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桔子
关注IT桔子,即时了解国内外IT互联网新公司新产品、投融资事件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财富网  ·  AI算力芯片最新8大核心龙头股,这篇文章帮你 ... ·  16 小时前  
南方财富网  ·  AI算力芯片最新8大核心龙头股,这篇文章帮你 ... ·  16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2月投资策略:关注AI ...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系列报告之AI+医疗 ·  3 天前  
木紫午盘  ·  干!大肉来了!! ·  2 天前  
木紫午盘  ·  干!大肉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桔子

10元的早餐,撑起了“2个亿”的生意

IT桔子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5-02-23 11:59

正文

来源|刘润

封面|公众号AI生成
在长沙最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隔壁,有一家奇怪的茶馆。
茶馆老板做了一连串“错误”的决定:在商圈卖着比早餐摊还便宜的包子,外面排起长队也不准催客人走,让茶馆节奏慢得像老年活动室......
按理说,这样做下去,早就该倒闭了。
但它却做到了火爆出圈,开业四个多月来,几乎每天能卖出3000多杯茶、客流量高达1.5万人。堪比商场。
我一进门,就被震撼到了。新闻没夸张,真是人山人海。
这就是长沙最近特别火爆的,东茅街茶馆。
新闻上有人预估说,东茅街茶馆能营收“2个亿”。
它的创始人,曾操盘过7up潮流美学中心、超级文和友等,都已经成了现象级的网红品牌。而东茅街茶馆,则是他自己的项目。
如果一次、两次成功是运气,能多次做出爆款,一定有他自己的方法论。
我对它太好奇了。2025年1月7日,我和问道中国的企业家们一起,专程去长沙游学和参访。第一天大清早,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这家茶馆。
茶馆主理人简名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一边听,一边不断记笔记。能将传统茶馆打造得如此出色,着实令人赞叹。
部分内容涉及商业机密和数据,做了些脱敏处理。但是许多现象和参访后的思考,我实在忍不住想和屏幕前的你分享: 为什么这家看似一切“做错”的茶馆,能活得那么好?
10点收获,和你分享。

“拽得像二五八万”的便宜

走进茶馆,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墙上有书法,柱子上挂画,门廊上还有大大的牌匾。特别穿越。
茶馆,有好几层。一楼,主要是喝茶的地方。
走进茶馆,一张大黑板挂在墙上,上面手写着菜单。 看价格,还挺让我吃惊的。
在这个一杯纯茶10元起步、偶尔喝杯奶茶吃个面包得50元的年代,他们葱油粑粑2元、花生瓜子5元、红茶绿茶只要8元。还有12元的紫苏酸枣饼、8元的琥珀核桃、3元一个各种口味的包子、2元的烧麦......你看, 花个10元,都能吃顿有茶有点心的早餐了。
仔细看那一溜的8元茶叶,茶叶还基本上是老长沙人爱喝的那种品类。比如湖南红茶、长沙烟熏茶、猴牌茉莉。处处都有用心。
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商圈占了5000平米的地儿,茶馆能给这价格,实在太舒适了。
主理人和我分享说,这个258,有来头。
在长沙麻将里,258可以做将,而做将能胡牌,如果手上很多2、5、8的将牌,那你就很拽了,可以做大胡。
258背后,还有一颗同理心。比如说啊,老婆今天只给你100块零花钱,你又约着三五好友去吃饭,怎么办?随便去一家店,人均轻松过百。但你来东茅街茶馆,把这张毛爷爷豪气干云地拍桌上,吃一天都花不完。特有面。
真有意思。很有人情味。
茶馆不仅卖茶,还卖餐食。
长沙人有喝茶吃饭的习惯,茶饮就有连带销售。所以,来喝茶吃茶点,吃个包子烧麦,或者嗦一碗粉,就成了大部分客人的选择。
但总体来说,客单价依然很低。主理人说,人均27元左右。
啊这,这从商业的角度,还怎么挣钱呢?
答案就藏在一进门的穿越感里。
开店,租金是大头。用文旅+流量的打法,可以极大的降低租金成本,提升坪效。
所以,主理人介绍时总会说,他们做的是文旅项目。
的确。整体装潢格外复古,还售卖文创产品,很多人来打卡。这不是文旅是什么呢?
但我有不同的看法。

