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睽违16年,这只英国传奇乐队再发专辑 ·  3 天前  
电影工厂  ·  中式美学,为什么能领先世界1000年! ·  3 天前  
壹娱观察  ·  都到《雄狮少年2》了,为何票房越来越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编剧该如何听意见、听谁的意见(第1062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2-09 21:07

正文

点击上方 ↑ 蓝字即可订阅 编剧帮

源 | 功夫查理(ID:kungfucharlie) 文 | 功夫查理


创作者最大的难关,不是没点子,而是要面子。

—— 功夫查理



开工了,奉上一篇干货,给关心“好故事”的诸位拜年。

过去半年,我暂停了一切剧本医生&策划的服务,专注于两件事:


1. 潜心创作一个长片剧本,接受导师的严(biàn)苛(tài)训(nüè)练 dài) ,一次次被喷成筛子;


2. 将这几年关于剧本评估、策划、创作的心得体会,沉淀成为一个超过200页PPT、可以即学即用的方法论体系,系统分享给业界新人,顺便把他们喷成筛子。


二者都给了我不少正面反馈。我的剧本稳步前进,而新人们,更是突飞猛进。

我很开心,也觉得是时候重启公众号了,记录并分享个中体会。


打头阵的文章,必须写到编剧心坎里去。最好的选题,就是聊聊如何“听意见”,


一个编剧的工作状态,无非就是两种:埋头写,听意见,再埋头写,再听意见……独处和兼听,是编剧毫无疑问的必修课。


我总喜欢引用”一尺之外,皆是黑暗“来形容编剧的撞墙困境,此时的作者,极其渴望能有旁观者点拨,带来一点光亮。但天不遂人愿,编剧要么往往被各种意见带进沟里,要么面对纷繁芜杂的意见,不知如何筛选。


但吊诡的是,越是深陷泥潭的作者,越听不进去意见。

这些年做剧本医生,最大的精力不是花在分析剧本上,而在沟通策略——想方设法地走进编剧心里,去启发他,说服他,而不引发排斥。


以下提炼的方法论,摘自”剧本评估&策划培训体系“的其中一章。希望能帮大伙儿摘下有色眼镜,取下耳塞,在暗中找到那一点光。


 1.  听谁的意见?


人,永远是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资源。

找对的人,是听对的意见的前提。


以我自己为例,我会筛选出泾渭分明的几类读者,从不同的维度,逐个清扫“独立创作”带来的盲区。


这些意见分别来自——


一、编剧导师



所谓导师,就是经验丰富的过来人。深谙编剧心理、剧作技巧、文本与实拍的转化、市场接受度……等全维度技术。给你的意见巨细靡遗,譬如有关于具体笔法的——哪里可以用形容词渲染,哪里必须用台词交代;如何在类型的节奏感和角色性格塑造之间进行平衡;从制片角度,剧本的可操作性如何,继续推进可能遇到哪些制片关卡;演员会怎么看剧本……


靠谱导师往往——


  1. 有成熟的作品;换言之,就是成功的编剧或者监制;

  2. 有信任基础:你得服他,就是那种第一时间听到你不认的同意见时,你仍然会理智地提醒自己“再想想”的服(即便最后你决定不听他的);而他也得了解你,对于你的思维习惯和性格有所认知,能精准还原你的心理误区;

  3. 足够上心:真正用心读过你写的东西,不放过一个细节。

  4. 量身定制:能客观评估你的实力,并根据当前剧作阶段,提出下一稿可行的修改意见,而不是让你一步登天;


不靠谱的导师,往往——


  1. 自己凌驾于你,强塞个人偏好:他已经不是在辅导你,而是在指挥你,把你作为执行他创意的工具;如果你是委托创作,可以这么来,如果你是原创,可得悠着点;本质上,这不是特别尊重原作者的态度;

  2. 不上心:相信大家都有把剧本递给一些“老炮儿”看过,抱着被“开光”的期待,却只收到了隔靴搔痒的意见,看上去没比其他人强多少,这很可能不是导师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人家没有静心细读你的作品,并深思熟虑,而只是卖个面子,给个大致观感;

  3. 过分严苛:有些老炮儿看新人作品,直接套用一线标准,要么觉得这个剧本一无是处,要么就提出一堆“大跃进”的高要求,编剧根本不能在短期内消化并达标,最终项目流产;但这也不见得是坏事儿,人家《爆裂鼓手》的师徒就是这么虐出来的;


二 、行业专家



这里的专家,就是对某个特定行业有所了解的人。譬如写律政剧,你去请教律师;写警匪剧,去请教警察。

而我写的是互联网犯罪,于是找来了一位程序员基友,请他站在Geek的视角去介绍真实的世界观,提供有趣的细节,辅助营造真实感。


何谓靠谱的“专家”——


  1. 在该领域算是专家,至少半个专家。

  2. 具备在“真实”和“戏剧”之间切换的意识,也就是说,懂得什么细节在电影中是好看的,至少能判断普通观众看不看得懂。有不少专家在谈到老本行时,会陷入自嗨,井喷各种细节(譬如跟你解释某一个算法的原理),但这些往往缺乏电影感,极难在一部类型片中详细展现;


