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两年,辞职跨考cs,初试417分。
力图记录一年来的真实感受,也希望对其他零基础准备跨考的朋友有所帮助。
3月初决定考研,开始看汤家凤的基础课程,跟他的节奏记笔记,每一章结束后做1800的基础部分。大多数题目我都不会,就看答案争取理解,实在看不懂的背下来,但最后每个题一定要自己写一遍。
5月中确定cs方向,
买了王道全科,从数据结构开始,看视频、做笔记、做选择题部分、订正标记(顺带再过一遍知识点)
。与数学的学习方式类似,都是为了打好基础。
7月初确定考nju,再购相关教材,为寻求更好的学习氛围去了考研寄宿学校,状态拉满(其实也没有,全程追完了s10总决赛)。此时我的复习进度是数学高数线代一轮结束,专业课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一轮结束,英语单词随缘背。
7到8月,学习时间在12小时左右,周日会摸鱼。英语的时间分配每天大概2小时,其他的时间都给了数学和专业课。并结束了概率、ics和计网,开始数学二轮复习。当时我因为专业课毫无把握,且为了给另两门课容错空间,给自己定数学目标必须考到140+,结果做的第一份真题还不到70。
9月中,njucs改考408,开啃计组,计组兼有数据结构的计算和计网的繁杂,需要耐心。
9月底,开始政治,肖书和徐视频的经典搭配。我一般7点半到教室,看两三个视频后做一份数学卷子,时间卡死在两个半小时内,吃过午饭和朋友讨论订正后再午休。下午和晚上整块的时间分配给专业课和数学强化,但不看视频只做题。专业课过一遍知识点后重新做选择题,并做大题。晚上大概十一点回宿舍背单词。
11月,学习方式不变。在最后冲刺前完成的情况是:政治读了一遍徐的小黄书,做了肖1000题3/4(没时间订正)。英语刷了两遍真题,单词一轮背完,作文没准备。数学多轮复习,每份卷子做完都会上知乎看大佬点评,基本稳定在130+。
专业课两到三轮,除了数据结构的代码题实在不会(毫无编程经验),课后题基本弄懂,真题和王道模拟题基本刷完(选了几份做练习题,其余三小时模考)。
12月,心思浮动,很难静心。时间没有减少,但其实效率下降了。除了肖四,其他都不应该寄希望于最后阶段。
政治:75(客观40左右)
1、买了肖全套,但最后发现根本用不上,连1000题都没刷完,也没有订正的时间。
2、我觉得与主观题类似,客观题也有押题趋势。以肖八肖四为主,刷刷各位老师卷子的选择题,较刷其他科目而言很轻松。
3、徐涛老师挺甜的,像他这样有积极价值观,又不急于向学生输出价值观的老师,真的很好。
4、临近考试,考研公众号都会无偿整理各种繁杂的政治资料,但如何选用,还需要自己斟酌下时间投入与成绩产出的比例。毕竟知乎上“考研政治不过线是怎样一种感受”的回答寥寥。
5、主观题答错位置影响不大,亲测T T
英一:68(客观题39)
1、我看了很多经验帖,考研英语80+的人,好像都是不怎么需要复习英语的。而我刷了两三遍真题,还是轻易被干碎。
2、辅导资料黄皮书加上二三刷用的真题足以。背单词我用的墨墨,补签卡六块一张,直到现在我都不敢停下来。
3、王的作文书,理工科生真背的下来吗?我四五个早上才背了一篇,直接放弃,去看刘的作文课。虽然她里面有很多伪高级句式,但行文思路对我帮助还是非常大。最后发现,英语作文无非从个人或社会着手,一样写一篇,甚至能揉成一个模版,直接套用就行。
数一:143
1、数学拿高分的唯一途径就是少听课多做题。自己主动总结思考,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更深入且高效。如果能有研友互相讨论也很好(虽然我和朋友讨论数学吵起来过QAQ)。
2、我用了汤家凤讲义、1800基础部分、660、880、108、15年真题和市面上几乎所有模拟卷。李林的880和108值得推荐,强化阶段用效果很好。
3、张宇的模拟卷属实鸡肋(舍不得新题,也不值得被它搞心态),建议当练习做。李艳芳的三套卷是21年份最优,里面很多思想遥遥领先其他模拟卷,而且涉及内容几乎没有在21考研试卷中出现,所以对22考研的仍有价值,建议一做。
4、记得某日晚上十二点多,我在和108较劲。直到一个普通的两位数加法,我连着算错了两次,才承认自己该休息了,那是印象里逼近极限的一次。
5、考研人无论多重视数学都不为过,而网上数学课程已经讲解得足够细致了。静下心踏实学习,少欺骗自己,都能取得应有的成绩。
408:131
1、
从零跨考,我使用的资料只有王道七本书(四科+真题+模拟题+思维导图)。在我看来,王道对408考纲研究很到位,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确考点
。科班大佬们会给跨考新人推荐很多专业教材,但我觉得不太好。打个比方,前者是用十分成本掌握90%的内容,而后者需要用二十分成本,翻倍的时间精力去掌握95%的内容,不太值得。这一点是我最真实的感受,科班大佬勿怪。
2、复习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组、计网的顺序挺好。
一轮跟视频,二十多天一门;数据结构较形象,适合入门;计网需记忆的知识点多,声音甜,适合放在最后;还是那个原则,一定要做题
。
3、408的关键在于选择题,如果能控制在5个以内就很好。数据结构是不能错的,操作系统和计组容易出现知识漏洞,而计网会有偏题。
4、408专业课涉及内容确实很多,在后期复习时,王道四科书我一直放在手边。每次碰到不确定的知识点,都会第一时间翻书回顾,而不仅仅是看题目答案,四本书几乎都被我翻烂了。这样做不仅仅是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构建完备的知识框架。框架越完整,填补才越轻松。书上不够详尽的内容,我会上csdn看前辈总结。此外,大后期有一些模糊的零碎知识点(如网络协议与层的关系之类),我把它们抄到笔记本上,随时翻阅。也就记了七八页,但考试中出现了两处,这使我受益不小。
5、至于是否要学一门编程语言,我因为时间紧张,并没有学,所以代码题处于半放弃状态。书上的答案都抄写了一遍,尽力去写总能得几分。
其他建议
考研期间,若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是非常幸运的。我的两位朋友,C和H给予了我许多帮助,陪我渡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他们也分别顺利上岸清深和上交,我对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祝福。
过去一年里,最多的情绪是愧疚。我和老朋友、旧生活一刀两断了,我承认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并非看起来像一个失败者,而确实就是失败者。我会想,如果又失败了怎么办,我还能有更低的低谷吗?我会想,如果成功了,我会去某些人面前炫耀自夸吗?我还会想,为什么我一直是最聪明、最努力的,但也是最疲惫、最狼狈的?后来我慢慢地就想通了,别无缘由,只是世事如此。
十年前高中,陪伴我最久的歌是eason的《葡萄成熟时》,要静候,再静候,就算失守始终要守。只是所得竟不如后辈收成时,这一次,我真的很介意。而去年下半年,我一直在循环《苦瓜》,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
人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无论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总比陷入虚无主义的罗生门中蹉跎要好。
感谢你看到这里,也感谢我写到这里。希望踏实努力,也希望永远年轻,永远热情。
推荐阅读:
直播|408专业课138分大佬来分享高分攻略啦!(无回放)
考研经验|2021年一战跨考同济大学复试被刷、调剂上岸厦门大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