复古茶馆,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

作为一名商业咨询顾问,当我在参访不同公司,观察各种业态时,我一定会先给这家公司归类。
因为,不同类别,一定对应着不同收入模式。
虽然一些行业也被叫作“餐饮业”,但本质上是“零售业”。
比如,大部分奶茶店。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少奶茶店还卖面包饼干。餐饮餐饮,这不是有“餐”也有“饮”吗?
我是怎么分的呢? 底层逻辑,是去看有没有“桌子”。
餐饮业的收入模式,本质上,其实就是围绕着“桌子”在经营。
这张桌子一天被用了几次,是翻台率。这桌吃了多少,叫客单价。外面排队的和里面用餐的人数,就是客流量。
坪效=翻台率x客单价x桌子数量/面积平方数
所以你会看到,餐厅的经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努力提升翻台率、客单价和客流量。比如放快节奏音乐让你吃完快走,比如外面6元的可乐卖你18元,又比如搞活动来吸引客流。
但是,你买奶茶的时候,一般去店里买了就走,对吧?排队的同时,你已经在下单了。
它更像是一种“现做现卖”的零售业务。就好比小区旁现做的烤鸭、炒板栗、鸡蛋饼等等,这些店本质上都属于零售业。
所以,卖9.9元咖啡的瑞幸,是“没有桌子”的零售业。卖37元焦糖玛奇朵的星巴克,是“有桌子”的餐饮业。
而东茅街茶馆,看上去是一个“文旅业”项目,但我认为它其实是“餐饮业”。
排队的人很多很多,但只要他们没有进店坐下,就不会产生消费行为。
桌子,就是让你进来坐下吃饭的条件。同时,它也是限制。
人坐满了,消费就暂停了。这桌吃完了,下一桌客人才能进。
所以你看,东茅街茶馆其实是一家餐馆。
既然客单价低,就得努力提升翻台率和客流量了。
怎么做呢?

桌子经济,又是空间和时间的游戏

先说翻台率。
主理人告诉我说,他们的翻台率能做到3点几。这是什么概念?4就很不错了,10就是头部了。
许多餐厅为了提高翻台率,下的功夫在“空间”上。也就是,努力提升“客密度”。
有的是像大排档那样简单让桌子紧凑排布,有的则是装修的时候降低层高。
但这些,也同时降低了顾客体验。你这桌说着闺房秘事,要时刻担心隔壁听到。
于是有的餐厅,会在别处补足。比如去年11月我去过的烤匠,就是用头顶一束灯光来营造桌子的私密感。


而东茅街茶馆呢?主要功夫下在“时间”上。
想想看。人一天,会吃几餐?四餐。
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宵夜。
这四餐,自然是涵盖得越多越好。
但是绝大多数餐厅,只管一餐。能管两餐的,已经特别厉害了。许多餐厅都会推出午市优惠,为什么?因为中午没人去啊。中午没人去,早上,更没人去了。于是开门时间,直接定在11点之后。
东茅街茶馆翻台率虽然不算亮眼,但这建立在他们几乎不做任何催客动作的前提下。
来回催促点菜、放快节奏音乐、到点催客结账等等,他们都不做。甚至,还希望老人坐久一点。
这是因为他们解决了一个超级大的难题,那就是,早上的生意。

早上的生意很难做。因为早餐需求,一般都被门口早餐摊解决了。
但是东茅街茶馆早上6:30开业,已经人声鼎沸。
早上这段时间吸引来的是谁? 老人。

拄着拐杖到不了远方

主理人简名分享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有些老人经常结伴来,彼此是对方的茶朋友。天天要看到,就觉得幸福,是一种乐和。
有位大叔不管门口冷不冷,他也要坐在门口。一坐就坐到下午,看着茶馆人来人往。
还有些老人家,真的是被自己的孙子儿子推着轮椅来。
他们曾经也很辉煌过,但是现在腿脚不灵活了,来茶馆,已经够远了。
简名说,每个人都想要诗和远方,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诗和远方就是茶馆。
茶馆卖的不是茶,是老人们失去的时光。
听到这里,我挺触动的。
作为一个年近半百的人,我曾经爬上过珠峰,去过南极,穿越过戈壁。但现在,我意识到有些地方再也去不了了。但当你看着还有年轻人在不断爬上去,你还是特别为他们高兴。
老人来茶馆社交,特爱呼朋引伴,约好天天见面。茶馆的早上,就有人来了。
茶上也用了心思。虽然只卖8元,还要客人自己去倒热水,但是选的茶叶都是老长沙人爱喝的。
简名说,坐在茶馆里的本地老人,成为游客眼中的风景,是整个老长沙复古布景的一部分。
文化带来的好奇,能促进销售。
比如,老长沙茶客爱吃“包子汉堡”。左一个糖包子,右一个肉包子,抓一把花生米把皮搓掉,塞在中间,左右一对上捏成饼,然后开始吃。
游客看了觉得新奇,不少本地年轻人也没这么吃过。就会想试试看。一杯茶,一个肉包,一个糖包,一盘花生,这就成套卖出去了。
才刚开业,为什么老人对这里的情感这么深? 因为,稀缺。

