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2025CBA全明星周末,多名厂BA球员入选! ·  3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一本族谱+一杯芝麻豆子茶+?=“靶材之王” ·  2 天前  
潇湘晨报  ·  贵州64岁超高龄产妇成功产子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退钱通知!明起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湖南日报

解读|株潭娄:争当国家级“实验班”的“尖子生”

湖南日报  · 公众号  · 湖南  · 2017-04-29 13:40

正文

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日前获批,“湖南中部”名列其中——

株潭娄:争当国家级“实验班”“尖子生”


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富重装二期工厂内,整条托辊支架自动铆焊生产线只需要2名工人操作,每5分钟就能完成一件托辊支架的自动化焊接,合格率达99%。(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功率半导体重点实验室暨碳化硅器件产业化基地,工人在厂房里安装设备设施。(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唐爱平 实习生 王鑫


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日前正式获批。湖南中部的株洲、湘潭、娄底一起入选。为何是株洲、湘潭、娄底“上榜”?它们将获得哪些发展机遇,对湖南发展有何意义?

4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如何建好示范区进行部署,要求“株潭娄”当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实验班”里的“尖子生”。


为何是“株潭娄”


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等国家五部门启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示范区申报工作。前不久,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最终确定了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即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吉林中部(长春-吉林-松原)、内蒙古西部(包头-鄂尔多斯)、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山东淄博、安徽铜陵、湖北黄石、 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 重庆环都市区、四川自贡、宁夏东北部(石嘴山-宁东)。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行先试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株洲、湘潭、娄底3市入选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首先3市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且具备坚实的工业基础,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如株洲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陶瓷,湘潭的海工装备、矿山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娄底的薄板深加工、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等,具备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其次,3市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改革创新中取得较好成效。 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是全国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曾经聚集了五矿株冶、中盐株化等261家企业,目前已经关停搬迁110余家企业,完成11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已关停28家化工企业,由老工业区转型为滨江商务区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娄底骡子坳老工业区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产能落后、设施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

国家选择在株潭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既是对株潭娄3市近年推进老工业城市发展工作的充分认可,更是对3市甚至是我省加快改革创新、激活市场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赋予的重要任务。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省政府顾问朱翔认为,株洲、湘潭,娄底3市打捆入列,也可以看作是城市群的转型升级。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针对一个城市,而是通过几个中心城市,带动城市区域整体转型提升。”朱翔分析,“国家把几个城市联系起来,形成产业转型的经济走廊、产业带,把相同的产业链整体打捆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来促进整个经济走廊的整体改造。”


“实验班”里如何争当“尖子生”


“株潭娄”示范区获批意味着3市进入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国家级“实验班”。如何在国家赋予的重点探索领域中取得经验,在“实验班”中当好“尖子生”,省市胸有成竹。

根据《通知》附件提出的湖南中部3市“建议重点探索的示范领域”, 株洲、湘潭、娄底将探索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如何有效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探索如何有效加快高端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还要在加强与长沙市等中心城市的产业合作、创新合作以及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根据要求,我省提出“株潭娄”示范区总体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形成8个千亿产业集群、10个百亿产业集群、20个产值过百亿大型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示范园区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示范区的主要任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链,精品钢材、陶瓷和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链,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和新兴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链,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进区域市场共建,统筹产业布局、市场开拓、土地开发,探索建立共建投融资平台;构建新型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科技支撑,建设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工业技术研发机构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优化创业环境,建设一批创业创新园、创业服务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等。

加快示范园区建设。建设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娄底经开区等4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湖南醴陵经开区、天易经开区、冷水江经开区等8个重点园区。

强化项目支撑。示范区3市初步梳理了建设项目456个,总投资4022亿元,包括新兴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类项目,根据阶段性目标分期推进实施。


立足新定位,“两谷一区”互通互补


曾经,地理位置相邻,产业联系紧密;如今,因为“株潭娄”示范区,株洲、湘潭、娄底3市更是难解难分。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已初步确定在产业、创新、投资、金融、土地等方面对示范区建设给予支持政策,如支持在示范区规划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融资总量、授信准入、产业投资基金和企业债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将示范区所在城市纳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再利用,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并在现有相关专项中对示范区倾斜支持。

下一步,省级层面也将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支持示范区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目前,省政府已建立推进株潭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省发改委。未来,示范区建设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推动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速推进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