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车分流的小区最难送,电动车不能进小区,有时候客户买的米面油或饮料,我得搬着重物走几百米,耗费体力不说,还耽误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一位外卖骑手边等电梯,边向记者诉苦道。
电动车不能进小区门、送餐全程靠跑、重物得靠手拉肩扛、乘电梯难、门难找……记者跟随外卖骑手送餐发现,这些情况颇为常见。同样的难题,出现在用餐高峰的写字楼和校园等地。
因为进门问题,骑手、物业、社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哪些小区保安好说话,哪些小区不允许骑车进入,我们心中都有一张地图。”记者在北京市东坝地区跟随骑手安江芬送餐时,她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送餐心得。
而在重庆沙坪坝区龙湖小区物业班长张东林看来,他们并非有意为难骑手,“有的业主觉得骑手在门口登记耽误送餐,希望物业放松管理;有的业主则认为,骑手不登记进入小区,加上电动车穿行,增加安全隐患,要求我们加强管理。物业保安也是左右为难。”
“社区经常接到骑手求助,希望可以协调进门。”重庆市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非公党建和社会工作科科长苏弋航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骑手进门问题。
“你们在地图上做个标记,把那些不好进的小区圈出来”“小区里老人孩子多,还得控制车速”……近日,一场“骑手友好街区建设”恳谈会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召开。恳谈会由区社会工作部和工会牵头组织,社区、工会、物业、骑手和平台等多方代表来到现场,就如何更好解决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外卖友好社区建设展开讨论。
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是骑手友好社区在当地的重点试点街道,美团重庆公共事务总监韦巧云告诉记者,在这场恳谈会之前,该街道已经在推动建设骑手友好街区。
记者在该街道花千树、三千城等小区看到,原本人车分流的小区,专门为骑手设置了标识,引导骑手骑车进入地下车库,车库里还划定了骑手专属停车位。这样一来,骑手不仅可以骑车进入,还能直达车库电梯送餐。骑手周云川透露,对比之前在小区里跑几百米送餐的情况,现在送餐比以前至少省了六七分钟。
据苏弋航介绍,在推动友好街区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划定专属停车位外,还通过更新老旧小区地图、安装骑手专属充电桩等多种方式,推动友好社区建设。
此外,记者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街道金沙时代小区看到,戴着“红岩轻骑兵”标识的骑手无需登记,可直接进入小区。“通过招募‘红岩轻骑兵’,发挥骑手走街串巷、片区熟、人头清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骑手也可以节省送餐时间。”苏弋航说。
目前,诸如重庆市沙坪坝建设的骑手友好社区,在全国还有许多。截至2024年7月,至少有14个城市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
“解决骑手进门难等问题,需要多方共商共建。”美团“骑手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说,因为各地区、各社区的要求和骑手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许多创新做法。
北京市天通苑中苑二区等小区为骑手开通了出入绿色通道,进行楼牌号可视化改造,实现“亮牌指路”;杭州市启用“小哥码”,外卖小哥通过实名认证、扫描小区场所码、出示电子通行证,即可顺利进小区送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