一杯茶,二两粉,三五好友,又见长沙

有民族风情,有文化设计,就叫稀缺吗?
去年年度演讲我提到,许多风情街就像复制粘贴一样,游客去A城还是B城,区别都不大。
什么东西稀缺? 不单单是“历史”,更是“记忆”。
不知你小时候住的地方有没有拆。拆了的话,没有留下照片,是不是会很遗憾?
每个月我都会回南京老家一趟。下面这张旧照片,是我家旁的一条街。
虽然我留了照片,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再也回不去了。
80年代的民国风情街不能带来共鸣,但80年前的生活印记,能大大唤醒人们的留恋。
以前的老物件,现在早已看不见踪影。
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经常去长沙五一广场的“语录碑”去唱歌跳舞,去社交。但是后来这个主干道被拆了,记忆就产生了缺失。

(图片来自网络)
但他们在茶馆,可以找回以前的记忆空间。“语录碑”绘有毛主席画像和语录,东茅街茶馆也挂着毛主席画像,墙上写着毛主席语录。所以这个怀旧场景,很有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小细节,都是不断在把老长沙人的记忆唤醒、复现。
历史记忆带来的“稀缺”,在稳稳抓住了本地中老年人的心的同时,也吸引着外地游客。
不过,这个稀缺,也仅限于长沙。
东茅街茶馆要是落地上海、落地成都,就大概率会黄。上海咖啡店全球最多,成都茶馆遍地都是。那些快节奏城市,天然不适合开茶馆。
更别提,上海、成都要的是“老上海缩影”“老成都缩影”,而不是“老长沙缩影”。
但作为多地文旅顶流项目操盘手的简名,找到了做稀缺文旅的万用解法。
我们接着说。

消费者感知不到文化,但能感知冲突和矛盾

谈文旅项目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可能以为在谈“文化”。
简名说,其实消费者是感知不到文化的。他们能够感知的,是矛盾和冲突。
什么是矛盾和冲突?没见过。很新奇。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
说个故事你就懂了。
2017年前有个男孩走失,父亲报了警。公安部发布照片寻人,这是常规操作对吧?但是这个父亲操作不一般,他用的,是儿子穿黑色比基尼的照片。
这一下不得了。瞬间引来许多人围观。
人们看惯了正襟危坐的寻人照片,这张照片发出来,微博上迅速引来大量转发。很快,就找到了孩子。
先不说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否合适。但这种冲突,让孩子早早回了家。
回到东茅街茶馆。客单价低,翻台率一般,那么客流量得弥补上差距。怎么补?也得靠冲突和矛盾。
比如,选址。
就像是石头堆里,突然冒出一株小草,是不是会吸引你的注意?在繁华街区里,冒出一个这么“破破烂烂”的怀旧茶馆,你是不是比起去星巴克,更愿意来这里体验?
简名之前在操盘超级文和友的时候,也用的同样打法。几层楼打通,那边还是现代化商场,这边却是超级复古怀旧风。很有冲击感。
又比如,故事。
有故事就有了场景,有了内容,有了要做的事情。
老长沙人都是怎么生活的?长沙的名人都做过什么事?长沙的诗人咏唱过什么诗词?

