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腾讯元宝也一样 ... ·  10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多家奶茶品牌被“质疑”,霸王茶姬率先回应“放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突发!某知名车企官网无法访问 ·  2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洪灝:2025年最逆共识的交易(下)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一线城市已对99%的人关上门,这是仅剩的机遇之城!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9 22:51

正文


一线城市已经对99%的普通工薪族关上了机遇之门,现在的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一线城市混着,二是用脚投票寻找下一个机遇之城。机遇之城在哪?本文基于逻辑推演,给出了一个方向,供参考。



◎作者 | 孙不熟

◎来源 | 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 已获授权


因为研究城市,经常有人找我咨询买房的事情,最近半年多,我在分答上已经为350多位购房者提供了建议,明显感觉到他们普遍的焦虑感。


根据和他们的互动,还有身边朋友的一些购房经历,我来说说这一波房价让我感知到的关键词:


1、恐慌性。


2016年的这一波购房潮,本质上是由群体性的恐慌心理驱动的。深圳上海等热点城市在2015年的暴涨,瞬间引爆全民恐慌,购房者越来越年轻,但凡有点家底的父母都会倾尽全力给子女买套房,即便是女孩也不例外。


原本应该均衡分布在未来五到十年区间的需求突然集中到一年内爆发,那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地球人都阻挡不住热点城市的暴涨。


2、代际竞争。


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即便不看“房价收入比”,只看绝对值,也处在全球最贵行列,但即便如此,我惊奇地发现我那些在一线城市的80后同学们、90后学弟妹们基本都已经“上车”了——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么大家的首付款从哪里来?几乎无一例外是啃老,这也造就了“毕业即买房”这一中国特色的全球奇观。


所以,在一线城市买房不是一代人的竞争,而是两代人的竞争,你说它能不贵吗?



3、大城市对小城市的洗劫。


一线城市疯涨的房价,不仅体现为对上一代人财富的洗劫,还体现为对中小城市城市的洗劫。这些房子的接盘者很多来自中小城市的外地人,他们的首期款很多来自对中小城市资产的变卖,这些资产原本可以成为中小城市的生产性资本,但现在被抽吸到一线城市并被封存到水泥盒子里,不创造任何财富。


在一定程度上,一线城市疯长的房价,背后的买单者是那些落魄的中小城市,所以有人说“全国99%的人在承担北上深房价疯长的成本”。


4、没有泡沫。


中国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与房贷杠杆,可能是全球控制最严厉的地区,但仍然抵挡不住房价的飞涨,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绝大部分接盘者的确是刚需人群,而不是炒家,这样的楼市怎么会有泡沫?所以,一线城市的房价几乎是跌不下来的。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在一线城市还没买房,会不会对未来感到一丝绝望?但是,别误会,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绝望,正好相反,我想让你看到希望。


首先,你必须承认,你完美地错过了一线城市的黄金时代。在那个并不遥远的黄金时代,一个外地人来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只要努力工作,都有机会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以我知道的媒体行业为例,2000年初,很多都市报的月薪都已经可以过万了,这个收入水平在北京上海的中心区买套房几乎是没有压力的,但是现在,媒体刚入职的小年轻们,月薪也能上万(有的可能只有五六千),这个收入水平别说买房,连租房都紧巴巴的。


相信这样的现象肯定不只发生在媒体行业,过去十年,收入增速赶得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除了TMT、金融与房地产几个享受到流动性盛宴的行业,其他大部分行业的平均薪酬能赶上通胀已经不错了。


同样是名牌大学毕业,同样是青年才俊,同样是出入高档写字楼,为什么比你早生十年的人可以人均两套房,你却只能自嘲为民工(其实民工在老家县城基本上都有房了)?在这个事情上,千万不要怪自己不努力,更不要怪爹妈。


你必须承认,在买房这个事情上,一线城市已经对99%的普通工薪族关上了机遇之门,现在的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一线城市混着,二是用脚投票寻找下一个机遇之城。


选择第一条路的人,你可以继续享用一线城市的各种高端资源,日常生活中90%的乐趣其实不会受到房价的影响。


你可以继续享用高质量的就业机会,继续在周末的下午听话剧、看画展,继续在各种创业沙龙上大言不惭。想给小孩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可以选择国际学校,学费大概一百万,比一套学位房的首付都便宜。


唯一的缺憾是,你得暂时断掉买房的念想,需要做好长期租房的准备,也许是10年,也许是20年,但非常幸运的是,这几年房价在疯长,但是房租却是理性的很,因为房租是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的,你只要努力工作肯定租得起。


租房也是自由的,政府没有要求你必须有户籍或者缴纳社保才能成为一个租客,如果房东不让你住,你还可以享受换房的乐趣,总住一个地方,你不嫌腻?


