化的一面。



融合原则(integration)


一个剧本中只有两种信息,就是画面和声音。

一方面的信息来自于银幕上看到的,就是人物的动作或者情节的展现;

另外一方面就是声音,包括对话、音乐、声效等。


人物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句话,都应该融合到电影发展中,每个情节、每句话必须有戏剧目的。这个目的一是用来推动故事发展,另一个是帮助观众更多地理解人物。


假如一个情节或者一句台词没有起到这两个作用,那就应该从剧本中拿掉。假如你想在剧本中加入音乐,那么这段音 乐必须结合在剧情中,不应该只是为了增加一点愉悦的声音。


三项任务“金钱”“ 冲突” “拒绝真实”



“金钱”


编剧应该以挣更多钱为中心任务,所以编剧应该用作品打动更多的人。


真正的电影艺术工作者应该有责任去承担电影获利的义务,应该承担使观众走进电影院的责任。


“冲突”


在西方,有“s/v”的提法,s代表性,v代表暴力,这两点是电影教育最害怕的两个题材。


然而,性和暴力不意味着是两军挥舞着大刀在互相砍杀,s和v实际上是指冲突、挣扎、争斗。


在现实中,生活追求和谐、平等。


而在艺术中,需要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冲突,各种各样的斗争。


剧本中每一场戏必须有冲突,必须有矛盾的双方。电影如果充满性和暴力就会挣钱——这个说法其实是个骗局,单纯有暴力的电影往往很失败。其实最挣钱的电影,往往是家庭伦理片和喜剧片, 如《玩具总动员》、《美人鱼》等。




“拒绝真实”


电影不是真的,往往要撒谎。绝对不能让剧本像平常的生活,要的是怎么样让这个电影更好。“艺术(art)”这个词汇在英文中本就是“编造(artificial)”的词头,是编造、制造的意思。


电影是由编剧写出来、演员说着已经写好的台词,然后用机械设备把胶片放出来的一个东西,完全是假的。


但是电影有一部分是绝对真实的,也是作为一个编剧最关心的东西——观众体会到的真情实感。


三大技巧场景、时间、基调


转换场景 :不管电影在什么地方都必须有矛盾和冲突,可以利用地点的转换制造冲突。


时间锁 :把时间锁住,指的是在电影里面设置一个时间终结线。


《桂河大桥》中,修桥的日本指挥官必须在一定时间修好大桥,这里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锁。


它把所有的剧作情节都锁在里面,使这个剧增加了紧张度,增加了压力,把矛盾冲突激化。




《007》系列的电影里面就是如此,总有一个像定时炸弹的东西在里面,这个定时炸弹某一个时刻就会爆炸,找定时炸弹就是一个悬念,他们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


基调 :是一种风格,不用着急决定电影的基调。


在好的电影中,往往有不同的速度、风格、基调混在一起,《奇爱博士》就是战争片和喜剧甚至闹剧的结合体。


在开始写剧本以前,不要给自己定好一个基调,去把这个故事写好,在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基调,留下使自己感到惊喜的空间。


人物塑造三法则


清晰主角、脱俗形象、观众同情


第一个法则,有一个清晰的主角。


现代的戏剧和电影,主角的名字常常是作品的名字,电影如《俄狄浦斯》、《美狄亚》,戏剧如《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他们就是主角。




故事中有太多的角色,这个故事就容易离开中心。


在《美国风情画》中也有很多的朋友,四、五个或者六个主要的朋友,但是在这个电影结束以前,观众很清楚谁是主要的角色。


第二法则,绝对不能有墨守成规的、俗套的人物形象。要摆脱思维中固有的人物形象,摒弃先入为主的想法。


第三法则,也是最重要的,每一个角色都应该得到观众的同情。


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要得到观众同情,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要得到观众的同情,即使他不一定是好人。

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使我们渐渐联系的东西,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和我们不一样的,或者和我们一样的东西。


在《教父》系列中,第二代教父迈克"考利昂是一个谋杀犯,他已经和他的妻子、孩子疏远了,我们如何对他表示同情呢?


从电影中可以看到,这个迈克从来没想过当教父,本来是大哥准备成为教父来管理这个家族的,但是大哥被谋杀了,无奈之下迈克成为了教父,是命运把他推到这个境遇。


看到这里我们不仅不会跟他有离间感,反而拉近了,为他感到惋惜、抱歉和同情,因为他对命运没有任何的控制力,只能向命运低头。



两个忌讳


忌主题先行

忌对话重复和直白


写一部电影主要是写对话。电影中的对话和生活中的实际对话应该是有区别的。促进能情节发展的对话,才是电影的对话。


一定不要给观众传递他们已知的信息。另外需要注意,不要有太多直白、毫无悬念的对话,要有一定的潜台词。


在学术界,大家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主题(theme),而创意(idea)的意义也总是被人们夸大、过度看重。通常情况下,一个编剧有一个自以为是的主题,他总想把这个主题告诉别人,教育别人。


比如说有的编剧想教导观众要注意环境,这是他的一个主题。于是就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编一个剧本。他想告诉观众,节省用水、节省能源非常重要,这是非常高贵的目的,也是可以实行的计划,但作为一


个故事它往往会失败,因为这肯定是一个乏味的电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