这些故事,你千万不要自己写,要 去抄。
从哪里抄?
简名厉害就在于,他找到的不仅仅是故事,而是一套讲故事的方法论: 方志。

故事是连接“形而上”跟“形而下”的桥梁

文旅项目操盘出身,是什么原因选择开茶馆。比如,为什么不是酒楼、肉铺、臭豆腐店、汉服店?
简名分享说了一句凝练的话: “国有史,家有谱,地方有志。”
方志就像城市的基因图谱,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性格、习惯和记忆。
它是一种全面反映一个地方情况的文献资料,包括风俗、教育、物产、地理、人物、名胜等等,应有尽有。
我说几个你听听看,之前是否看过呢?全国性的比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地方性的比如《山西通志》《南浔志》,还有那些乡镇、寺观、山川等等,也有对应的“志书”。
别人在问路,他们在解码。
阅读了各种方志,做了大量调研之后,提炼出了最合适长沙文化的载体,就是茶馆。
茶馆在古代,是最大的社交空间了。喝茶的人,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微观历史记录者。
所以,一间茶馆,往往就是一座城市记忆的缩影。把方志的山川地貌融入建筑空间,把当地饮食文化加进产品。
从视觉到味觉各个方面,参照方志来重新做一个城市记忆的缩影。
这个承载记忆的地方,让年轻人和老人共鸣,让本地人和外地人共鸣。
就像主理人提出的一个概念:“古有地方旧志,今有云梦山海。”
做项目的时候,也会思考拍摄纪录片,把这些故事努力传播出去。
真精彩。
更厉害的是,这套打法,可以应用去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因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方志。
但人的记忆有限,总不能把方志提到的都搬来。
于是,得做取舍。
怎么取舍?除了找冲突、矛盾和稀缺,还要看什么故事能造势。那么,就挑那几个故事。

永远和头部合作

怎么造势?答案是,追着第一名合作。
假设我是千里之外的外地游客。 你说你好,我凭什么信 你?
同行说你好,这也不够。但要是头部都说你好,那我就感兴趣了,对吧?
简名分享说,在过去10年的操盘经验里,他永远选择跟头部合作。要么跟区域头部,要么跟全国头部。第一名不行,就第二名。第二名不行,就第三名。直到第一名来找你。
你身上总有第一名喜欢的地方,就一定能合作。
游客来长沙,第一时间想去的地方,就是头部。什么地方呢?
比如岳麓书院。
又比如橘子洲头、长沙小吃街。
每一个背后,都有取之不尽的老长沙故事。
那如果我都给你请到一处, 你来我这里一次性都体验了,过不过瘾?
进门是岳麓书院的大牌匾和书法,墙上是毛主席经典语录,纪念毛主席在安源事业刚起步的画和老物件。
同时,低价就能吃到正宗的长沙米粉和各样小吃。
50元或许只是岳麓书院的门票钱,但在茶馆你吃一天都吃不完。
至此,矛盾冲突、地方故事、头部造势,这样一步步,让茶馆吸引了大量客流,并且接住了这些客流。
听完分享,很是佩服。最后,也想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最难的流量,是素人给你的流量

关于流量,印象最深的是听分享时,听到简名的这句话: “最难的流量,是素人给你的流量。”
前两年我采访无忧传媒的时候,总结过一个POE流量模型理论。
P指代Paid Media(付费媒体),就是付费就能有的流量。
也就是现在经常听到的,投流生意。
流量起来,是因为你花钱了。厉害也是投流的人厉害,不是因为你内容很有本事。
O指代Owned Media(自有媒体),也就是私域。
比如微信群、公众号。
但是这需要你不断耕耘,大力建设,一点点去积累。
E则是Earned Media(赢得媒体),就是素人流量。
最后这个,才是最难获得的流量。
因为它纯纯是因为你争气,你挣来的流量。靠的是自己的价值,不用给钱,吸引来普通人嘎嘎分享转发。
POE里的“E”,是必争之战。
东茅街茶馆做的稀缺、冲突、矛盾,就是在构建“赢得流量”。
所以你就能理解,茶馆希望老人坐一天了。当外地游客来,可以跟老人聊天,他们彼此都有很大收获。游客拍了视频照片发在社交平台,又继续引发二次传播。
最好的广告,永远是用户的口碑。
而这种激发“赢得流量”的独特方式,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就是, “策展”。

任何业态都适合用“策展”的方式做一遍

一个好的展,往往有2个挑战要解决。
第一,是否能持续吸引一堆游客。第二,是否有足够大的杠杆。
怎么吸引游客? 答案是,打造“没见过”的场景。
举个小例子。我们公司附近有一家文化馆,也是一个展。里面一个个隔间,就是用复古的家具和物件,复现过去的这条街道。
猜猜看。这个“小心火烛”的火为什么倒着写?好像没见人这样干过。

(这个“火”,是不是也让你凑近了来看?)
噢,原来当年就是用这个倒着写的“火”字,吸引百姓注意力,居民才会引起重视,到时候引起火灾可不得了了。
“没见过”,要靠策划。怎么策划?搞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