罗永浩打过一个很好的比方,“对经常出差的人,买架私人飞机挺刚需的,我想买一个,发现买不起,但不会因此觉得被‘机价’欺压了,这世上除了空气,食物和水,没有什么是所谓的刚需,觉得有的,都是观念问题导致的。”


所以,选择一条路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观念问题。就这么混着,等你到40岁,如果飞黄腾达了,那就买下你想要的,或者干脆出国,上更高的档次;如果到时候仍然是屌丝一个,那就继续待着,反正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最大的美德是:根本没有人会关心你的失败。



再不济,你总得有点存款吧,找一个小城市,去哪里买套房,记住,空气一定要好。然后在那个小城里每天关心柴米油盐,手揣裤兜、岁月静好,当回首往事时,内心丰富得像个诗人。


选择第二条的路人,我认为你具备战略家的眼光与企业家的执行力,其实你内心也无数次徘徊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勇气行动吧?聪明的投资者都知道,市场上永远都存在机会,错过什么都不要后悔,最重要的是赶紧寻找下一个潜力股。 


那么,北上广深杭之外,谁是下一个明日之城呢?我不想啰里八嗦地告诉你分析过程了,直接说答案:你家乡的省会城市。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省会城市大崛起的时代。


去到那里,你可能会高兴地发现,北上广深那些所谓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其实很多在省会城市已经普及了,比如地铁、机场、高铁、高档写字楼、ShoppingMall、星巴克、音乐厅、剧院、画廊,现在哪个省会城市没有?在省会城市,你仍然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机会,你办事也不用去托关系,靠努力是买得起房的,你的小孩有较大机会上省一级学校。


你也可以继续搞“互联网+”,反正只要不是搞制造业,很多创业项目只需要一张会吹牛的嘴外加几台电脑就够,很多省会城市的人力资源又丰富又便宜,大学生比北京上海还多,创业初期有大把廉价劳动力可以用。


生活上,你周末坐个动车就回到老家了,最多两三个小时,父母想你的时候,说来就来了,有了小孩,父母帮你带也方便。


不足的地方当然也有,比如,你可能还得去北京找风投、办发布会,到上海享用高端服务业和搭乘国际航班,到深圳IPO,这些高端功能省会城市还是没得比,但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靠一张机票就解决了,你又不是天天要见投资人、每天要IPO。



写到这里,说一个小故事。2015年,也就是深圳楼市暴涨的那一年,有个前同事和她男朋友一起从深圳回到重庆了,她在规划行业工作,男朋友在万科工作,在一般的国家已经算很好的中产阶层了,但面对高昂的房价,他们毅然决然地回到读大学的城市——重庆。


这几年重庆发展得很快,深圳有的东西,重庆大部分也有了,他们回去后很快就创业成功了,还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前两天,另一个重庆的朋友告诉我,在重庆高考,一本的真实录取率超过20%,可比深圳高得多,他嘱咐我这个事儿要低调。


一不小心写成鸡汤文了,但我仍然诚恳地认为,无论是继续当北漂,还是逃离北上深,都不必太沉重,山不转水转,迁徙自由比落叶生根更值得向往。


以中国之大,未来完全可以发展出十个北京这样的好城市,未来你的选择会比现在丰富得多。


据说,美国人一生至少要搬七次家,很多国人还是习惯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一辈子。在高铁与互联网的时代,人的流动性会越来越频繁,王健林一天飞两三个国家,你一辈子至少得住三五个城市吧?


在人类的世界里,你不要活得像一棵不愿意挪窝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