如果你的专家还能帮你编一些桥段,分析参考影片……那就是你的福分。


三 、创作拍档



就是能陪你聊、陪你编、还能喷你的创作同仁。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群人(策划会)


这样的伙伴,标准无非是两个——


  1. 有审美、有创作经验;

  2. 够信任,够熟悉,说得出逆耳忠言,面红耳赤吵完之后还能一起喝酒扯淡;


要知道,创作者最大的难关,不是没点子,而是要面子。


大家感受一下小伙伴是怎么喷我的——


“这女主角脱了衣服在我面前,我也不想上,太他妈作了;你要是搁豆瓣上,肯定被口水淹死……”

“只能通过喝醉来掏心掏肺,还能再俗点吗?”

“我还没说呢,你就开始找理由,我知道你刚写出来,特别想护犊,但烂就是烂!”

……


喷完了,我就开始拉着他一起想招,一起编。


“应该加强障眼法,让XX去误导观众,悬念感更强……“

”你太爱男主角了,全世界都在帮他,得把一些助力换成阻力……“

”她一开始得误会他,再深一点,后面反转起来,才好看……“

”要让观众看出来他俩已经对上眼了,但两人都不自知,还在斗,观众才会着急,怎么还不表白……“


四 、普通观众



就是你身边会进电影院的、不是搞创作的普通观众。你的恋人、室友,甚至爸妈……


他们的价值,有且仅有两个字:验货

也就是初步判断你的剧本好坏。


没错,想找外人看,先给内人看。根本不需要剧本医生,不需要大监制,不需要编剧同仁,你就能找身边人,甚至枕边人,快速判断剧作优劣。


他们的观感也许相对模糊,但绝对准确,譬如——


”女主角还是太弱了,不讨喜。“

”这一稿很紧凑,比上一稿好。“

“看到中间我就猜出内鬼了,好明显”

……


通常,如果连普通观众都一致说烂,你就别拿出去丢人现眼,浪费别人时间了。


靠谱的普通观众,标准很简单——

a. 有阅读、观影习惯;

b. 愿意说真话。千万不要因为是恋人,是基友,就只说优点。


至于他们的意见怎么选择性听取,后文会再阐述。


五 、制片人 



剧本只是电影工业流程中的一环,一张指导拍摄的蓝图,很难将一个剧本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作为一剧之本,充分尊重“制片需求”——剧本的整体预算是多少、开机日期、演员气质、导演风格等跟实际制作息息相关的客观需求——是必须的。


但要把“客观制片需求”和“制片人主观需求”区分开来,前者指的是实际制片层面所要考虑的全方位限制条件,后者是指制片人各种基于个人趣味和经验而提出来的剧作意见,很多时候,并不专业。


二逼制片需求带偏一部电影的例子,屡见不鲜,算是炮灰电影的主要病因之一。(被虐过的编剧记得点赞。)


 2.  如何听意见?


只要是在道上混的创作者,这些场景肯定不陌生——


刚写完,但心里没底,根本不知道写得怎么样;

自己写得很满意,但别人偏偏觉得不好,提出来的问题自己也不认为是问题;

觉得提意见的人,根本不懂自己的故事;不是知音,是二逼;

同时收到几十条修改意见,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过滤;

……


想从容应对,就涉及到一些听取意见的心态和技巧,以下是几条浅见。


一、别人觉得有问题,就一定有问题


这些年亲身体会告诉我,这近乎是一条定律。


无论你是给剧本医生、导演、监制,还是给圈外的普通观众看,只要你写得不是风格极其强烈的文艺片(毕赣程耳流),只要你想写一个给大多数人欣赏的故事,这条定律就成立。


什么意思?几乎任何一个正常读者,都有辨别好坏的能力。

好东西,正常读者一定会觉得好;

烂作品,正常读者一定会觉得哪里不对。


因此,当你把作品递出去,不管是谁给出了负面反馈,记得要承认:某个地方出了问题。


不要恃才傲物,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觉得别人有眼无珠。你只要老老实实低头挨骂就好。


至于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才是值得深思之处。


普通观众、三流策划、二逼制片人,往往会给出他们的意见——“我觉得是人物太薄弱了”“是主题不够鲜明”……

这时候,也请千万保持清醒。这些非专业意见,有极大的概率,会把你带偏。

脚痛不一定医脚,筛选意见、综合分析、独立判断,才是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编剧导师,或者职业剧本医生。



二 、带着明确问题去征求意见


这是为了提高效率。

大多数非专业读者,很难像剧本医生那样,主动出击,而是需要一些引导性的提问,才能触发思考,一步步给出真实想法。


譬如,你觉得 ——


“角色的前史怎么样?有效吗?觉得俗套吗?跟故事的调性搭配吗?”

