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商参略
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有钳人28 ... ·  23 小时前  
财经杂志  ·  DeepSeek究竟创新了什么?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突发!DeepSeek,重磅宣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商参略

今年最高温“争抢”!“国家中心城市”角逐白热化 能否入选影响太大

正商参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8 09:16

正文

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国家发改委今年要加快编制 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呼包鄂榆 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如果能入选择将对当地包括房价在内的未来发展影响巨大。


谁是新的国家中心城市?


根据近期公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今年将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


2010年2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入选第一批国家中心城市。


同时,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已分别通过规划或文件确定,支持成都、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前,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正在编制当中 ,进入规划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成为众多城市的目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 沈阳、杭州、长沙、南京、青岛、西安 等城市均先后宣布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多个城市群规划编制将加快


国家发改委今年要加快编制 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呼包鄂榆 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发改委编制的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除了上述城市群规划外,也包括 兰州-西宁城市群


其他的还有 边疆地区城市群和省内城市群 ,其中 边疆城市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 ,由国家发改委指导相关地区编制。 省域内城市群则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 ,由省级人民政府编制,报备国家发改委。


上述城市群规划的编制,意味着可能对相关城市重新定位。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按照这个标准, 西安被重新定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希望很大。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的定位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暨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覃成林指出,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有望对广州提出新定位。


如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一个地区能否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一是整体实力,另外看国家战略,此外还要看有无意愿。”目前希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多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 南京 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 西安 为“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沈阳 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厦门 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青岛 则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 哈尔滨 的定位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长春 的定位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 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福州 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


其中,杭州的经济实力并不逊于武汉、南京和成都,其劣势在于人口规模较小,主城区人口不到500万,还不是特大城市,这与南京已是特大城市(人口500万到1000万),武汉被定义为超大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差距比较大。而厦门经济总量不到4000亿,对周边的经济辐射作用有限。


覃成林认为, 地方争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主要在于其政策和资源倾斜 ,可能会改良当前发展滞后、软实力不足的弊端。


据悉, 如何筛选国家中心城市有一套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 ,内容包括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文化竞争力、进出口贸易、创新能力、交通条件、资本支配能力、国际化程度以及所在的城市群的地位等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百万人口城市102个 未来十年或翻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英国《卫报》日前报道,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有102个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今后10年这一数字可能翻倍。


城市人口超百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2014年之前,我国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是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在统计中主要分为: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为大城市;20万~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过去我国城镇化率较低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并不多。1997年底,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只有37个,不到20年,这一数字增加了一倍多,可见我国城镇化速度之快。


在发达国家,百万人口以上就是大城市。比如英国伦敦有700多万人口,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人口也有100万出头,而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则均为几十万。


然而在中国,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 目前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就只是三线城市 ,远非人们心中的大城市,更别说是“特大城市”了。


国务院于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 提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 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具体划分为: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按照新标准, 中国特大城市的规模提升到500万以上,100万的规模只能称为Ⅱ型大城市 ,此类城市包括了台州、南充、扬州、齐齐哈尔、江门、绍兴等,它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三线城市。


格局演变:南快北慢


尽管20年来我国的百万人口城市数量翻了一倍,不过不少城市的发展程度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同等规模的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尽管过去20年中国城市规模不断地膨胀,但并非所有城市都在高速发展,大城市的格局也并未一成不变,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也十分明显。


从格局来讲,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中,北方占比远超南方。 除了直辖市、省会城市外,北方集中了大部分百万人口城市,如鞍山、齐齐哈尔、抚顺、吉林、包头、徐州、淄博等,而当时南方的厦门、苏州、无锡、宁波、佛山等城市人口则均在百万以下。


不过等到了2013年,当南方上述城市的城区人口普遍超过200万甚至300万时,鞍山、抚顺、淄博、吉林等彼时的特大城市,其城市人口大多却仍处于100万~200万之间,增幅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机制的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面临着一轮较大冲击,导致城市人口增长有限,不少甚至出现人口外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