“你整体观感如何?有没有特别不舒服的地方?哪里让你出戏?”

“十分制的话,你给几分?”

“你对这个题材的期待是什么?”

“你会想跟主角谈恋爱吗?”

……


你可以询问你最关心的、拿不准的内容,重点突击。


需要注意的是,提问不要过分地具备引导性,甚至暗示对方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譬如“这场戏故意让XX和XXX产生了一个误会,是不是增强了戏剧性?不错吧?”

面对这种眼巴巴盼望被夸奖的提问,朋友很可能会说“嗯。不错。”

这无非是卖你个面子。不一定是真实想法。


三 、分阶段听建议,搞清楚轻重缓急


超过九成找我提意见的故事,都是完整版的剧本,而其中,超过六成以上的剧本,根本就不应该进行到剧本阶段——核心立意、角色动机、主题,甚至类型都没厘清。


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船重难掉头,编剧深陷太深,很难跳出来;而动辄数万字,对于审读者也是颇有压力。


剧本开发节奏,改日再撰文详谈。这里只聊对于“听意见”的负面影响。


简言之,一口气抛出完整剧本,会使得编剧同时听到巨细靡遗的、横跨立意、人物、主题、节奏、结构……的全维度建议,累积下来,往往数十条,编剧会顿时头大,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舍本逐末,就会缘木求鱼,越改越乱。


解决之道,就是尽量在不同阶段,都听听客观建议。并各有侧重——


策划:定下立项之根本,是整个创作阶段的导航。

大纲:类型、主题、角色动机、关键情节点……

分场:支线故事、关键台词、华彩的细节……

剧本:台词、单场戏节奏、转场……


如此一来,即便意见芜杂,也容易排出轻重缓急,从根本处着手修改“不是现阶段该较劲的”,就暂时搁置。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编剧的心态足够冷静、克制,愿意与作品拉开距离。


通常,越是老司机,越懂得克制。



四 、他们只是启发者,而你是决策者


前文提到过,脚痛不一定医脚,而大多数人的意见,都是第一直觉,类似于“脚痛医脚”,即使是编剧导师也是如此——你不能每时每刻都希望他人能帮你看病、帮你治病,要不剧本交给别人写得了。


即便在拥有智囊团的皮克斯,导演(通常身兼编剧)也是有最终决策权的,只需“参考”,而非“遵从”智囊团的建议。

能尽量搜集多维度的客观意见,已经极有价值。而你肩负着找到根本问题、掌控整体调性和趣味,让剧作成为整体的重大职责,原因很简单——


“没有人比你更懂你的故事!”


你责无旁贷。


五 、你本人并不等同于你的创意


压制登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 


创作者往往都是自我的,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创意、作品,当做自己的代言,对于他人的评头论足,极为敏感。这一点可谓编剧听取意见的最大的阻碍,仅仅是为了照顾创作者的“面子”,很多审读者的话藏着掖着,或者曲折委婉,最终变成隔靴搔痒。 


似乎作者们都忘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大家聊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它的创作者。


换言之:你本人并不等同于你的创意!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任何一个成功的信息反馈小组的成员都要切记:要把别人给出的观点看做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竞争。如果你用竞争的眼光来看问题,你就会拿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一较高下,如此一来,原本的讨论就会变成你输我赢的辩论赛了。然而,如果你觉得别人是在为你锦上添花,你就会认为每个观点(即便这个观点并没有实际性作用,只是为讨论增加人气)都是参与者的一份贡献。智囊团之所以如此难能可贵,就是因为它帮与会者开阔了视野,让你——至少能暂时地——透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


——艾德·卡特姆  皮克斯总裁、创始人


当评论者和创作者都一致有此认知后,也就没有了“面子”问题,真正聚焦于故事/创意本身的讨论就能真正得以展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017,祝大家喷得开心,被喷得舒心。 




下回预告:《进击的剧本医生:只杀人,不管埋?》


本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功夫查理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授权,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功夫查理

剧本医生、编剧、即兴喜剧演员。“也许是干货率最高的原创编剧号”工作联络:[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

编剧帮招聘


编剧经纪人 | 法务专员

新媒体主编(影视行业) | 商务助(商务拓展)

影视策划(项目评估方向) |  产业记者(可以兼职)


以上职位均需2-3年影视行业及相关工作经验,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合则约见;欢迎自荐/推荐


自助关键词


自由编剧、编剧工作室、编剧公司 求签约 / 代理:我是编剧 

影视公司、投资公司 找剧本 / 项目 /编剧:我是公司  

项目宣传、影视宣传  商务合作  |   加入编剧帮各地分会:我要加入分会(目前已开通以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韩国首尔、美国洛杉矶等)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专注为中国编剧服务

商务合作:gangqinshi01
联系电话:13520124071
投稿: [email protected]